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從傳統禮儀看今天中國人的言行

作者: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敬天信神、相信善惡有報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即使那些沒有明確信仰的人,也相信「老天爺」的存在。傳統上中國人遵循神佛、聖賢的教誨而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人們對天、地、人的態度是恭敬、謙卑的,整個社會通過禮儀來規範。

但現在的中國人基於進化論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思維方式,認為新的東西是經過篩選的,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比舊的好,古人都是落後的,因此,不分青紅皂白,對傳統思想、傳統文化、傳統風俗、傳統習慣文明進行否定和破壞,老百姓最後不得不吞食社會道德墮落後的苦果。

一,張口就是謊言

在今天的中國,謊言成為人們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技能,整個社會靠說謊支撐。人們在政治鬥爭中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運動打擊的對象,就得陪着學會謊言,不管是公開還是私下,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處處都充斥着謊言。

因為唯物論強調物質是第一性的,人們考慮問題都從物質利益出發。在傳統觀念被批判否定後,中國人沒有任何對謊言的顧忌和來自道德的約束。人們說謊話沒有負罪感,說謊成了一種沒有任何理由的本能行為。

傳統觀念中,道家講做真人,佛家講出家人不打誑語,儒家講信,都認為撒謊是不對的。孔子把「仁義禮智信」作為五常。其中人與人之間的誠信,是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所以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就是說如果人沒有信用的話,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

治理國家的道理何嘗不是如此。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向老師請教治國的辦法。孔子說:「一是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二是國家擁有強大的軍隊;三是取得臣民的信任。」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條,應該先去掉哪一條?」孔子說:「去掉軍隊。」子貢又問:「如果再去掉一條呢?」孔子答:「去掉衣食,甯可不得足食,也要保住信用。如果得不到臣民的信任,國家遲早要滅亡。」

二,除了謊言,滿嘴髒話

在目前的社會中,信仰缺失,理想破滅,權力、金錢成為人們唯一的追逐目標和興奮點。人們受進化論學說影響,爭當欺壓別人的強者,認為成功需要「匪氣」。一般人沒有隨便打人的權力,罵髒話就可以起到讓弱者畏懼、給自己壯膽的作用,「我是流氓我怕誰?」正是髒話背後天不怕地不怕心態的真實寫照。

三,舉止行為低下

進化論學說還有弱肉強食的部分,鼓勵人們互相侵佔,沒有提倡對人個體的尊重,宣揚粗鄙,在個人行為中不考慮他人,隨隨便便,我行我素,怎麼方便怎麼來。這從世界各地旅遊景點頻頻出現的簡體中文告示中可見一斑,如法國巴黎聖母院「請保持安靜」只寫給中國人看;美國珍珠港的中文提示「垃圾桶在此」;等等。

四,對「性

現在大陸民眾對「性」的認識,更是「與時俱進」,「上升」到把「性」、「家庭」、「婚姻」分開對待,把「性」作為一種社會的娛樂活動,很多人還認為是進步。這種低下行為導致了社會倫理的混亂,把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都打破了。有人覺得外國人不是也很性開放嗎?但是,在西方社會有宗教和道德、法律的約束在那裏,事情不會太過離譜,現在連西方人到了大陸,都感概大陸性之開放早已「勝於藍」了。

中國人以前這樣嗎?中國叫禮儀之邦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中國的「禮樂射御書數」傳統六藝中,「禮」字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人重視禮儀的傳統。《論語》上有一則故事,孔子警告兒子孔鯉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如果不學禮的話,是沒有辦法立足的。曾經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指出,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起,就應熟習在不同場合的各種禮節,學習禮節儀文之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家訓」、「學規」中,都有大量的關於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規範。人與人交往,如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禮的規定。即使是吃飯,也應該在舉手投足之際顯示出自己的修養,謂之食禮。行為合於禮,是有修養的表現,反之則不能登大雅之堂。可以說,當時社會的主流是要求文明、修養、禮儀、行為高雅得體,如果想被社會接納,就要修身養德而規範自己的行為。

唐宋以前,中華文化是優雅的代名詞,中國是禮儀輸出國。史載中國商人到東南亞去,被看作來自禮儀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費食宿。日本和朝鮮也一直深受唐代文化的影響。現在的韓國和日本仍然繼承了一些來自中國的禮儀規範,人們還比較重視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語和舉止。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三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201/28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