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維洛:十八大後「知青代」領導中國之劣勢

作者:
即將接班的第五代"領導人"是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他們雖然有很高的學歷,卻長時間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教育,可謂是不學有術;如今他們已經或者即將步入耳順之年,進入生命下坡曲線,不可能有改革進取的熱情和精力。四大劣勢。
圖:習近平王岐山(左)都有在陝西插隊的知青經歷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校正規學習的時間在十年左右,都有博士、碩士、學士的頭銜,儘管其學歷越來越高,但無法掩蓋其根本的缺陷:中 國民教育育制度造成的知識構成不合理和謬誤內容頗多,往往導致其錯誤的決策。

即將接班的第五代"領導人"是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他們雖然有很高的學歷,卻長時間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教育,可謂是不學有術;如今他們已經或者即將步入耳順之年,進入生命下坡曲線,不可能有改革進取的熱情和精力。

劣勢一:生命的下坡曲線

中共十八大後,所謂的第五代接班人將掌管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大權。以習近平和李克強為代表的第五代"領導人",都是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簡稱"知青"。習近平曾在延安附近的梁家河村插隊達7年;李克強1974至1978年在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插隊約5年。王岐山在陝西省延安縣馮莊公社插隊2年……

維基百科對知識青年的定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特定時期特定人群的歷史名詞。知識青年本義是泛指有知識的青年或特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但通常說的知青,指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少數獲得大學或大學以上教育。"其中文化大革命中離開城鎮去當農民的中學生是其中最大部分。 曾經是知青一員的筆者要告訴讀者另外一個知識青年自己的定義:"沒有偷過雞或者吃過偷來雞的就不是知青。"從中可以看到知青生活的真實一面。不久前大陸播放梁曉聲撰寫的關於知青的電視劇,裏面對偷雞摸狗有些描述。

知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出生、文化大革命開始時他們正好上中學。如今他們已度過了知天命的歲數,進入耳順之年。就是說他們即將或者已經是六十歲的人了。習近平1953年生,今年59歲;李克強1955年生,今年57歲;王岐山1948年生,今年62歲……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知識青年早就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為什麼?理由是年紀太大了,干不動或者是干不好,所以必須回家。那麼剩下的這不到百分之五的知青,他們年紀就不大了?他們就能幹得動、幹得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提出幹部年輕化的建議,他說:"我們中間許多人當大幹部、做大事,開始的時候還不是二三十歲。"他希望,中國出現一大批三四十歲的優秀的政治家、經濟管理家、軍事家、外交家。但是也就在鄧小平建立的選接班人和隔代選接班人的制度下,中國主要領導人的年輕化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國家領導人的年輕化在國際上則是潮流。英國的貝理雅,美國的奧巴馬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們開始執政時都只有四十多歲。

"知青代"領導中國的劣勢之一就是他們已經步入生命的下坡曲線,沒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即使他們有一時改革進取的衝動,但也沒有持續改革的毅力和精力。如果十年或者二十年前,他們登上這個位置,可能會是另外一回事。

劣勢二:不學有術

知識青年的最大特點就是系統學習時間短,基本功差,特別是對世界與中華傳統文化理解甚少。知識青年是這樣調侃自己的:該長身體的時候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該學知識的時候遇到了文化革命;該上大學的時候遇到了上山下鄉;該成家又趕上了計劃生育;該大幹事業的時候又遇到了下崗分流……

就以習近平為例,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正好進中學,課不上了,書不念了,整天革命造反。1969年插隊,到1975年10月成為工農兵大學生。期間整整9年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不可否認,不少知識青年在農村相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自學,有的還自學馬列主義的著作,在那裏尋找救中國的理論。但是畢竟和系統教育不能相比,基本功差,而且他們失去了學習的最好時間段。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校正規學習的時間在十年左右,都有博士、碩士、學士的頭銜,可以說是不學有術了。

雖然 中共領導人的學歷越來越高,但是不能掩蓋一個缺陷,就是中 國民教育育制度造成的知識構成不合理和謬誤內容頗多,這往往導致錯誤的決策。

劣勢三: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第五代領導人對自己、對知識青年、對上山下鄉、對文化大革命缺乏正確認識。他們表示,上山下鄉使得他們得到磨練,了解基層的痛苦,對人生有很大正面的影響,正所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因此他們認為,上山下鄉是自願的,是聽從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號召的。他們不願否定自我,自然不能否定毛澤東的上山下鄉運動,更不能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製造文化大革命的制度。

在知識青年的定義中有關鍵的兩個詞,自願和被迫。有人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自願的行為;有人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被迫。什麼是自願?什麼是被迫?筆者簡單的定義是:在有選擇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是自願的;在沒有選擇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是被迫的。當初在所有知識青年面前的只有上山下鄉,沒有其他路可走。可選擇的只是去的地方,是去北大荒,還是去內蒙古,是去陝西,還是去雲南……因此上山下鄉是被迫的,而具體去何地則是自願的,在此忽略了對出身不好子女的一些特殊限制。

上山下鄉使得第五代領導人得到磨練,了解基層的痛苦,這是媒體經常吹噓的優勢。其實正好相反,這正是他們的劣勢,他們只是看到基層痛苦的表面現象,而沒有去追究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如果說苦,如今中國社會階層中誰最苦?是知識青年。許多知識青年的處境不如農民,不如農民工。如果承認上山下鄉是被迫的,知識青年就有權索取賠償,政府就有義務承擔賠償;如果上山下鄉是自願的,知識青年無索取賠償的權利,政府也不用承擔賠償。第五代領導人能解決這些曾經經歷煉獄的夥伴們當今的痛苦嗎?能夠給知識青年一個道歉,一個賠償嗎?

劣勢四:不說真話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言論中不否定毛澤東的上山下鄉運動,但是在家庭的生活實踐中卻全面否定毛澤東的上山下鄉運動。一句話他們就是不敢說真話。

如果說上山下鄉是正確的道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等等,那麼中國就應該按照這條路走下去,或者說第五代領導人的子女應該按照父輩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但是他們的子女卻多在美國的著名大學中學習,沒有一個到陝西或者安徽去插隊落戶,去磨練,去了解中國社會的。從這裏可以看出,他們是否定自己走過的路,否定毛澤東的上山下鄉運動,乃至否定文化大革命,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走這條路。只是他們沒有勇氣說出真話。就象他們沒有勇氣說,我也曾偷過雞;我吃過偷來的雞。

十八大後"知青代"領導中國,是中國的幸還是不幸?

――《動向》雜誌2012年11月號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動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117/26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