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鬼鬼祟祟 中共大量演出團海外「後半夜演出」為什麼

—中國青年報:警惕花錢買吆喝的「後半夜演出」現象

作者:

近年來,中國一些演出團體經常以登上國外各個知名音樂演出場所為榮耀。為了達到熱烈的效果,一些團體靠送票和請客來提高上座率。一些演出在國外被稱為「後半夜演出」,因為要請當地的打工者和開餐館的人免費來看演出,演出時間只能定在下半夜。

    「許多中國演出團體遠赴海外演出就是『花錢買吆喝』,這種惡性模式已經大大傷害了中國音樂文化走向海外市場」。5月7日,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譚利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折射出一些人或演出團體對於「光環」的盲目追求。

    譚利華告訴記者,這種「自娛自樂」的惡性模式耗資巨大,「有些團體每次出國演出甚至會花掉800萬~1000萬元,極個別甚至負債出演」。

    為什麼這些演出團體會做「虧本買賣」?譚利華解釋,其中有些是地方政績工程,可以獲得大額財政補貼,還有些是為了面子的「鍍金」工程,「拍了在海外演出的照片,就可以說自己是世界知名樂團」。

    譚利華篤信「一個樂團的藝術價值體現在觀眾願意花錢看演出」。他帶領的北京交響樂團於2002年開始嘗試海外商演模式,10年間在國外演出幾百場,其中 2009年的一個月內就在歐洲8個國家17個城市演出18場音樂會,大獲成功。譚利華說,近10年,北京交響樂團在國外演出時,所有門票都從當地的售票渠道預售,絕少免費贈送。

    據介紹,作為首個亮相倫敦皇家節日大廳的中國大陸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將於7月29日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與倫敦愛樂樂團、倫敦愛樂合唱團的170位音樂家聯袂舉行倫敦奧運會北京藝術周開幕音樂會。

    譚利華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出訪的團體和個人進行必要的審核和把關。否則,中國真正高水平、高質量的文化演出就很難以正式的渠道走向世界了。他呼籲,在中華文化「走出去」過程中一定要慎重,要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管理,以免庸俗化。

    「文化不是辦個護照就能『走出去』的,還是要有精品。」著名編劇王興東也表達了對於提升作品質量和打造經典品牌的期待。他說,要想「走出去」,中國的藝術作品先要牢固根基,出精品、造品牌。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522/24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