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前日表示,年初國內兩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大幅減緩了煉油業務虧損,但去年全年中石化煉油業務虧損卻達376億元。

目前國內的成品油價高不高,「可以說說髒話嗎」已經可以說明問題。那麼,怎麼可能還是「目前煉油業務仍虧損,目前油價調整幅度與國際油價漲幅並不同步」呢?對此,筆者在這裏先曬一下煉油暴賺的賬單。

年報顯示,2008年中石化收到財政補貼405億元,煉油仍虧損615億元。而一進入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就突破了100美元/桶,年度平均價格高達96美元/桶。而2008年國內成品油的平均價格應該是每噸6000元以下。而這次每噸油價上漲了600元後,國內成品油價已經破萬元。

儘管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比2008年時候的平均價已經高了10%多,但2007年年末是7.3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而目前是6.3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所以,如果按人民幣計價的話,目前咱們進口的原油價格和2008年的時候差不多,所不同的是2008年以後的成品油價中,包含了每噸1000元左右的燃油稅。而這也就是說,如果還像2008年那樣給石油巨頭髮財政補貼的話,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應該在每噸7000元多點,比目前每噸能便宜2000元。換句話說,中石化的煉油業務應該是保本的。

儘管筆者以上的算法稱不上精確,不過年報顯示,煉油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第三方、勘探和開採事業部購入原油,並將原油加工成石油產品,汽油、柴油、煤油內部銷售給營銷及分銷事業部,精鍊石油產品由煉油事業部外銷給國內外客戶。這也就是說,他們完全可以以更高的價格購入自己開採的原油,之後再以更低的價格把煉油的產品賣給自己的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和化工事業部(做化工原料),捎帶由於煉油和化工裝置往往是孿生姐妹,他們更可以把化工裝置的運營成本加到煉油業務中去。所以,如果不公佈明細賬本,中石化「想讓煉油怎麼虧損就怎麼虧損」理論上是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