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岳飛淚下如雨時留下的字

作者:

作者﹕三渼

孩提時,對岳飛的僅有認識只有四個字--精忠報國。

少年時,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就在中國語文書一篇佚名文章中開始建立起來。此文根據〔宋史‧岳飛傳〕和〔南渡十將傳〕的資料改寫而成。做筆記時要寫讀後感,儘管對岳飛認識多了一點,然而八百年前的古人對一個十二歲少年來說好像並未激起栗動,記得當時寫了一些典型的如何借鑑古人的話。

及至九四年在西安碑林看到〔岳飛書前後出師表〕拓印(但願是真跡吧),心裏真的起了波濤。

以前讀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注一),只覺他壯志未酬,鬱郁不得志,飲恨而終,並未有太大的觸動。然當看到岳飛一筆即就的抑鬱抒發,筆者的反應可能不亞於岳飛臨書前的感觸--「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諸葛亮)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注二)

以前只知岳飛會作詞,從來不知他寫得一手絕妙好字,真的字如其人。最初不到一百字,似行楷,穩重健朴,因為情緒力度還未凝聚。待力度儲足,一步步推進,不覺何時變為行草,有大草,有小草。初時隱約如聞山雨欲來,雨落從遠而近,由微至豪,自緩到急,直至萬鈞之力蓄勢待發,一瞬之間傾排下來,到〔前表〕尾才稍作收拾。〔後表〕不到二十字就開始繼承〔前表〕的勢頭,淋漓酣暢,大小錯落,粗細相間,豪放而不失規矩,一氣呵成到結尾。

整體速度極急,行氣有不可稍停頓之勢。一蘸墨後落筆淋漓豐潤,但因行筆極速,常現「飛白」(注三),每寫至墨焦而止。由潤至焦,由盈至瘦,仿若西方音樂的節奏,大體重複而每小節變化萬千。整體形象一致而有雷霆萬鈞之勢,但每字一點一划並未被忽略,字字有力,字字運筆緩急有序,字字結構嚴謹絕不失其獨立性。

這兩篇字是從心而生,非作為鋪排一篇作品而寫。每字有其獨一形象,但又互相呼應,整體配合。佈局有如水墨山水畫,畫面上有相生相讓的境界。饒富畫趣,有主次,有虛實的對比,墨彩濃淡枯濕有致。試舉幾個形象活靈活現的字。先帝的「帝」字寫成草書時,形象儼如帝皇坐朝的威嚴。「深入不毛」四字,極形象化,真的如到了荒涼之地。字型特細,筆畫特幼,筆觸如繪畫的「折蘆描」,用尖筆繪成細長的線條。寫到以正氣善戰出名的將官「趙雲陽群馬玉」時,就突轉粗壯,用中鋒寫得圓渾如蒼老枝幹,有若大篆筆觸線條。

以勁健雄偉氣勢寫畢二表一千二百多字後,寫「跋」時,以不到一百字交待自己書二表的前因,字體就變為平靜俊朗了。

岳飛不是書法家,而是介有節制(注四)精明勇猛的武將。「飛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歷史書)及孫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於周同。」可見他不僅是武將,而是文武兼備。父親問假使岳飛他日能為世所用,會否為國捐軀,為正義犧牲呢?岳飛答只要父親允許他以身報國,什麼他都願意做。後來岳飛一段氣勢磅礴的抗金英雄悲壯史人所皆知,不在此贅述了。

諸葛亮事昏愚懦弱的劉禪,實令忠良死諫亦無耐。就這一點,岳飛極有同感,故見二表,下淚不眠,揮涕走筆。岳飛的「浩氣忠魂」,活靈活現的躍然筆下。然而除了上有小人國君高宗趙構,朝內還有奸臣秦檜,真是「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注五)

且讓筆者以〔滿江紅〕(注六)一詞作結 :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一)三國魏蜀吳鼎立,三分天下。諸葛亮事蜀主劉備,備死。亮繼事備子劉禪。禪愚懦不事進取,偏安一隅,坐以待亡。亮寫前後〔出師表〕,以千言詳述朝廷內政及向外攻略,以復興漢室,但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注二)摘自岳飛書前後〔出師表〕的跋(後記)。岳飛路過南陽,進謁武侯祠,雨夜留宿。見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有所感觸,借揮筆抒發。

(注三)「飛白」就是快速運筆的筆在紙上拖過,墨卻沒有全部沾在紙上,筆畫中留有原來紙上的「白」。

(注四)岳飛「少豪飲,帝戒之 遂絕不飲。」〔宋史‧岳飛傳〕

(注五)〔宋史‧岳飛傳〕

(注六)學術界有人懷疑此詞是後人托岳飛之名而寫。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222/22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