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類將迎來空前的經濟劫難 關注歐元區

穆迪槍口瞄準整個歐元區 高盛建議撤離歐洲。如果看到這篇文章時您正在吃早餐,希望沒有因此影響您的食慾。因為穆迪昨日警告,歐債和銀行危機正威脅所有歐元區國家的信用評級,這將極大提升成員離開歐元區的可能性。更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同日表示,歐元區遊戲已結束,建議投資者離開歐洲。

歐元破產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經濟災難 ,79%的德國人反對歐元債券,拯救歐元的最後一根稻草已經喪失;德法聲明意大利債務崩潰歐元即告終結,顯示拯救歐元的取向已經發生微妙改變;歐盟主席巴羅佐宣稱仍未找到解決主權債務危機方案——歐元破產將導致成批的銀行倒閉,人類將迎來空前的經濟劫難。

 英國已準備為歐元區"料理後事", 德法聯盟面臨瓦解:兩國在發行歐元債券上存重大分岐,法國主權債務危機隨時都會爆發。英國政府已開始與銀行業商談,為歐元區的破產制定應急方案。由於歐元區國家對外舉債數額巨大,而法、英、德三國的銀行是主要債權人,因此歐元區破產將引發災難性的銀行倒閉潮。


趙岩:德國崛起第四帝國?

歐元區到底會走向更緊密的政治聯合,還是最終分崩離析?也許,一切都取決於歐洲各國能否化解讓第四帝國崛起的心病。

  正值美國感恩節,當美國商家紛紛決定把黑色星期五變成星期四,換言之,改變周五午夜零點開門的傳統,提前到周四晚間,以在仍未全面復甦的經濟環境中,延長購物時間,提振購物熱情;歐洲正擔心的卻不是銷售貨品,而是:銷售債券。

  歐元區債券目前已處於混亂中,投資者正顯現全面喪失信心的跡象。眾所周知,歐元危機中,德國是救援的領頭人,也是歐元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而這個「領頭者」剛剛遭受了史上最不成功的債券拍賣。

  上期專欄已經解釋過,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解決,除了政府無限制的擔保沒有其他出路,但問題是,政府在哪裏?沒有擔保,不可能避免銀行的擠兌風險,順理成章,投資者對債務國的金融穩定正一步步失去信心,這個惡性循環可能從那些問題國家滾向德國、覆蓋歐洲,然後,就是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遭受搏擊。

  一切讓人想起基辛格在歐元誕生初就曾有過的評論:即便歐洲建立了貨幣共同體,如果沒有一個政治決策人,也無法取得信任。

  歐洲真的沒有一個決策者嗎?事實上,當下的歐洲,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早成了人們心中的無冕之王。

  默克爾不但希望歐元存在,更希望它浴火重生。她既不允許歐洲央行充當歐元危機的最後借款人,也不答應繼續為歐洲打開德國的錢袋,因為,有附加條件:就是歐洲更緊密的政治聯盟。稍早她已經明確,這意味着各國的財政預算和赤字控制權,統統向歐盟集中,而以今時今日的情況,恐怕會在實踐中成為由德國掌控。

  於是,從法國、到意大利、到希臘這些歐元區同盟國;再到英國,各國傳媒紛紛諷刺政府唯德國馬首是瞻之餘,也明確把讓歐元存活而強化歐盟政治聯合的可能指為:第四帝國的崛起。 希特拉的第三帝國,雖早已成為歷史塵埃,但這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似乎又喚醒了人們的記憶,讓一個強勢的德國曾經的作為栩栩如生。

  但是,如果不允許所謂第四帝國的興起,歐元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於是,對德國,歐元走到今時今日,一場危機更像成了兵不血刃統一歐洲的機遇,雖然這可能並非德國最初設定的「野心」;而對於歐洲各國,讓歐元生,還是第四帝國崛起,恐怕成了最重的心病。

  但是時不我待,感恩節前,歐洲也迎來歐元問世以來最失敗的德國債券拍賣,歐元區債務危機已影響到德國,這一擔心顯然正逐步加重。投資者和銀行迴避拍賣,德國債券拍賣僅完成了三分之二籌資目標,市場擔心,龐大的歐元區公共債務和投資者信心喪失將會最終解體歐元。一直堅挺的歐元兌美元匯率也同時創下今年最大單日跌幅。

  德國國債機構發言人的話,雖然鎮定但不足以安撫市場:「我們沒有觀察到投資者喪失對德國國債興趣的跡象??所以不應過度解讀今日結果。」

  也有投資者表示,德國國債低收益率低是讓部分買家興趣索然的原因。此次拍賣平均收益1.98%,為歷史新低。近期因其他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風險,投資者紛紛以德國國債避險,但隨着恐懼心理不斷加劇,德國國債在事態明朗前,恐也難以獨善其身。

  歐洲央行(ECB)政策制定者、奧地利央行行長愛華德.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就曾表示,德國國債拍賣是一個「令人警惕的信號」,可能是一個轉折點。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José Manuel Barroso)警告稱,不推動更緊密的經濟一體化,歐元將「很難或不可能」持續下去。

  歐洲各國和歐元區,究竟何去何從?

  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旅居美國三藩市


約翰遜:歐元將貶值 走韓國之路?

華盛頓——至少從表面上看,歐元區當前狀況與韓國在1997年崩盤時截然不同。兩者都是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歐元區的問題來自政府債務水平高企,而韓國的問題來自大規模資本外逃和貨幣崩潰,且債務基本上全部來自公司部門。

  儘管如此,歐元區還是可以從韓國身上學到經驗,後者當年以任何人都沒想到的速度走出了危機,實現了明智的改革和快速復甦。韓國迅速扭轉局勢的關鍵在於韓元的大幅貶值。歐元貶值似乎也是歐元區扭轉局勢的可行之道。

  不同的危機各有各的不同,但韓國危機與20世紀90年代的其他新興市場危機有着諸多相似之處。「財閥」——即政治上緊密聯繫的大型公司集團——通過低成本債務迅速擴張。外部股東對財閥內部的權勢人物無法產生任何影響,債權人放心地把錢借給財閥,因為他們認定大財閥對政府而言非常重要,政府不會坐視它們倒閉。

  與此同時,政治因素在債務積累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創造了極大的脆弱性,當投資者感到情況不妙時,經濟危機就迅速發生了。儘管韓國國有銀行在名義上控制着資本流動,但私人部門和政府之間的機密聯繫讓財閥有恃無恐。

  在1997年的崩盤中,危機先是襲擊了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然後在韓國引起了全面恐慌。隨着韓元的貶值,公司部門的外國貸款負擔大大增加,這進一步加劇了恐慌。IMF的早期支持都沒能讓情況穩定下來。

  如今,歐元區不存在外債問題——所有的問題債務都是歐元債,且大部分是歐洲政府欠本國銀行的債務。但正如希臘和意大利所顯示的,這是一個危險的組合。歐洲債務動態與韓國截然不同,但兩者的問題都是難以克服的。

  顯而易見的危機疏散同道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能拉低債務-GDP比率,讓利息支付看起來更加合理。但歐洲並不具備採取標準刺激手段的條件:債務水平高企讓束縛住了財政政策的手腳,而擔心通脹的歐洲央行又不肯放鬆貨幣政策。

  歐洲談判桌上的其他辦法,包括各種各樣的「結構性改革」,均無法提供短期快速增長之路。9月,葡萄牙曾計劃採取一種「內部貶值」,降低薪資稅,提高增值稅;但這一計劃現在已被束之高閣,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政治上不可行。

  另一方面,真實貶值可以對實體經濟產生神奇療效。如果歐元貶值30%(經通脹調整),死氣沉沉的意大利經濟就能重獲生機。1997年,韓國經濟發生崩盤,1998年毫無起色,但到了1999年,GDP大增11.1%。

  歐元是一種自由浮動貨幣,很少會被干預——也就是說,其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如何讓它貶值取決於貨幣政策。如果歐洲央行同意放鬆銀根,提供足夠「流動性」以支持各種各樣的援助計劃,那麼投資者會擔心通脹,從而歐元會走弱。另一方面,如果歐洲央行更想讓主要國家(如意大利)對其債務違約,那麼歐元可能會進一步貶值,因為投資者會擔心違約將蔓延。

  貶值永遠不會是歐元區官員直言不諱的選擇,但從目前來看,這正是歐洲在走的路。

  當然,貨幣貶值也不是萬能靈藥。韓國當年的步子就邁得相當艱難,政府和大財閥之間衝突不斷,有的財閥甚至公開違抗法律。在一系列爭鋒相對後——在此期間,大宇公司威脅要違約,各政治勢力聯手挽救——政府取得了勝利;炙手可熱的大宇集團破產並被重組。總的來說,韓國成功地削弱了公司部門的過度權力(這給如今如何對付巨型銀行提供了經驗)。

  類似地,歐洲需要修復其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歐洲需要一個財政中心——正如1787年的美國需要一個聯邦機構來徵稅。事實上,歐洲需要舉行一次美國先發會議——及其後的艱難憲法批准爭論。

  但歐元一定程度的貶值有助於促進內部治理改革的實現。此外,不管你喜不喜歡,歐元的壓力正在與日俱增,歐洲領導人可能被迫走上貶值之路。

  西蒙·約翰遜是前IMF首席經濟學家,領先經濟學博客http://BaselineScenario.com共同創始人,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彼得森國際經濟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與郭庾信合著有《13個銀行家》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本站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129/22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