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媒:衰退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嚴重

MSNBC資深製作人約翰•舒恩(John W. Schoen)近期撰文「衰退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嚴重」,他認為新的跡象顯示,各國政府可能沒有辦法扭轉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而且一旦真正陷入衰退,將比上次更難復甦。

他指出,目前,銀行在長達十年之久的信貸泡沫中仍在努力復甦,同時各國政府為了應付不可持續的債務危機,也正努力削減開支,此外,就業市場萎靡,失業率處於幾十年來的高點。克林頓政府時期任財政部高管的羅傑•奧特曼( Roger Altman)曾說,一個新的經濟衰退將是「災難性的」。

奧特曼在《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稱:「我們可能會重複上個世紀大蕭條後,經濟復甦三年又於1937年陷入衰退的後塵。」 1929年到1933年,全球爆發大蕭條。羅斯福總統執政後,政府大舉投資進行基礎建設,刺激經濟。但是在短暫的3年經濟復甦後,與1937年至1938 年再次陷入二次衰退。當時,失業率高達20%,而且一直維持到美國被迫參與二次大戰,從而產生巨大需求,從此經濟正式復甦。

根據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研究,雖然羅斯福總統現在仍備受美國人民愛戴,但是其經濟政策非常失敗。大規模政府投入效率比私營企業低得多,最後的結果只是暫時對經濟有刺激,但是留下包括巨額債務在內的更多的問題。

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不僅造成每年高達一萬多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赤字,在短暫的經濟復甦後,失業率仍高達9.1%,而且從上個月以來,不再產生新的就業機會。

近期新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的服務業發生兩年以來的首次緊縮,同時曾為該地區帶來大部分經濟增長的製造業指數,也出現連續第二個月放緩。這些導致全球投資人大幅拋售股票,使得全球股市大幅走低,當天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大跌近400點。

最近,有人希望,中國和巴西等地新興經濟體可以支撐全球經濟增長。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為出口型經濟,國內需求很低,而其兩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洲和美國都面臨困境,減少了對中國商品的需求。近期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工廠生產已連續第三個月放緩。

勞埃德銀行集團的全球研究主管洛雷(Jeavon Lolay)在接受《路透社》記者的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放緩,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毫無疑問正在增加。

周三(21日),美聯儲發表的報告中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為此決定採取將4,000億美元的短期美國債券換成長期債卷的所謂「扭曲操作」(簡稱TO,有別於量化寬鬆的QE),希望能夠顯著壓低長期貸款利率,刺激美國民眾的消費。但問題是,各類利率已處於歷史低點,沒有人期望進一步的降低利率能夠提高民眾對貸款的需求。

一方面,消費者正儘可能減少自己的債務,而企業也面對產品和服務需求疲軟的困境。雖然房貸利率超低,但是數以百萬計的屋主由於不能拿出更多現金投入房不抵債的房子,仍舊無法重新獲得低利率貸款。

一些分析家更認為,美聯儲的最新舉措會傷害經濟增長,因為它不僅進一步擠壓銀行利潤,降低消費者的儲蓄收入,同時也使得公共和私人養老基金因收入減少備受壓力。由於他們不得不拿出更多資金去獲得足夠收益以支付退休福利,因此面臨更嚴重的資金不足。

前美聯儲理事普爾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聯儲的這個「扭曲操作」將在未來幾個星期內成為經濟史上討論的主題,人們都會討論美聯儲正抓着救命稻草。他認為,這個救命稻草會使經濟下沉更快。

周二(2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如果沒有大膽的救市,歐洲和美國明年將陷入衰退。由於希臘和歐盟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券違約風險增大,引發人們對歐元區崩潰的擔憂。但是,歐洲央行似乎越來越無法遏制不斷擴大的銀行危機。瑞典商業銀行市場策略師馬丁•恩路德告訴《路透社》記者說,除非歐洲各國政府能夠迅速和有力的處理這個危機,否則歐元區可能在聖誕節前再次出現經濟衰退。

作者還表示,僅次於美國和歐盟的第三大經濟體中國也面臨艱難的抉擇。經濟學家指出,中國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已經造成兩位數的通貨膨脹,遠高於官方設定的目標。為了遏制通貨膨脹,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已經5次上調利率,9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很可能造成該國經濟放緩。

特別是經過多年的大規模政府借貸,升級國有企業基礎設施,以及中國自行處理銀行危機等等。 McAlvany金融集團行政總裁麥克阿爾凡尼(David McAlvany)指出,在中國是個雙軌系統,一方面大規模的借貸,另一方面不良貸款的比例目前處於令人不安的水平。他說:「最終,中國的銀行將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天宇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123/22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