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手機致癌性比香煙強 直板機型輻射最大

手機輻射究竟對人體有沒有?對此,馬拉松式的爭論似乎從未停止過。前段時間,美國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組(EWG)」測試了1000多款手機的SAR值(輻射被人類頭部軟組織吸收的比率),排出了最新「十佳與十差手機輻射榜」。結果顯示,摩托羅拉手機輻射最大,三星手機輻射最小。其中,黑莓的Bold 9700輻射值達到了1.55W/kg,獲得輻射「冠軍」手機的稱號。
 手機輻射究竟對人體有沒有?對此,馬拉松式的爭論似乎從未停止過。前段時間,美國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組(EWG)」測試了1000多款手機的SAR值(輻射被人類頭部軟組織吸收的比率),排出了最新「十佳與十差手機輻射榜」。結果顯示,摩托羅拉手機輻射最大,三星手機輻射最小。其中,黑莓的Bold 9700輻射值達到了1.55W/kg,獲得輻射「冠軍」手機的稱號。

  不久前,英國專家的最新研究又發現:手機的致癌性可能比香煙更強。這也成為迄今為止關於手機最新、最嚴重的警告,將人們對手機輻射的關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手機輻射爭議持續不斷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30億人用手機,是吸煙人數的3倍。中國13億多人口,流動電話用戶噎突破7億,也就是說,平均兩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擁有手機。作為使用頻率最高的數字產品,很多人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身。

  一直以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努力探明手機輻射的真實危害程度。他們明顯分為兩派,一派表示樂觀,認為手機輻射並大礙。另一派則非常謹慎,經常發佈一些較為悲觀的消息,認為手機可能從不同程度上危害健康。

  世界移動通信論壇秘書長麥克在一個報告中稱,過去20多年全球289項實驗,均未能找出手機輻射對人體有害的「罪證」。

  但很多醫學專家認為,手機要實現通訊功能就必須接收和發送強力的線電波,在使用手機過程中,信號最強的天線部恰恰離大腦最近,所以一定會對人腦有負面影響。2009年瑞典及多個歐洲國家的研究發現,使用手機10年以上,可能會增加患腦癌和口腔癌的危險。荷蘭最新研究也顯示,手機輻射還與失眠老年痴呆症、兒童為問題、男性不育等有密切關係。

  直板、袖珍、山寨手機輻射大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線電波,而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由高到低依次為天線部、聽筒部、鍵盤部和話筒部。」資深電磁環境專家、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趙玉峰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手機的輻射主要來自天線,包括外置天線和內置天線。」輻射的強度跟手機和人體的距離成反比,距離遠一倍,輻射衰減十倍;距離縮短一倍,輻射強度增加十倍。從天線的位置看,外置天線的輻射比內置的要大。

  在機型的選擇上,直板機的天線離頭部最近,所以它的輻射最大,翻蓋機的天線離頭部最遠,所以輻射較小,滑蓋機則介於兩者之間。而手機的功能多少,則對輻射強度沒有影響。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電磁噪聲與干擾委員會中國分會高攸剛教授則認為,袖珍型的手機輻射比較大。手機廠商為了降低電磁輻射,通常會在手機內部設一個金屬屏蔽層,這層屏蔽可以將除天線之外的電磁輻射轉換成熱能消耗掉。手機體積過於小巧,廠家就會在金屬屏蔽層的大小上作出犧牲,可能使其對電磁輻射的過濾功能減弱。

  山寨手機更成了「輻射大戶」。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副主任張德志稱,有些山寨手機原材料質量、結構設計、發射參數都不合格,為了追求功率,在輻射方面超過了國家標準,有的甚至超標50多倍。

  手機輻射還和手機與基站之間的距離、使用者周圍的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前些年,基站之間距離比較遠,而城市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會對電磁波產生很大影響,迫使手機加大功率來和基站取得聯繫,導致其輻射強度增加。現在基站密集化了,信號好了,手機的發射功率就不需要原來那麼大,輻射也相對減小了。」趙玉峰強調。

  「保守用法」減少輻射

  在國內,人們對於「手機輻射」的關注似乎並不強烈,在選購手機時,大部分人往往更注重外形、品牌、價格、電池、鈴聲等「表面」因素。趙玉峰表示,國外很多手機會將輻射強度標在手機或者說明書上,而我國目前還沒有這個制度。

  很多研究都透這樣一個訊息:就在你不經意地打電話、接電話,甚至處於待機狀態時,手機輻射都在悄悄傷害着你的身體。其實健康和便利並非矛盾體。幾位專家均表示,手機在不同狀態下,其輻射值會發生變化。所以,在爭論未徹底搞清之前,「保守用法」可以將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

  長話短說。少用手機「煲電話粥」,準備長時間通話時,應改用固定電話或使用機。如果不得不長時間地使用手機直接通話時,也應每隔1—2分鐘就換用另一隻耳朵接聽,以避免一側大腦長時間地受到輻射。

  別掛在胸前或腰間。經常使手機靠在腰部或胸部,其產生的輻射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最好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並儘量把它放在包的外層。如果必須隨身攜帶手機,一定要保證鍵區位置朝向身體,背面衝着身體外側。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物理因素室主任醫師唐國漢指出,不用時儘量把手機放置在離人體1—2米的地方;睡覺時應儘量關機或將其放在遠離枕邊的地方。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

  信號弱的地方少打。信號差時手機的功率會自動加大,從而造成其輻射的強度增大。基於同樣的道理,在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裏使用手機也會使其輻射強度增大。

  接通再放在耳邊。手機待機時輻射微乎其微,通話時輻射大一些,而在手機號碼噎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量最大,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此時應讓手機遠離頭部,間隔約5秒鐘後再進行通話。

  通話時,手機不要貼在耳朵上。美國匹茲堡大學癌症研究所所長博士羅納德·赫伯曼建議,應與身體至少保持5厘米距離。手機快沒電時、充電時最好也不要打電話。

  接電話時不要頻繁移動。不要來回走動着打手機,在汽車或火車上也儘量避免使用手機。此時手機不斷嘗試連接中斷的信號,會使輻射增加到最大值。

  戴金屬鏡框少打手機。這會明顯導致電磁場增強,令使用者對輻射的吸收率增加。最好不要長時間通話,或者左右兩邊換着聽。

  使用線式耳機。用耳機雖不能直接「消滅」輻射,但能將人體和輻射源隔離開。在這種情況下,手機輻射僅是標準手機的1%。相比較起來,線式耳機比藍耳機輻射更小。

  16歲以下青少年最好別用手機。英國研究人員指出,青少年腦組織纖維對電磁波的吸收率高於成人,更容易因輻射受到損害。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703/21078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