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時間的味道

有一天,我用自製的臘肉炒了一盤臘肉炒菜苔,這是我們湖北地區非常普通也很常見的一道家常菜,雖然用的是去年醃製的臘肉,但是女兒吃後還是問我:媽媽,為什麽只有臘肉才有這種特殊的臘肉香味呢?我想了一下回答說:因為臘肉是在每年的臘月這個特殊的時節醃製的,所以才叫臘肉,臘月就是這種味道,說穿了就是時間的味道。女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有再追問下去。這個問題倒是讓我聯想到很多。
惠子
有一天,我用自製的臘肉炒了一盤臘肉炒菜苔,這是我們湖北地區非常普通也很常見的一道家常菜,雖然用的是去年醃製的臘肉,但是女兒吃後還是問我:媽媽,為什麽只有臘肉才有這種特殊的臘肉香味呢?我想了一下回答說:因為臘肉是在每年的臘月這個特殊的時節醃製的,所以才叫臘肉,臘月就是這種味道,說穿了就是時間的味道。女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有再追問下去。這個問題倒是讓我聯想到很多。
 
單就這個問題的本身,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科學,可以這樣解釋:不同的環境因素會對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影響,時間也是一種因素,那麽在不同的時間因素的作用下,就拿醃製臘肉來說,只有加進了臘月里的時間因素才可以產生出臘肉特有的香味來。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一個完整的化學反應要用到不同的元素包括催化劑等,才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製作臘肉的過程也可以說成是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只有在這些條件都具備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出具有特殊臘月香味的臘肉來。其實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當中蘊含了許多當代化學的原理在裏面,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道理卻是相通的。比如在中國烹飪里,非常講究火候,因為火候是一個可以控制化學反應的關鍵因素,通過控制火候的大小長短,再配合燒、烤、煎、炸、炒、燉、蒸、煮、燜等等許多的烹飪方法,從而製作出不同的食物,同一食材,經過不同的方法烹飪,得到的美食無論是味道、口感還是外形,甚至是食物的營養功效等都會有着天壤之別。
 
中國人講的天時、地利、人和,可不僅僅是一句話,這可是人在自然界和社會安身立命的道理啊!天為時,它可是時時在變的,在運轉的,所以才有天像變化,把握時機、順天者昌、逆天者忘等等的說法。說到地利,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福人居福地。往大說,打過仗的人都知道,傳統的戰爭很多時候輸贏的關鍵就是地理位置,往小說,居家看風水趨吉避凶,以利子孫,這些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都是很重要的。決非迷信。傳統風水學用現代科學通俗的說法,就是研究客觀環境對人對事的影響的一門學科。至於說人和,那就更有說道了:與人相處貴在和,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和,說穿了就是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摩擦,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增加和諧,這一點就非常符合現代物理學的力學原理。這個話題太龐大,說多了跑題,在此我們還是主要說說天時。
 
聰明的中國人是最會利用天時的民族了。中國歷來都是一個農耕大國,靠天靠地吃飯呢,所以非常需要老天的照看。
 
傳統的中國人無論是在農事耕作還是在家庭日常生活等方面,都非常注重遵循天意。循天時,春播秋收,二十四節氣規範着人們的四時耕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制約着人們的日常作息。這種與天地大自然融為一體,非常和諧相處的狀態,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呢。那種生活樂趣,在日益遠離大自然、黑白顛倒、起居無常的現代人來看,不僅無法體會恐怕也是無法理解的了。
 
我出生在動盪的文革期間,那時候,人心都被中共惡魔蒙住了,整個社會都着了魔。但是,自然環境還不算糟糕。還記得,小時候為了愛惜那一兩元錢一雙的塑料涼鞋,夏天常常是脫了鞋光着腳亂跑,下雨天更是這樣。鄉村的小路泥濘難行,但是光着腳走上去卻非常省事,軟乎乎的泥巴從腳趾縫裏茲茲的往外冒,那感覺比在沙灘踩沙子還有趣呢!(因有此經歷,我練就了善走泥濘土路的本領,若干年後,當我與其它同齡人一起於旅遊之際突遇泥濘小路時,同伴一跤接一跤摔得像泥猴,我卻像個不倒翁,很是驕傲了一回。)根本不擔心會有什麽碎玻璃金屬片或易拉罐鐵釘什麽的傷到腳。現在的鄉村,可不敢脫了鞋走,暗藏的危機太多,連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的輪胎都保不住什麽時候會被扎破,更別說是人的腳了。
 
看看現代人的飲食起居。說起來,若是同我們中國古人相比,現代人生活得其實非常可憐。我們遺失了太多太多的東西,很多傳統的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我們現代人給拋棄了。
 
先說住。在取材上,我們的傳統建築大多都採用自然材料,如土、磚、木、石等構造而成,這樣的房子住上去不僅冬暖夏涼,而且還非常的環保透氣,對大自然沒有任何傷害,又能蓄養人的精、氣,對人的身體健康那是非常有好處的。小時經常看到居住在泥瓦房內的農戶家裏隨便掛一串農作物在房樑上,就可以經年不壞,為什麽?就是因為房屋透氣,可以防腐。人體在這樣的環境裏不也可以起到防止腐敗的作用嗎?那它當然就有養生的功效了。而我們現代的建築呢,很多看上去雖然富麗堂皇,但是只要看看它們的取材用料,就可以知道對人體有多大的傷害了,例如水泥、鋼筋、管道、電線、合成石材、化工塗料等等,這些東西當中的任何一樣對人體都可以造成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傷害,對內如放射性污染,對外如碰撞擠壓纏繞傷害等,可我們現代人卻樂此不疲,把危險放到離自己最近的地方,朝夕相對,甚至還要封閉起來,這不是在摧殘自己而不自知嗎?不可憐嗎!天為氣,我們現代人大多住在一個密不透風的匣子裏,不就是把自己和天隔開了嗎?那麽我們又怎能感覺到天的味道和存在呢?
 
再說食。中國人講民以食為天,這話倒不是說中國人好吃,而是中國人會吃,有一套正確的吃的方法。在中國人看來天最大,把吃與天同等起來,可見中國人對於吃的重視。所以中國的飲食就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並且非常豐富,源遠流長。可我們如今的現代人卻沒能很好的把它們繼承下來。文化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最大特徵,當達爾文在他的進化論里鼓吹人是猴子進化來時,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別說是猴子,就是目前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也沒有如我們中國古人這般擁有如此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看看祖先們為我們留下的這些古代文物也好傳統文化也好,哪一點和猴子有關係呢?進化論之荒唐與幼稚可笑,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這是題外話。
 
 剛才我說中國人會吃,那麽什麽叫會吃呢?我的理解,就是吃對人體有好處的東西,吃出健康吃出享受來,那就叫會吃。有道是人吃五穀雜糧生百病,中醫的中藥運用其實就是食的衍生,中藥可以調和人體陰陽,使人體達到健康狀態,普通食物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日常飲食只要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加以合理調配,就可以達到調節人體健康的作用。這就是以食養生。古典名著《紅樓夢》裏,有一回賈寶玉着急要吃飯,賈母一看只有蒸乳鴿,便道:這是我們上了年紀人的藥。並不給寶玉吃。由此可見賈府在飲食方面之講究,將養生於飲食緊密結合,而且什麽人該吃什麽,也是不可以亂來的。
 
再看看我們當今的現代人,很多人為貪口腹之慾,暴飲暴食,什麽該吃的不該吃的、有用的無用的、也不管有毒還是有害,都往肚子裏面裝,這個胃可受罪了,成了垃圾場了,那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我看一電視節目,據說還是一位在京頗有名氣的中醫,在節目裏大談如何既能敞開肚皮吃又能保持健康,方法是大吃大喝之後,回家去啃生茄子,說是可以剮油,看得我哈哈大笑。我想這人的腸胃可是跟着他受大罪了,這不是折騰人嗎!這樣看看,現代人活的不可憐嗎?
 
紅樓夢裏,還有一回講到薛潘搜羅了幾樣稀罕物來宴請好友,其中有長的很大個的蓮藕。以薛潘紈絝子弟之作風,皇商身份之見多識廣,要什麽稀罕物弄不到呢?還用巴巴的弄幾個蓮藕來討好朋友嗎?這裏面體現的是中國飲食文化中非常獨特的一面,那就是:時鮮。這裏的時,即為時節,什麽時節吃什麽,這也是傳統飲食文化中順應天時的一個最大表現。這裏面也蘊含着天人合一的道理,天地萬物包括人體都在四時季節中有序的運轉,沒有矛盾衝突,那不就達到了一個健康和諧的狀態了嗎?所以說中國古人吃的那才是高雅,起點都不同,那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企及的。
 
看看如今的現代人,吃着快餐食品、反季節蔬菜、各式雜交和轉基因食品,還有各種有害的食物添加劑、營養品及保健品泛亂,這些東西沒有一樣與時鮮有關聯。有些東西與毒藥無異,簡直就是飲鳩止渴,可有人還是趨之若鶩,我們的食物噎與天隔離了,這些東西不是在老天授意下所生產的,所以也得不到老天的庇護,以這些東西為食的現代人,自然更是一天天的被天所疏遠了。那各種奇病怪病的產生也就不以為怪了,現代人,已被天所拋棄。那又怎能尋覓到食物里的天之味時之鮮呢?
 
衡量一個民族的素質,除了文化素質,還有身體素質。上世紀初,有人戲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那是在鴉片的毒害下,中國人的體質整體下滑了,可是看看今天的中國人,他們都在吃些啥?有些可是比鴉片還要毒的東西啊!這樣下去不可怕嗎?這樣看來,現代人活的不可憐嗎?
 
作為中國人,就應該知道自己祖先的東西,那可是一筆極其寶貴的遺產啊!我們有責任將其繼承發揚和光大。其實每個中國人骨子裏都注滿了傳統文化的底蘊,只是我們被無神論的教育給蒙蔽和隔絕了,只有破開這個殼,才可以找回那屬於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之根。
 
瑪雅人帶着他們祖先預言的水晶頭骨出現在了世人面前,但是並沒有向世人解讀水晶頭骨所儲存的信息。現在就有一把鑰匙,可以讓每一個中國人解讀出儲存在自己骨子裏的生命信息,那就是奇書《轉法輪》。我也是在修煉了法輪大法之後,才慢慢的發現了現代人的變異無知和愚昧,開始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之魅力所在,慢慢的讀懂了自己骨子裏所儲存的那些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又一個腊味飄香的季節即將來臨,我會一如既往的製作一點腊味,把這段時間所特有的味道存封在食物里,讓自己的親朋好友能在不經意的某一天,品嘗出那時節的特殊味道來,這不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嗎?
 
願你也能和我一樣,用一顆恬淡平靜的心,去品嘗時間的味道,給那些屬於生命的樂趣塗上一抹亮麗的色彩。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讀者來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113/19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