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公主和格格的區別是什麼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在中國,最早周朝是稱周天子的女兒為王姬。公主這名稱則是從春秋戰國時開始的。《史記·呂后本紀》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公羊傳》曰『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為公,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自己不主持婚禮,而叫同姓的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 」之意,所以因為是諸侯主婚,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成為「公主」,也稱「郡主」。《史記·吳起列傳》說「公叔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當了國相,娶魏國諸侯的女兒。《史記·六國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這裏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給河伯為妻。古書上也常簡稱為主。

  從西漢開始,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為「公主」,諸侯王的女兒則稱為「翁主」。同時,因和親等緣故出嫁的宗女或宮女,往往也加封為公主,如唐朝的文成公主。顏師古在《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 」這樣,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個等級。也是從漢代開始,皇帝的姐姐稱為「長公主」,先皇帝的姐妹為大長公主,加上「大」「長」的字樣是表示尊崇。那時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賜給甲第,就是上等的華麗住宅。還有山莊、園林、允許設府自置官吏。這種官吏叫家令、私府長、家丞、食官等等。歷代公主待遇很豐厚,特別漢成帝時,公主和侯王一起侵佔了數量極大的田地和奴婢,影響了皇權的安定。所以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哀帝下詔公主占田不得超過三十頃,奴婢不得超過一百人。

  東漢時的公主一般是「縣公主」,如漢光武帝的女兒為舞陽公主、涅陽公主等等,舞陽和涅陽都是縣名;漢明帝女兒封隆慮公主、武安公主、獲嘉公主等等。這些名字都是縣名。獲嘉地名來自漢武帝時,劉徹巡視至河東新中,接東越戰場喜報,改地名為獲嘉。像著名的漢武帝姑姑劉嫖封號館陶公主,就在河北,現在還有館陶縣。漢代的王的女兒被稱為「任」(這是什麼怪名字啊!),如《漢書 王莽傳》說:「其女皆為任。」古書的研究者認為「任」其實是當時女子爵位的稱呼。

  晉朝的公主則是「郡公主」,因為公主封號之前是郡名,如晉武帝的女兒為平陽公主。這樣的「縣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簡稱為「縣主」和「郡主」,所以兩漢到晉的縣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兒。

  到了隋唐時期,太子和諸王的女兒也封郡、縣,但不能稱為公主,太子的女兒為郡主,諸王之女為縣主;明清兩代親王的女兒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為縣主。唐高宗是專門下詔書規定,皇帝的女兒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適」,娶公主稱「尚主」,娶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時曾恢復古稱。改公主為帝姬。宋徽宗最寵愛的女兒就叫柔福帝姬。

  明時,皇帝的姑母稱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親王的女兒稱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稱為縣主。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 」,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兩種封號強調了嫡庶之別,卻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后收恭親王的女兒為養女,封為固倫榮壽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國的最後一位公主。乾隆帝封惇妃所生之女為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但也有皇后之女未封固倫公主的,如乾隆第九女,為孝儀純皇后所生,卻只封和碩和恪公主。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世界之門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1230/19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