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捐款俄羅斯 被批「國際主義精神病」

失去親人的舟曲災民悲痛欲絕(AFP)
 
日前央視在同一天的新聞聯播中,高調播出兩則有關向災區捐款的新聞,引發國內民眾爭議,罵聲連連。該兩則分別是「為支持俄羅斯抗災,我國將捐贈10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 2,000萬人民幣的物資,空運送往俄國」;及「甘肅舟曲缺乏飲用水和速食麵,政府號召大家積極捐款。」的新聞。有民眾直指中共罔顧百姓困苦,只想往自己臉上貼金,是患了「國際主義精神病」。

災禍連連 物資缺乏 公職「被自願」捐款

今年中國災害不斷,特別踏入今年以來,旱澇不斷。7、8月份更是洪水泛濫,引發特大泥石流,很多地區都是整條村莊被沖毀,老百姓死傷無數,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生活無着。各地災區都物資缺乏,急盼政府能夠及時救災。

在民間不斷有專家學者指出,連連的災害都是中共這些年盲目發展經濟破壞了環境,再加上中共黨官貪污腐化造出大量「豆腐渣」水利工程,當洪水一來都成了「水害工程」。而這時候中共不但不全力救災,還強迫公職人員「捐款」,還聲稱只能捐款不能捐物,把損失攤轉嫁到公職人員身上。


(大紀元資料室)

吉林洪災後,延邊安圖縣政府馬上通知所有由財政開支的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公務員等「捐」出7月份整月的工資,還要求一天內必須上交,態度強硬之極,不捐的話就被威脅開除公職。

據新唐人電視台報導,安圖縣公職人員張先生表示:「基層人員的工資很低,捐款後都吃不上飯了。腐敗官員坐的是百萬名車,他們完全可以拿出錢來賑災。為什麼造成這麼大災難?這些橋樑,都是豆腐渣工程嘛,鋼筋細的像那個鐵絲,就是偷工減料啊,遇到水災全倒掉了。」

吉林市開診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政府不接受捐物,並規定每人捐款額度,很多家庭被強迫捐款後,生活陷入困境。」

民眾在網上大罵中共「國際主義精神病」

在中國百姓受災嚴重的時候,中共卻拿老百姓的錢去捐給外國,往自己臉上貼金。大陸民眾對此怒不可遏,大罵中共是得了「國際主義精神病」,並且拒絕再捐款。

「一個自己受災號召屁民捐錢的政府,卻不遠萬里支援外國,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

「如今的中華大地天災人禍不斷,多難沒有興邦,多難帶來的是災民一具具硬邦邦的屍體。」

「我也覺得奇怪,遠說印尼的海嘯、海地的地震,近的說巴基斯坦的水災,CCAV天天報導又捐了多少多少,怎麼一到自己家的事就先讓老百姓捐款?國家的財政是幹嘛用的,以前汶川捐的少還覺得不好意思,現在再覺得可憐都不想捐!」

「一邊是萬億稅收,一邊是呼籲捐款。連個小小的舟曲都擺不平,還有那個什麼CCTV,我都要被你們的眼淚淹死了,有完沒完?除了汶川級災難和身邊需要救濟的人,我不會主動捐款了。當然,如果「被」單位捐是另外一回事。」

「過去中共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口號下對外援的拒絕,還有持續不斷援外的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病」,絕不是什麼捨己為人的行為,也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獨裁者的面子和所謂的「自尊」,更是為了維護其不具有合法性的、靠謊言維持的邪惡極權統治。」

今年是中國對外援助60周年。據中國商務部對外援助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向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經濟技術援助,並向30多個國際和區域組織提供了捐款,截至目前,中國已與50個國家簽署了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據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共政府與受援國政府簽訂優惠貸款框架協定共計770億元人民幣。中國進出口銀行累計簽署貸款協定594億元,共支持76個國家的325個項目。

高精度圖片
(Getty Images)

中共把錢用在國內和百姓身上又有多少呢?

目前網上流傳着中國的幾個世界第一,使人看後無語。

1.中國教育投資不及非洲的烏干達,失、輟學兒童人數世界第一;
2.中國貧困家庭子弟考上大學,因為貧窮而導致父母自殺、家破人亡的案件數,世界第一;
3.中國9億農民幾乎沒有任何醫療社會保障,世界第一;
4.中國每年的礦難發生次數和死難人數,世界第一;
5.中國近10年貪官轉移國家財產500億美元到海外,且幾乎永久性無法追回,世界第一;
6.中共政府每年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折算的金錢損失在3,000億人民幣以上,等於建造一個三峽工程,中共政府每年公務用車費用折算的金錢數目高達2,000億人民幣以上,世界第一;
7.中國在其農村尚存在無數失學兒童和破舊危房校舍的情況下,其中央電視台修一座新樓預算就達70億,堪稱世界之最;
8.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在針對初、中等教育徵收高昂學費的大國,而其他大國都免費向其國民提供;中國大學四年學費相當於一個農民家庭不吃不喝41年的勞動所得,是世界學費第二高的日本的3倍,全球第一;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821/17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