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中共和美國軍事關係冷 起於中共強硬﹖



《華盛頓時報》10日報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Adm. Mike Mullen﹞9日在華府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發表演說時表示:「中共對國際社會要求支持的呼聲,反應相當冷淡,這點讓我感到很失望。」穆倫譴責北京不想和美國合作,以促進亞洲地區的穩定。


穆倫指出,中共正迅速擴張高科技武器戰力,包括發展「反介入」﹝anti-access﹞武器,該武器被設計用來攻擊美國軍艦及其他捍衛亞太地區安全的武器。穆倫表示,中共實際的軍備發展,越來越背離中共所公佈的軍事目的,他對此深表關切。

穆倫說:「中共近年來在現代化、遠征海空軍戰力的巨額投資,似乎已經偏離了他們所說的本土防禦目標。」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上周在新加坡參加亞洲安全會議時,曾和解放軍將領有過一番唇槍舌劍。穆倫上述的評論似乎是有感而發。

中美軍事關係冷淡的背後

紐約時報》8日報導,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美中兩國的唇槍舌劍讓人看清了一個事實:美國和中共的軍事關係正處於極端寒冷期。

美中兩國的唇槍舌劍發生在上周六、新加坡酒店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總共有來自28個亞太國家的國防部長和官員參加了這次會議,其中包括美國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M. Gates﹞和中共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Ma Xiaotian﹞。

馬曉天在會議上幾乎沒有掩飾的抨擊美國,他說:「冷戰思維在一些國家中仍然存在,這些國家可能會威脅用武力解決國際關係和干涉他國內政。」,這些話被解讀為針對「美國對台軍售」一事。

而蓋茲更是直言不諱的指出,中共因美國對台軍售而暫停兩國軍事交流是毫無道理的。蓋茲表示,美國對台軍售已是數十年來一直存在的事實,中共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雙方的唇槍舌劍是在中共上周正式拒絕蓋茲的訪華要求後發生的。

兩國的衝突似乎說明了,中共領導人在處理國際經濟和外交事務上越來越強硬。在過去6到12個月來,那些主張中共應該採取更強硬態度的將領已經取得影響力,而他們的影響力在中共目前的外交和國內政策上,體現的更為明顯。

因此,一些西方分析家建議奧巴馬政府應改變之前的對華基本態度,奧巴馬一直給北京更大的權利來解決國際問題,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上,成為一個願意負責任的合作夥伴。

對中共軍事事務和中國共產黨有深刻了解的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表示:「在過去6或8個月內,中共政府在中美關係議題上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態度顯得更為強硬。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針對它的對華戰略和政策進行徹底的、全面性的審查。」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國政策分析家克萊恩–阿爾布蘭特﹝Stephanie Kleine-Ahlbrandt﹞援引「韓國天安艦遭北韓擊沉,然中共拒絕向北韓施壓」這一事實為例,她說:「中美兩國在價值觀、目標和能力上持續存在根本上的差異。」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中共軍方對外國的敵意是否反映出中共的外交戰略。不清楚的原因在於,沒有一個外國人能確切知道中共領導人是如何制定他們的對美外交政策。

沒有人知道事實的真相。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學者米高.斯恩﹝Michael Swaine﹞和其他一些人表示,中共對美國的政策,尤其是軍事政策,是中共政府最高層那些人策劃出來的。

蓋茲先生在新加坡的發言,或許已經給了中共軍事官員一個必要的巴掌。北京人民大學中美關係專家時殷弘教授﹝Shi Yinhong﹞說:「蓋茲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總是非常坦率,但是,在處理中國事務上,他的言論可能太過坦率,讓中共領導人,特別是中共的將軍,非常難以接受。」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613/16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