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琉球國」與中日的歷史淵源

作者:
據《古春風樓瑣記》記載,琉球國位於福建以東的海上,《隋書》中稱為「流求」,《元史》中寫作「求」。據說該島被波濤洶湧的大海包圍着,最初有一對夫婦住在島上。他們搬土運石,種草植樹,繁衍後代。後來島上的人多起來,人們就選出了第一位領袖「天帝子」。相傳天帝子育有三男,長子天孫氏被立為國君,傳國二十五世後被叛臣利勇所殺。後有尊敦起兵誅滅了利勇,被擁立為君,稱舜天王。這一事件大約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宋朝。

元朝末年,琉球分裂為三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國的勢力最為強大。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琉球三國都是與日本歷代政權平等交往的國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楊戴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琉球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

此後,琉球國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進貢,謹守臣節。明朝滅亡後,琉球繼續與清政府保持了藩屬關係。清軍入關不久,琉球國王尚賢就派遣使者金應元前來請求冊封。由於琉球使者沒有攜帶明朝政府的冊封印信,因而請封未成。此後恰逢尚賢去世,於是改由其弟尚質繼續上表請封,後來琉球國王被清廷冊封為琉球國中山王。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國王。此後百餘年,琉球不斷遣使進貢,歷任琉球新王即位時都要遣使請封,從未間斷。

但是,明朝冊封琉球200多年後,日本看上了琉球王國。1609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率軍侵略朝鮮,派薩摩藩諸侯島津氏向琉球敲詐錢財,遭到琉球國王的拒絕。島津氏遂率軍攻打琉球,俘虜了琉球國王尚寧,逼其寫下誓文,每年向薩摩藩輸糧8000石。日本將歷史上的侵略視為「上貢」,並以此證明琉球一向是日本的「藩屬」。

1868年,日本維新政府的「太政官令」傳達到了琉球,將琉球王國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隨後又將其改為政府直轄地。1872年10月,借明治天皇親政之機,鹿兒島縣秉承明治政府的旨意,令琉球王子伊江等人進宮朝拜。伊江等人從鹿兒島乘船出發,先抵達品川,後進宮朝拜。當時,琉球的賀表上寫的本是「琉球國王尚泰」,而日本外務省擅自去其國號,改為「琉球尚泰」。明治天皇下詔將琉球王室「升為琉球藩王,敘列華族」。第二年,又下詔書命琉球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而這一切都沒有獲得琉球國的同意。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三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405/16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