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中國大陸在湄公河上建3座水壩 下游3國不滿

在剛剛結束的湄公河媒體論壇上,與會者被問及從媒體那裏看到的中國形象時,他們提到一些字眼,如強大的鄰國、崛起中的國家、老朋友、秘密的大投資者等。幾位與會者表示,對中國可以說是又愛又恨。中國是湄公河地區的大國,屬於他們國家的最大投資者,但是中國又在上游修建了3座水壩。

  一名柬埔寨記者說:「有兩個中國。」一個是對柬大筆投資的,「這是好的畫面」。另一個是水壩修建者。第二個中國引起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不滿,當地一些草根組織發出抗議。這些國家認為中國無視他們對水壩影響湄公河水位、土地鹽化和人們生計的擔憂。湄公河下游有約6000萬人依賴這條河種植糧食、運輸和用水。

  而中國的外交官和工程師,包括總部設在越南的湄公河委員會10月份在泰國清萊舉行的一個會議上,均認為這些問題不是由水壩引起的。他們指出,湄公河上游瀾滄江只佔流量的16%,所以水壩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但中國的觀點在其他國家鮮有報道。湄公河上下游之間存在一種信息差距,或許正因如此,與會的一些中國記者才會驚訝於地區國家對水壩項目的不滿。多年來,下游地區的媒體日益把對中國水壩引起水位下降和其他與水有關問題的看法當成一種「事實」來報道。

  媒體對中國舉動的關注是中國在地區軟實力的反映。這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當時更加自信的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了合作協定。中國的形象此後逐漸變化,從一個威脅形象變為「友好鄰邦」。今天,「中國威脅」的視角已消失了。但中國在湄公河地區的行為,往往被置於這些水電項目的背景下來評價。

  (下游國家的)記者們說,他們在報道中很難獲得中國或中國官員對問題的看法,語言也是個障礙。而中國記者說,或許所有對中國的關注———以及對其在湄公河地區行為的不安———是其巨大政治足跡所付出的代價。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美國國際新聞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215/15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