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程曉農談中國刺激經濟政策的負面後果

作者  楊眉

中國刺激經濟計劃實施幾個月來,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字給西方的經濟復甦帶來了希望,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的泡沫化趨勢也使西方的觀察家倍感擔憂,為此我們請旅美中國經濟學家程曉農為我們分析造成中國房地產、證券等行業泡沫化趨勢的因素。

他首先從刺激經濟政策內容出發解釋說:

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三條腿:出口、內需和基礎設施投資。過去的十幾年來中國主要是靠出口和基礎設施投資。而目前中國的出口業由於危全球經濟不景氣而難於繼續維持;而中國的內需長期以來處於疲軟狀態,中國百分之七十的老百姓的購買力過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2007年,中國農村七億多農民的人均年消費是三千三百多人民幣,折合人民幣是八塊多元一天。這一標準低於世界銀行規定的全球貧困人口的貧困線以下。因此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沒有消費能力。

所以提高內需是很難在短期內見效的,所以對中共政府來說,只剩下推動基礎設施投資這一條。這也就是中國去年推出的刺激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因為政府如果不走這條路的話中國經濟就無法維持下去了。但是,這條路是一條有風險的道路,中共政府其實也十分清楚,因為,房地產炒得越厲害,銀行的壞賬就大,這是以銀行的安全為代價的。

那麼中國刺激經濟計劃中大概有多少資金被投入房地產行業?

中國目前已有七萬億多的貸款被投入市場,大多數在大型的國有企業的手中,有估計認為七萬億多貸款中可能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資金被直接投入房地產以及證券等投機性市場,這些房地產貸款常常被房地產公司用來做假帳。造成行市緊俏的狀態。這也就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行情日益異常的原因,因為房價已經明顯超出了白領的購買能力。而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有極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收入是北京、上海等各大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就上海而言,上海市將近百分之五十的財政收入直接間接地來自房地產行業。這在其他工業稅收不景氣的情況下就更加不容忽視。所以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危機,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成為問題。因此地方政府明知房地產是思路也要拼命往上推,因為,銀行出了問題是中央政府的責任。北京和上海政府不會對此負任何責任。地方政府為了能夠保證眼前的財政收入,必須將銀行系統推向崩潰邊緣。這就顯示了在一個畸形的經濟結構之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在利益上的摩擦。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907/14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