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奈米是什麼?

一九八一年,掃瞄穿隧式顯微鏡(STM)的發明,使得研究人員得以觀察物體表面的奈米結構,當年普遍被視為奈米科技元年。(AFP)

奈米技術的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圖為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三日,NEC電腦的售貨員展示一台奈米電腦。(Getty Images)

奈米是什麼?


文 ◎ 王敬雅、施存真


一九八一年,掃瞄穿隧式顯微鏡(STM)的發明,使得研究人員得以觀察物體表面的奈米結構,當年普遍被視為奈米科技元年。(AFP)

奈米是「長度」單位,英文是「nanometer」。希臘文中nano是「侏儒」,meter即「公尺」。一奈米等於十億分之一公尺(10-9米),這個尺度已經遠小於細胞的尺寸,以人的紅血球為例,尺寸約為六~八微米(10-6米),約為奈米尺度的一千倍大。奈米尺度比較接近病毒的大小,小的病毒七~八奈米,大的則有數百奈米。

10-9米究竟有多小?比如一個氫原子放大109倍,就等於一顆蘋果的大小;那一個DNA放大109倍,就等於一隻大象的大小;一顆彈珠放大109倍,就等於地球的大小。

要想觀察這麼微小的粒子,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高解析的顯微技術。光學顯微鏡從十七世紀開始發展,到了十八世紀,放大倍率已提高到一千倍,後來受限於光學原理,放大倍率提高至一千六百倍就達到了極限,一般解像度最高不超過零點三微米。因此要觀察奈米尺寸的物體,光學顯微鏡就不適合了。

奈米技術的發展需要使用比光學儀器更高解析的儀器。自從電子顯微鏡發明後,顯微鏡的解像度提升到了一至五奈米,已經可觀察到病毒,但仍不夠精密。直到一九八一年,掃瞄穿隧式顯微鏡(STM)的發明,使得研究人員得以觀察物體表面的奈米結構,當年普遍被視為奈米科技元年。

奈米技術的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圖為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三日,NEC電腦的售貨員展示一台奈米電腦。(Getty Images)

然而,電子顯微鏡及掃瞄穿隧式顯微鏡的解像度雖然都比光學顯微鏡更高,但無法獲得微觀物體的顏色訊息,僅能觀察物體表面輪廓,而操作上也較光學式顯微鏡更複雜。除了掃瞄穿隧式顯微鏡之外,奈米技術也常採用原子力顯微鏡(AFM)作為研究工具,原子力顯微鏡可掃描三維表面形貌,並可用於生物體。

在奈米尺度下,物質的特性與一般尺度也有所不同。物質縮小到奈米尺度時,表面積所佔的比例大增,物質會呈現與宏觀尺度有很大差異的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材料將因產生完全不同的特性而形成特殊功能:如質量變輕、體積縮小、曲度變大、表面積增加;導熱度與導電性、磁性也改變;並且會表現出高表面/體積比、高密度堆積以及高結構組合彈性等特性。

奈米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由於通過將原子或分子組合成新的奈米結構,並以其來設計、製作、組裝成新的材料、元件或系統,因此「奈米科技」打破了各個領域的界限,可廣泛應用於生活、醫療健康科技、國防軍事、電腦資訊、材料、生物、化學等各領域。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新紀元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813/13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