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綠垻第二大股東身份成謎

  綠垻軟件拯救鄭州金惠 第二大股東身份成謎

  「我們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6月12日11時,鄭州金惠計算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鄭州金惠」)一名辦公室人員在電話中告訴CBN記者。

  鄭州金惠的辦公地點在緊鄰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的火炬大廈三樓,CBN記者就在火炬大廈的一樓大廳通過電話向鄭州金惠提出採訪請求,即便如此,這家公司仍保持緘默。

  去年,鄭州金惠通過開發一款名為「綠垻」的上網過濾軟件,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2180萬元採購合同。與鄭州金惠同時中標的還有北京大正語言知識處理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在網上和媒體上爭論激烈的「綠垻-花季護航」上網過濾軟件即是由上述兩公司研發,其中「綠垻」為圖像過濾軟件,「花季護航」為文字過濾軟件。

  日前,工信部表示,可能會通過政府採購方式,每年向這家企業購買「綠垻」的使用權,供社會免費使用。

  北京大正語言知識處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科院的下屬企業。而鄭州金惠的股東背景卻撲朔迷離。

  第二大股東之謎

  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工商局向記者出具的鄭州金惠檔案顯示,鄭州金惠成立於1997年,發起人為三名自然人股東趙慧琴、郭劍昆、陳波。

  1999年3月,鄭州金惠股東變更為兩個法人: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下稱「民促會」)科技經濟開發院和鄭州市管城實業開發總公司,各持股一半。其中,趙慧琴為民促會科技經濟開發院的法定代表人。

  2001年4月,河南農業大學招待所加入股東行列。河南農業大學招待所、民促會科技經濟開發院、鄭州市管城實業開發總公司分別持有鄭州金惠51%、26.5%和22.5%的股份。鄭州金惠的註冊資本由200萬變更為2000萬。

  「我們的確有投入,但因為金惠公司早期技術研發太慢,沒有見效益,對學校和前任校領導的壓力都非常大,所以我們提出了撤資。」6月15日,河南農業大學招待所負責人王琪告訴CBN記者。

  據王琪介紹,河南農業大學招待所已經通過司法途徑,和其他股東達成協議,其他股東將以鄭州金惠軟件的銷售收入,退還河南農業大學招待所股金,目前正在執行過程中。

  不過,記者通過查看工商檔案原件確認,河南農業大學招待所依然是鄭州金惠的控股股東。

  而鄭州金惠的第二大股東——民促會科技經濟開發院,卻是一個待解之謎。

  昨日,民促會辦公室人員向CBN記者澄清:民促會是科技部下屬的事業單位,該協會目前並沒有「科技經濟開發院」這一下屬機構。此外,民促會的下屬機構並不具備法人實體的資格,無法進行對外投資。

  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確實找不到「民促會科技經濟開發院」的任何信息。

  「如果科技經濟開發院目前並不存在,那麼這個科技經濟開發院又怎麼成了鄭州金惠的股東?趙慧琴曾是鄭州金惠的自然人股東,怎麼又成了這個並不存在的科技經濟開發院的法定代表人?在三家法人股東的背後,鄭州金惠實際控制人到底是誰?」一位IT界人士對此表示不解。

  「綠垻」拯救金惠

  從一些數據看,「綠垻」軟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確實拯救了鄭州金惠。

  鄭州金惠成立之初以生產和銷售「金惠牌教育電腦」為主,銷售對象為河南省中小學。但工商資料顯示,2000年後,這家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01年鄭州金惠的營業額為117萬元,虧損55萬元。工商資料中顯示的虧損原因為:2001年4月份與河南農大招待所合資後,公司搬遷至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搬遷期間基本上未生產、銷售;國家教委批示,2001年9月暫停收取學生上機費,因此,第四季度也沒有銷售。

  2002年,鄭州金惠的營業額為363萬元,虧損56萬元。2003年營業額241萬元,虧損額為132萬元。

  鄭州金惠的公司網頁顯示,該公司自 1999 年起自主研發「基於內容識別的網絡有害圖像的過濾技術」,「經過近十年的互聯網圖像內容識別檢測的研究開發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4年,鄭州金惠投資3216萬元開發「金惠堵截黃色圖像和不良信息專家系統」(其單機版即「綠垻」)。此後,鄭州金惠的經營逐漸好轉。

  2005年,該公司營業額545.56萬元,淨利潤49萬元。2006年,鄭州金惠全年則虧損16萬元。2007年,營業額達到263萬元,淨利潤117萬元。

  2008年,鄭州金惠的營業額驟增至2202萬元,淨利潤731萬餘元。巧的是,這年的5月20日,工信部在其網站上公佈了「綠色上網過濾軟件產品一年使用權及相關服務採購」競爭性談判結果,鄭州金惠中標了這筆價值2180萬元的合同。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619/13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