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奇怪!大陸用電減 產值逆勢增 經濟數據矛盾

大陸近期公佈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有回溫跡象,但當中若干數據卻出現矛盾,引發外界質疑。其中,大陸全國發電量和用電量持續衰退,但工業產值卻還能不斷成長。對於兩種數據何以出現嚴重背離?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承認:「直接從數據上很難解釋。」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大陸統計局官員第一次被問到類似問題。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副局長許憲春等人,今年已多次面臨相同的問題。

早前被問到,「為何2008年第四季度用電量是負增長,但GDP卻增長6.8%」時,馬建堂曾解釋,用電量主要體現在重工業,服務業用電量就很少。中國2008年第四季度工業增速雖然下降比較多,但服務業相對比較穩定,因此用電量和經濟增長不完全同步的。

不過,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師陳興動指出,一般來講,電力增長和工業增長以及經濟增長應是相對應的,至少不應有太大的出入。但近期相關數字,特別是3月份工業用電量下降1.3%,規模以上工業卻增長8.3%,差距拉大到將近十個百分點,「這就很難解釋了」。

大陸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的說法是:工業能耗正在下降;中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則指出,中國正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高耗能行業增幅比一般工業增幅要低。

然而,根據大陸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4月底公佈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大陸全國單位GDP能耗較去年同期下降2.89%。因此,生產變得更有效率,似乎無法完全解釋前述的數字矛盾。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時偉翔也懷疑,大陸官方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是不是有誤差。目前的計算方法是,工業總產值和上年度調整後工業增加值率的乘積。由於去年同期的實際產能利用率比目前要高,造成工業增加值高估,實際數值應調降才對。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中共國務院4月15日召開常務會議研討第一季經濟形勢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所提交的經濟預測報告,預測結論都不一致,甚至國研中心內部自己還出現分歧,原因就在於大陸經濟統計數據經常出現相互矛盾。

報導稱,統計數字互相矛盾若長期無法改善,將增加外界判斷大陸總體經濟走向,以及大陸官方進行決策時的難度。 (經濟日報)


媒體質疑:經濟數據互相矛盾


  經濟數據出現打架的情況,不止出現在用電量和工業增長方面,其他如信貸增長、PMI數據上升,但是貨運(如海運)、出口、民營投資數據卻沒有好轉的跡象。

  天津某電廠,4台發電機組被拆開了3台,只剩下1台在工作。

  「現在用電量那麼少,趕緊趁機會拆開機器保養。」該電廠檢測部門的余經理成了大忙人,「可能5、6月份用電量要增加。」

  今年以來,全國大部分電廠的發電量進入同比負增長階段,而且大部分廠都在強化機器檢修。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工業用電量為5507.8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38%。

  雖然一季度的農業用電量、第三產業用電量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均有所增加,但工業用電量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70%左右,帶動了全社會用電量4%的同比下降。

  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預測說,4月份全社會用電將同比下降3.5%,比3月份降幅還要有所擴大。

  與工業用電量的持續下滑不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生產開始好轉,比如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2月同比增幅高出4.5個百分點,達到8.3%。

  其他經濟數據,比如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信貸數據也非常高,4月PMI數字為50%以上,反映出經濟的擴張趨勢。

  這就讓人納悶了——工業用電量在下降,那麼工業增長從何而來?在4月16日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就這個問題承認,「直接從數據上很難解釋。」

  這已經不是統計局官員第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事實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副局長許憲春等人,今年也多次被記者問到類似的問題。

  與此同時,曾任英國財政部政策顧問的TomOrlik於4月10日發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減速時期的GDP統計》一文,提請中國要防止地方上人為調低經濟數據以爭取中央投資。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閱後當即批示將此文轉發在統計局網站上。

  「真實可信不僅是我們履行職業責任的要求,也是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的要求。讓我們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不斷提升中國統計數據的質量和公信力。」馬建堂在批示中說。

  事出有因

  李曉超們遭遇的上述問題,其實在2006年的第三季度經濟新聞會上也出現過,都是關於用/發電量與工業增加值的背離。如2006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和工業增速回落,而發電量增長卻加快了0.5個百分點。

  李曉超上一次的解釋是:「用電和經濟增長不匹配的情況在美國也存在。比如2003年,美國GDP由上年增長1.6%加快到2.5%,而電力生產則由上年增長3.6%回落到0.6%。」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今年也給出過一個相關的解釋。他在今年2月初於泰國舉行的聯合國亞太統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被問到「為何2008年第四季度用電量是負增長,但GDP卻增長6.8%」時,給出的解釋很簡單:

  用電量主要體現在重工業,而服務業用電量就很少。中國第四季度工業增速雖然下降比較多,但服務業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的。因此,用電量和經濟增長不是完全同步的。

  此外,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在4月23日也給出一個理由,即工業能耗下降。比如今年頭兩個月,冶金、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醫藥、紡織、電子等行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7%-16%。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高耗能行業增幅比一般工業增幅要低。

  許的說法有數據支持,比如一季度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但是占工業用電70%的鋼鐵、冶金等行業發展速度要低,如冶金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2%。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時偉翔同意上述說法。

  他測算發現,不同工業行業用電不同,能解釋工業用電和工業增長約7個百分點的差距,比如2002年金屬冶煉等行業的單位增加值耗電為0.214元,而通信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單位增加值耗電僅為0.042元,兩者差距接近5倍。

  時偉翔還懷疑,是不是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一個計算口徑有誤差。

  據了解,目前每月的工業增加值率使用的辦法是工業總產值和上年度調整後的工業增加值率的乘積,但是由於去年同期的實際產能利用率比目前要高,因此實際的工業增加值率應該有所下降。

  這樣,計算今年的工業增加值時,未利用的產能可能會計算進去,但是用電數據由於比較客觀,所以,工業增速會比用電數據高。同樣,在產能利用率提高、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份,工業增速會比用電要低。

  不過,由於工業增加值率的調整比較複雜,背後工業增加值增速是否真的高估無法測算,記者未得到國家統計局的回應。

  經濟暖春迷霧

  判斷經濟是否真的回暖,到底該依據哪些數據引起的爭議更大。就像工業用電量和工業增長數據不匹配一樣,各個數據之間打架比較嚴重。

  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師陳興動指出,一般來講,電力增長和工業增長以及經濟增長應是匹配的,至少不應有太大出入。特別是3月份工業用電量下降1.3%,規模以上工業卻增長8.3%,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就很難解釋了。」陳興動說。

  經濟數據出現打架的情況,不止出現在用電量和工業增長方面,其他如信貸增長、PMI數據上升,但是貨運(如海運)、出口、民營投資數據卻沒有好轉的跡象。

  對此,不同的機構使用不同的數據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 中金公司梁紅根據信貸數據認為,經濟即將出現過熱,因為6萬億信貸增長可以刺激經濟保八,一季度信貸接近5萬億,因此今年保守的估計是9萬億信貸增長,因此經濟已經「V」型反轉,下一步要防止通脹發生。

  渣打銀行中國分析師王志浩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祝寶良等人認為,經濟沒有大的好轉,比如目前民營投資仍未起來,這和上兩次經濟周期不一樣。王志浩預計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8%。「梁紅可能太樂觀。我認為還要看2個月數據,暫時沒有打算上調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他說。

  記者了解到,造成上述觀點對立的原因,除了數據樣本不一樣,一些統計方法也不同。

  比如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超過50%,而里昂證券給出的卻低於50%,甚至比3月份還要低。陳興動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前者的樣本主要取自於大企業,後者的樣本則多取自 中小企業的緣故。

  GDP之變

  統計數字不匹配甚至互相矛盾,增加了判斷宏觀經濟走向和進行決策的難度。

  4月1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討一季度經濟形勢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均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今年經濟走向的預測報告,但預測結論各不一致,甚至國研中心一家之內也出現分歧。

  比如該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認為今年經濟達到9%沒有問題,但該中心宏觀研究部部長余斌則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呈「W」型走勢的可能性較大。在周邊國家經濟一片蕭條的情況下,今年我國經濟實現8%左右的增長已屬不易。

  此外還有將經濟增長判斷為「L」型、「V」型、「U」型的不同觀點。

  由於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速低,今年同比經濟增速會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高,但這是否就是經濟逐步回暖的信號仍值得懷疑,原因在於國家並沒有發佈季度GDP數字。

  陳興動就此認為,決策層判斷形勢還是要多甄別數字,比如目前的用電數字顯然要可靠些。此外還要多聽各方的意見,「顯然討論多了,對於決策會有好的收穫」。

  而對於國家統計局而言,目前正在強化有關季度GDP核算的統計貢獻。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以後有了季度GDP數字,就既有了同比的增速,也有了環比的數據,經濟是否真的好轉,就一清二楚了,不會有那麼大的爭論。

  而單個季度的GDP統計,絕對不像外邊想像的那麼簡單。

  這位國家統計局人士告訴記者,以前公佈的都是單個季度的累計GDP增速數字,其中也會公佈單個季度的同比增速數字,但是計算單個季度的GDP,不是累計的數字減去前一個季度的數字就可以得出的,因為這裏面牽扯到價格因素和可比的因素。

  國家統計局從明年第一季度起公佈單個季度的GDP和環比數字。由於環比數據能更準確反映經濟變動的情況,統計局此舉被認為是朝着與國際標準接軌邁出了新的一步。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509/12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