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匯處,有一片由幾千個島嶼組成的「珊瑚三角帶」。它分屬於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裏海水溫暖,擁有深達5000米的深海盆地。科學家認為,在這片相對孤立的深海盆地,可能會進化出新的生物。

  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專家曾對這片海域進行過一次為期4周的探索,發現了大量以前未見的物種。近日,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在其網站公佈了一組當時科考的照片,為我們詳細解讀這片孕育奇特生物的海域。

 1.深海中的潛水員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

深海中的潛水員

  這次在東南亞的西里伯斯海「探究深海物種進化」科學考察,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和技術,收集到種類繁多、規模各異的海洋生物的樣品。從簡單潛水員用來捕捉動物的玻璃罐,到可以觀測微小生物激光工具,可謂應有盡有。

  2. 西里伯斯海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

西里伯斯海

  以西里伯斯海為中心,沿着赤道以北的廣大海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科考的路線是從馬尼拉出發,朝南部蘇祿海方向行駛,然後到達蘇魯群島的深海盆地。

  3. 科考機械人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

科考機械人

  科學家在西里伯斯海洋尋找新的物種時會用到各種各樣的設備,其中就包括一台名為「全球最棒的漂流者」的水下科考機械人,它能夠在深達3000米的水下工作,主要負責調查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它配備了高清晰度攝像頭,科學家可遠距離操作,將水中抓獲的生物存放在機械人的收集倉中。

  4. 魷魚蟲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

魷魚蟲

  海洋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非同尋常的生物,因其有像魷魚一樣的觸角,為其取名「魷魚蟲」。

 5. 黑暗的深淵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

黑暗的深淵

  科學家發現這種長約15厘米的櫛水母。它與海蜇的近親,生活在情況多變的水面附近。與它的近親不通的是它那黑色的外形,之前在該物種的研究中從未曾發現。

  6. 有機複合體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

有機複合體

  圖上的生物看起來像空間站,但實際上是由單細胞的放射蟲組成的有機體複合體。那些白塊狀的部分是單個細胞,而球狀的結構就是它們的複合體。它之所以形成有機複合體,科學家猜測是為了避免個體因矽化而形成片狀結構。

7. 易碎的收集品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2)

易碎的收集品

  大多數水母是很脆弱的,如果通過用網捕撈的方式會破壞它們的結構。潛水員使用玻璃瓶來收集靠近海面的那些「易碎品」,玻璃瓶能夠把水和生物一同撈起,減少對其結構的破壞。

  8. 身短腿長的「探路者」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2)

身短腿長的「探路者」

  科學家藉助科考機械人,在2000米深的西里伯斯海捕獲了一種長約3厘米,和普通藥片差不多大小的等足目生物。與短小的身體不相符的是它那修長的腿,看起來好似在水中「探路」。

  9. 多泡的火體蟲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2)

多泡的火體蟲

  這種看起來像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生物,科學家稱為「火體蟲」,長約7厘米,是一種球形的聚合體生物,那些泡狀物就是聚合體的「居民」。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像泵一樣給有機體提供水分和養分,使得這個聚合體能夠生存,同時還發出光芒。

  10.發光的消化道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2)

發光的消化道

  在黑暗的深海環境下,光線只能來自生物體自身的發光功能,而光線可以使它們找到伴侶或引誘到獵物。但是,如果透明的動物吃掉了一個發光動物,然後捕食者的肚子開始閃爍,就能讓自己發光吸引更多飢餓的生物。科學家們認為,許多深海動物,就像這隻肚子周圍有紅色細胞海蜇,讓獵物的光可以從自己體內發射出去,藉此吸引更多飢餓的生物前來。

  11.粉紅色的生物

探秘深海奇特生物:眾多泡泡構成火體蟲(組圖)(2)

粉紅色的生物

  科學家在西里伯斯深海約2500米海域捕獲這種粉紅色、透明的好似海參的生物。它一般在海底覓食,藉助其身體前端類似衣領的結構在水中遊動。圖中的這隻剛進過食,通過其透明的身體,可以看到它膨脹的消化道。(中國國家地理網 張君傑)

責任編輯: 成圳鋒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406/12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