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和中共比 滿清朝廷是空前絕後的愛國政府

平反:滿清朝廷,是空前絕後的愛國政府

作者:2可器

從初中歷史課本開始,滿清朝廷就被定位為「喪權辱國」、慈禧等中央領導則成「禍國殃民」的代表,一般人都贊同這觀點。但着實冤枉的很。

如果仔細考據一下歷史,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我大清是個空前絕後的愛國政府、以慈禧為代表的中央領導核心則是英明、果斷、強有力的。

面對西夷堅船利炮,該出手時就出手,雖敗猶榮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我大清與英夷簽了個《南京條約》,割香港、通貿易、賠銀子,端的屈辱。

但即便是官修正史,也承認這是清廷戰敗後「被迫」簽下的。在我大清第8代領導核心道光主席的號召下,在定海和虎門,我大清人民子弟兵抱着「老子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我老婆20年後還是我老婆」的大無畏精神,不僅全員戰死,而且死前盡屠妻小――英勇悲壯,驚天地、泣鬼神。(100年後,這些人轉世後舉着膏藥旗,移師太平洋諸島,如法炮製,卻被冠以「軍國主義」,令人嗟嘆。此為後話,按下不表)。

20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此幕復演一遍。在北京八里橋,我大清2.5萬名鐵騎抱着「祖國在我心中,咸豐在我身後」的精神,向着0.6萬名英法聯軍發起潮水般的衝鋒,誓以人海澆滅火海……雖然最後人海只剩下7個人,對面那火海只死了百來個,但成功完成了「讓咸豐皇帝先走」的任務,而且此戰鑄就的中華軍魂和人海戰術卻成為厚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至少一直沿用到90年後的朝鮮戰場。

這兩仗我大清軍敗了,但敗的有骨氣;朝廷賠了,但賠得無奈。我天朝上國,何曾任西夷兵艦炮擊民船500餘彈而按兵不動,以至唾面自乾、任由喧諭台隱匿不報、粉飾太平?

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功彪史冊



中國歷史上,只有天下觀沒有國家觀。中國人的眼睛裏,天下是以皇室為中心,從郡縣至邊疆,再至「藩服」直到「遠夷」,世界在眼前好似一張烙餅,從腳下延伸到天邊,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為傲居中央,撫擁四餅。

顯然,這種「坐餅觀天下」的老土觀念和近代國家觀以及相應的國際法格格不入。而且在事實上,新疆、西藏、蒙古、台灣、朝鮮、緬甸、越南,以至硫球、爪哇之類,要悉數算正式領土的確有難度,一則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界會斟,二則我朝對某些地方的統治只是形式上的,僅以政治臣服和朝貢為標誌,有些地方只是象徵性派個代表(比如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實際統治的郡縣制、文官制和軍制並未落地生根。

在這種情況下,我朝第10代領導核心慈禧太后與石俱進、高瞻遠矚,依照中國特色的國情與國際接軌,於1884年向全世界莊嚴地宣佈了祖國的邊界,其中包括新疆台灣。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愛國主義歷史畫卷里,我朝為了祖國的領土完整,從來不惜一戰。1875年,左公奉命西出,一路破竹,只三兩年收復新疆;在滇藏,從1874年到1904年間,我英勇的邊防軍民為反抗英夷占我領土,奮戰數十場,雖多有成就對方零傷亡戰果,但亦曾有500藏兵跳崖的壯舉;1884年,我朝海陸軍為抵抗法國入侵,分別在馬尾和鎮南關與之大戰;1894年,為了保家衛國,我朝賤兒跨過鴨錄江,完成了一部大製作:《韓戰•前傳》,隨後北洋海軍以玉碎精神表明了中國人民可殺不可辱的氣節;到了1900年,慈禧她老人家洞悉亂局,以「小小寰球,有幾隻蒼蠅碰壁」的偉人精神,向全世界開戰…

遍觀這些事涉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事件,西夷政府無不懼我天威。來犯之前,夷人往往喬裝打扮,或庶民、或商賈、或教士、或科學家、鬼鬼祟祟,焉敢露出政府馬腳?如政府行事,則無不唯唯喏喏、噤若寒蟬,稍有跋扈者,我大清軍民除之如螻蟻,如毆斃英軍馬嘉理、槍斃德使克林德。可以想像,如有某國政府、議會膽敢公示侵吞我天朝疆土海島,莫說南洋蠻子菲律賓,東洋倭寇日本,即使八國列強,我大清何曾懼哉!!

今日謂我大清「喪權辱國」,非人不和、非地不利,實在是天時不美,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是好?雖然人口多、底子薄、國力不逮,雖然我滿清非五大國,雖然慈禧老人家手裏沒有核按鈕,雖然屢戰屢敗,但亦屢敗屢戰,至少不至於唾面自乾。

滿清之愛國,不僅空前,尤其絕後。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224/12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