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看看中共在美天文數字資產 「慷慨的窮國」

 據報道,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前不久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在美國投資的研究報告。報告提供的一些數字,得出的一些結論,令人驚異,更令我們思考。

報告說,中國在美國有1.7萬億的美元資產,其中,買了9000億美國的國債,5000-6000億美元的機構債,1500億的公司債,400億的股票,還有400億的存款。報告說,這相當於中國把40%的國民財富投到了美國,在美國經濟高增長時期,中國每個月借給美國400億美元。為此,報告稱中國為「 慷慨的窮國」。
    
    看到這些數字,聽到這樣的評論,我真的有點很不舒服。按說,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把其中很多錢主要投在國內,支持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幹嗎要做「慷慨的窮國」呢?
    
    讓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外匯儲備。簡單的說,它是指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誌,是平衡本國國際收支,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實力基礎。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也就是說,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就可以動用外匯儲備,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過大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供給與需求的關係,當匯率出現大的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本國貨幣趨於穩定。因此,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擁有可觀數量的外匯儲備是必要的。
    
    但是,外匯儲備也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也會有負面作用。比如,外幣貶值,就會遭受所掌握的外匯縮水。目前,我國大部分外匯儲備是美元,美元貶值,我國的損失就很大,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打水漂了。再如,外匯儲備太多了還會制約央行的宏觀調控能力,由於在我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外匯儲備越多,外匯占款投放量越大,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也就越小。
    
    我們現存的主要問題是,外匯規模過大,在如何為我國更好地利用資金的環境與條件上,做得很不夠,有錢花不出去,這既有金融機構體制的問題,也有政策環境問題。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如何利用好外匯儲備。有人說,我們之所以把錢借給美國,是出於無奈,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利用好這些資金。買外國的高質量債券,收益率會比用在國內高,還穩賺。這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是,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表明,把錢慷慨「借」給美國,風險很大,垃圾債券泛濫,美元貶值,我們的錢大大縮水。從未來看,美國現在這樣增加赤字,發更多的貨幣救經濟,美元將來還會貶值。為此,一則,我們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二則,我們要想辦法如何創造條件用好自己的錢,把錢用在自己的發展上。
    
    一個時期以來,國人為如何利用好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出了很多招,政府也不是沒想辦法,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建立了2000億美元本金的國投公司等。不過,人們覺得,政府做得還不夠,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還有必要採取更有效的措施:提出的建議,比如,出售外匯儲備中的部分外匯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刺激消費,建立平準基金來穩定股市(例如吸納部分解禁股票);用外匯購買港元資產;通過發行央行債券,加大支持三農;支持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參股歐美優秀的實體企業等等。
    
    當然,由於我國持有的美元外匯資產數額巨大,在美元資產轉換時要漸進、分步,中國與美國已經在一條船上,首要的是穩住這個大船,不發生翻船,若是船翻了,我們也會落下水。
    
    不管怎麼說,我們不能再做「慷慨的窮國了」!要想法利用好我們自己的資源,為國人利用本國的資產提供特殊待遇,對自己慷慨。我們的發展離不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但也不要老盯着國外,眼睛要更多的盯住國內資源和潛力。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騰訊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214/11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