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危機的影響不斷加大 周小川已經愁白了頭

 

周小川壓力大頭髮變白

 金融危機的影響並未完全見底,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不斷加大,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已經愁白了頭.

圖為2008年12月26日中共人民銀行行長、中共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北京召開的「2008中國金融論壇」發言。

圖為2007年10月29日中共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

 

************************

出口業告急 浙江政府罕見注資救民營企業

 別管銀行了,浙江省紹興縣政府現在開始大手筆救助紡織業的源頭企業了。該省對浙江華聯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注資15億元進行重資產重組,使其在陷於財務危機後能重新生產。華聯三鑫是中國精對苯二甲酸(PTA)最大生產商,PTA被用來製造聚酯產品。

  路透社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此次對於非國有企業採取的空前援助舉動,凸顯出全球經濟下滑擴散範圍之廣,從起初的小型出口商到基礎行業里的較具規模的企業,無不受到影響。

  「我們不得不援助華聯三鑫,即便這是家民營企業。」紹興市一不願具名官員表示,「它是本地紡織行業最大的供應商,而紡織占我們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我們什麼都不管的話,代價就太大了。」

  跡象顯示,以出口導向型為主的中國南部沿海地區開始出現問題,數百家的玩具企業和服裝廠被迫歇業,因全球金融危機重創其主要的歐美出口市場。

  許多人首先將此怪罪於人民幣的升值,但中國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為近10年來的最低增速,說明了問題遠不在人民幣升值上,因自7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已暫緩。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中國東部工業核心地帶的大量上游供應商,如中國石化旗下的儀征化纖和南京化纖均因訂單流失而在第三季錄得虧損。

  化學工業遭受重創,其中包括聚酯製造商。聚酯是一種廣泛用於服裝和各類塑料製品的合成樹脂。儀征化纖在季度財務報告中稱,「由於下游企業面臨嚴峻形勢,需求減少,國內聚酯行業正處於極度困難的運營環境中。」

 

  這正是服裝飾品出口嚴重放緩的一種反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此類商品出口僅按年增長3.1%,而去年同期增長則高達22.2%。

 

行業分析師預期國際經濟疲軟將使得明年形勢更為惡化,一些小型供應商或被淘汰出局。華泰證券分析師高國稱,「這是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服裝出口商一個接一個倒下,你怎麼能指望它們的上游供應商維持原狀呢?」

  他表示,「如果明年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沒有終止的跡象,那麼行業範圍內的兼併不可避免。」

  紹興市政府官員稱,華聯三鑫的各種問題,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適當反映,部分源自PTA期貨交易的虧損。

  據其控股公司華聯控股,華聯三鑫在今年前三季109.3億元人民幣的銷售中錄得11.7億元淨虧損,華聯三鑫得到注資後,華聯控股持有該公司16.4%股份。紹興縣則持有該公司33.44%股份。

  政府救助,實屬無奈

  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大環境尚好時,如此規模的虧損未必會威脅華聯三鑫等PTA供應商的生存。而目前該行業的下遊客戶已陷入困境,任何嚴重過失都可能引起致命後果。

  華聯控股一位發言人稱,華聯三鑫已於10月初暫停生產,但可以在重組後一個月左右恢復正常生產。紹興縣政府下屬投資公司和另一當地公司將參與注資。

  中信金通證券分析師錢向勁評論稱:「很多企業,尤其一些民營家族企業,都存在管理問題,有時還會為賺快錢進行違規交易。在經濟下滑過程中,一些原先被掩蓋的問題水落石出。」

  中共政府近幾個月來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三次上調出口退稅率,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以及數次減息等舉措,目的是力保2009年經濟增長至少8%。但海外經濟學家認為,實現保八目標恐有難度。

  在中央經濟政策見效之前,面臨巨大壓力的地方政府早已迫不及待。

  在出手營救華聯三鑫之後,紹興市政府目前正在考慮救援另一家PTA企業,浙江縱橫集團。該集團還經營煉鋼和地產業務。

  一位政府官員表示,紹興政府的選擇之一是收購縱橫集團部分地產類資產,總額大約為1.5億元。「我們還在討論為縱橫集團解困的方法。如果再有一家稅收大戶面臨破產,恐怕我們還得出面。我們還有什麼辦法?」這位官員反問道。

**********************************

大陸部分企業融資困難 開始以貨易貨

為節約成本、擴大銷量,重慶力帆集團日前計劃用汽車與其它企業交換產品,交換對象為雨衣、傘、T恤衫、帳篷以及宣傳掛曆等,總金額將超過千萬元。

  新華社報道,以物換物的企業並不只力帆一家企業。今年7月,北京匯源果汁集團用40萬箱果汁與青島澳壟瑪商務有限公司交換了6000台展示櫃,價值約1400萬元。當月,上海傳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用成品羽西娃娃與法國拉維利爾玩具公司交換布料和PVC材料,價值300萬美元。

  隨着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信貸市場不斷緊縮,銀行放貸意願不斷下降,企業融資成本增加,甚至出現融資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不需涉及現金的以貨易貨做法逐漸為許多企業所採用。

  所謂以貨易貨,即企業將自身的產品與其它企業交換,換回本應用現金購買的生產原材料及消費用品,從而達到減少流動資金壓力的目的。

  青島澳壟瑪商務有限公司北京中心主任王黎明說:「易貨節約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可以換回本應拿錢採購的各種促銷品、廣告、職工福利、生產原材料。明年的易貨協議總額預計達到6000多萬元,相當於為公司盤活了6000多萬元資金。」

  此外,企業間以貨易貨的做法還可節約銷售與採購成本。正常銷售需要批發、零售等許多環節,環節越多銷售成本就越高。企業易貨減少了中間周轉環節,從而大大降低了銷售成本。據測算,一般產品的銷售成本為27%,而易貨方式僅為5%─7%。

  北京國際易貨網總經理崔國誠表示,現代企業易貨已從原始的個人面對面低效率易貨,發展成通過網絡的企業對企業高效率易貨,企業只需在易貨網上將易出、易入的產品信息發佈,就能迅速、準確地找到合作企業。

  崔國誠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國內企業面臨融資困難、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加速升值等不利情況,因此企業如果想迅速盤活庫存、擴大銷量,以貨易貨將是一種可以嘗試的選擇。

  據了解,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泰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的易貨也開始蓬勃發展。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230/11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