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四部委出洞 嚴控外資撤離

 

四部委出新規:如果外資非正常撤離中方將跨國追責

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

  如果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中方將跨國追究並訴訟,堅決維護中方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

  12月1日拍攝的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合肥分行自動取款區。

當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合肥分行正式開業,成為首家進入合肥市的外資銀行。新華社發(馬啟兵 攝)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少數外商投資企業非正常撤離的現象,給中方相關利益方帶來嚴重經濟損失,亦對我國的雙邊經貿往來和地方社會穩定造成一定消極影響。但從今以後,此類事件有望大幅減少,相關問題有望妥善解決,相關消極影響也有望進一步消除。日前,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正式將針對外資抽逃之「追責」上升到國家高度。

  …… ……

  對於極少數惡意逃避欠繳,稅額巨大,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員,《指引》嚴正表明,「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在立案後,可視具體案情通過條約規定的中央機關或外交渠道向犯罪嫌疑人逃往國提出引渡請求或刑事訴訟移轉請求,以最大程度地確保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追究。」

  資料圖片:作為一家影響巨大的跨國銀行,巴克萊更看重的是對新華信託的控股權。

  新聞觀察:

  在華外商是否大規模撤離?減資現象的真正原因何在?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走向有沒有明顯變化——

  ■外資減資各有原因 未出現大規模撤離

  部分外企減資撤資,原因不一。近兩年有關政策調整較密集,其疊加效應導致企業投資和經營成本快速上升,包括人民幣升值、兩稅合一、出口退稅率下調和《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因土地制約,企業用地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一些外企因自身投資計劃調整或經營虧損,無法履行出資義務或維持經營活動。

  ■跨國公司在華盈利 對華投資不減反增

  當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加深,許多非金融類跨國公司在華業務不僅沒有萎縮,而且還有相當大的增長。對跨國公司來說,在其全球經營業績滑落之時,中國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在華銷售收入的增長和盈利成為一些跨國公司全球業務亮點,中國歐盟商會近期對會員進行了商業信心調查,多數在華歐盟企業坦承他們比去年實現了更高的利潤率。

  ■擴大內需又創良機 外資企業也需支持

  專家認為,非常時期,對利用外資政策有必要適當調整,何況中國引資的競爭優勢正受到周邊國家挑戰。提高引資的質量和水平應以穩定投資規模為前提,更好地發揮跨國公司在抗危機、保增長中的作用。比如,進一步放寬外資審批權限,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更多便利;完善「招商引智」政策,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和設立研發中心。

  新聞視點:

  今後法國興業銀行還將陸續在廣州、上海兩地開辦零售業務,明年更會將業務拓展至天津、武漢等地,預計未來五年內,法國興業銀行將在中國市場開設大約50個營業網點。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外資銀行仍然積極佈局中國市場,顯示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市場發展的信心。

  最近,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確定了今後2年多間約4萬億元的投資安排,各地也相繼公佈了投資計劃。可以想見,這一歷史罕見的大規模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的同時,將促使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四個可喜的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是引進外資、吸納海外優秀人才的重大機遇。世界經濟加速下滑中,我國經濟仍然是一大亮點,一些跨國企業、高端人才把我國市場看作「避風港」,發展重心進一步向我國傾斜,為我國吸引外資和海外高端人才提供了新機遇。

  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與投資和出口相比,消費才是最終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應為80%左右。而在中國,不剔除物價因素,目前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還不到40%。我國擴大消費仍有空間。

  2008年12月8日 這個冬天紐約的聖誕打折季

  12月7日,在美國紐約繁華的第五大道上,人們從一家即將清鋪關張的店鋪前經過。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聖誕節前打折季的生意不太好做。據美官方數字,僅11月就有50萬人失業。 新華社/路透

  新聞延伸:

  當2009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的時候,飽受金融危機蹂躪的全球經濟仍在痛苦中掙扎。2009,全球經濟能否迎來新的曙光?

  ■最黑暗的時期是否已經過去?

  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此後,危機持續發展,導致大批美歐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甚至破產,最終在2008年9月升級為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在這場金融風暴中,美歐的主要金融機構遭到嚴重衝擊、損失驚人,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信貸緊縮嚴重。

  ■美國:明年下半年有望復甦?

  此次美國經濟衰退將持續多長時間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儘管全國經濟研究局拒絕預測此次衰退可能持續的時間,但從目前經濟走勢看,美國經濟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將持續收縮。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柳奇 )

  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

  如果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中方將跨國追究並訴訟,堅決維護中方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少數外商投資企業非正常撤離的現象,給中方相關利益方帶來嚴重經濟損失,亦對我國的雙邊經貿往來和地方社會穩定造成一定消極影響。但從今以後,此類事件有望大幅減少,相關問題有望妥善解決,相關消極影響也有望進一步消除。日前,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正式將針對外資抽逃之「追責」上升到國家高度。

  據了解,我國已與許多國家締結了《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刑事司法協助條約》和《引渡條約》,這些條約為有效處理跨國民商事案件、打擊刑事犯罪、追捕逃犯奠定了法律基礎,也為處理外資非正常撤離導致的經濟糾紛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據。

  《指引》明確提出,外資非正常撤離事件發生後,中方當事人要及時向有關司法主管部門(法院或偵查機關)申請民商事或刑事案件立案。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各主管部門可根據各自系統內工作程序及我國和相應國家簽訂的《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或《刑事司法協助條約》,通過條約規定的中央機關在本國向外方提出司法協助請求。外方根據所締約條約有義務向中方提供司法協助,例如向位於該國的訴訟當事人送達傳票、起訴書等司法文書,調取相關證據,協助調查涉案人員和資金的下落,搜查扣押相關物品等。

  根據《指引》,不履行正常清算義務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根據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的最新規定,作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和董事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外國企業或個人仍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指引》規定,中方當事人提起的民事訴訟在我國法院勝訴後,如敗訴的外國當事人在中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勝訴方可依據中國和相應國家簽訂的《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的相關規定或依據敗訴方在國外的財產所在地的法律,請求外國有管轄權的法院承認和執行中國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

  《指引》進一步表示,我國與外國締結的《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相互賦予了對方國民與本國國民同等的訴訟權利。中方債權人可據此在已締約條約國家民事訴訟,有經濟困難的我國公民在外訴訟,可根據所在國法律申請相應法律援助。

  對於極少數惡意逃避欠繳,稅額巨大,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員,《指引》嚴正表明,「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在立案後,可視具體案情通過條約規定的中央機關或外交渠道向犯罪嫌疑人逃往國提出引渡請求或刑事訴訟移轉請求,以最大程度地確保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追究。」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與外事、司法行政、公安、法院等部門建立的聯合工作機制,加強工作協調配合,根據《指引》做好跨國追究與訴訟相關工作,為中方相關利益人提供切實可行的司法救濟與協助,追究逃逸者的法律責任,最大限度地挽回當事人的經濟損失。


[稿源:證券日報]
[編輯:胡蓉平]

*******************************

11月份外貿6年來首次負增長 外資撤離推波助瀾

全球金融海嘯已明顯衝擊到中國實體經濟,我國外貿11月出現2002年3月以來首次負增長。企業普遍反映,出口訂單減少加上一些產品價格驟跌,是導致外貿額下降的原因。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總值為2378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0.9%。其中出口13171.6億美元,增長19.3%;進口10612.1億美元,增長22.8%。但11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額為1898.9億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億美元,下降2.2%;進口749億美元,下降17.9%。

7年來出口首次負增長

  我國上一次外貿負增長出現在2002年2月,為-5.8%。而出口負增長出現在2001年6月,為-0.6%。當時出口負增長是受IT泡沫破滅引發美國經濟衰退拖累,但也僅僅是單月輕微負增長。

  進出口額的大幅跳水讓有關方面頗感意外。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海關總署上報數據的頻率已經由以往的每10天一次調整為每天一次。不過,很多出口企業對於外貿數據縮水並不感到太意外,今年以來歐美等主要市場訂單在逐漸減少,加上最近價格暴跌,這些都在11月的數據里體現出來。

  廣州番禺創信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振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談到,現在,海外採購商不敢輕易下單而轉向先銷售之前的庫存,不少出口企業訂單都減少三成以上。此外,出口形勢不好,也直接導致很多生產企業減少進口原材料,加上國際油價、重金屬以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價格暴跌,進口數量減少與價格下降雙重因素疊加導致目前進口額也大幅下降。

  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國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不少已出現負增長,外部需求放緩拉低了11月的出口水平。國家物流信息中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只有38.8,創下該指數設立以來的新低,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巨大,比上月下降12.4個百分點。

  外資撤離推波助瀾

  不過,有專家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外貿額的衝擊還不至於到大幅下降的程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金融危機以及最近幾個月國際原材料、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跳水因素外,也可能與資金外流有關係。

  「去年中國外貿額快速增長,與熱錢大規模利用外貿這個渠道進入中國有關係。在一個比較高基數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形勢嚴峻加上熱錢撤出脫水,多種因素疊加導致11月中國外貿額出現負增長。」梅新育說。

  梅新育分析認為,熱錢撤出中國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人民幣暫時結束升值轉向貶值,匯率變化導致熱錢撤出;另一方面是很多外國公司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或債務問題,急需從中國回調資金。

  為保住外貿平穩增長,繼三次上調幾千種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暫停加工貿易保證金實轉為企業減壓之後,國家在外匯管理方面的規定也開始有所鬆動,由以前為防止熱錢進入轉向方便企業進出口。

  中共政府網13日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在外匯管理方面,要大力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進貿易收結匯與貿易活動真實性、一致性審核,便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適當提高企業預收貨款結匯比例,將一般企業預收貨款結匯比例從10%提高到25%,對單筆金額較小的出口預收貨款不納入結匯額度管理。調整企業延期付款年度發生額規模,由原來不得超過企業上年度進口付匯額的10%提高為25%。

【作者:李溯婉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外資撤離對中國樓市的影響
焦點昆明房地產網 km.focus.cn 2008年12月11日11:15 商業日報 張一鳴
■關注外資撤離中國樓市現象(二)

  出於對中國市場的良好預期,房地產領域的專業服務企業仲量聯行近幾年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拓展速度非常快,中國內地已成為其全球戰略佈局的重點地區。華爾街金融危機發生後,仲量聯行並沒有收縮在華業務範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仲量聯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郭漢凌,郭漢凌表示,仲量聯行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目前中國樓市出現的外資撤離現象不會成為普遍趨勢。

  中國經濟時報:長期以來,外資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郭漢凌:外資參與房地產市場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從為國際製造企業提供工業設施,到投資創收資產或者在建項目,涉及範圍很廣。投資者最初主要關注於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的優質住宅和商業項目,不過近兩年來國外投資者在成都、天津、瀋陽、西安和深圳等城市與本地開發商建立了眾多的合資企業。

  中國經濟時報:進入2008年以來,多個一線城市都出現外資拋售持有物業的情況,這種跡象是否會在未來蔓延?

  郭漢凌:絕大部分的外資在進入某個市場時都有自己的市場戰略,其中之一就是資金的退出戰略,一些資金在市場中持有的時間較短(2-3年),另外一些資金持有的時間則相對較長(7-10年)。目前我們看到的是市場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的結果,很多優質房地產市場預計將在今後12-24個月達到峰值,外資退出戰略與資金的持有時間密切相關。

  中國經濟時報:華爾街金融危機對外資的退出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加速外資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步伐?

  郭漢凌:國際金融動盪可能影響部分外資的退出戰略,但絕大部分的外資在中國是理性投資,並且目前很多境外投資者仍將中國視為優於其它地方的投資市場,其資產應該不愁賣個好價錢。當然會有一些例外的情況,今後幾年,如果建築技術規範和租戶預期發生顯著變化,那些老化或者收益率低的資產可能被迫賣掉。但這不應被視為是國際信貸危機所帶來的直接後果,而應視為市場正常的變化狀況。

  中國經濟時報:一旦出現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現象,將對樓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您怎麼衡量這種影響?

  郭漢凌:首先,所有投資商都擁有一套完整的資產退出機制,買家在投資時也是如此:房地產的流動性不及其它商品,不可能想拋售就馬上拋售。其次,這些資產的優質性確保了它們的順利交接。絕大部分的資產都出租給在中國長期投資的跨國企業,並且由專業公司對其進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此外這些資產絕大多數位於優質地段。

  我認為,外資撤離中國樓市可能會使業主對租戶的爭奪更加激烈,從而給物業租金以及資產價值帶來更多的向下的壓力,除此以外,我認為不會對中國樓市帶來太大的影響。

  中國經濟時報:華爾街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有什麼影響?

  郭漢凌:我們認為,整體的影響有限。由於各級政府目前都為所屬地區的金融機構提供大力支持,這種影響將進一步受到限制。不過,各個城市之間由於外資參與樓市投資的情況不同,這種影響的程度也將各不相同。北京、廣州和深圳樓市受到的影響可能相對較小,而上海樓市受到的影響可能相對稍微明顯。不過,鑑於上海的經濟持續增長,加之世博會日益臨近,上海樓市應該很快得到恢復。

  中國經濟時報:仲量聯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的前景持什麼樣的觀點?

  郭漢凌:我們堅信,由於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仍將長期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在過去的數年間,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不斷壯大,目前已在全國18個城市站穩了腳跟。與此同時,我們還開發了一些新的業務線,如專家工業地產服務和專業購物中心管理服務等。這些新開發的業務線在國內外房地產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還將我們的企業視為最佳範例的引導者,並鼓勵員工在管理我們的在華業務時恪盡職守。

  不過正如其它市場一樣,市場發展總有周期性,中國市場也不例外。但是,科學完善的研究和分析將幫助開發商和投資商儘可能地預測市場動向,避免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
人民幣貶值或將加速外資撤離房地產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8-12-5

12月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比前一交易日大跌了156點,達到6.8505元;而在國內現匯市場,人民幣也報出1美元兌人民幣6.8848元,以跌千分之五或449點的下限而宣佈跌停。12月2日人民幣繼續大跌,兌美元中間價為人民幣6.8527元。

一些地產專業人士表示,這或將成為人民幣貶值的信號,同時也意味着外資對投資的內地房產的回報預期進一步走低,甚至有可能加速其撤離的步伐。

人民幣或將持續貶值

在11月的第二周,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透露不排除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此番中間價156個點的下跌,被很多人視為人民幣或將貶值的信號。

地產人士陳真誠表示,人民幣貶值,一方面可能會意味着國內的通貨膨脹繼續回升,在經濟下降乃至停滯的時期,或促使央行再行改變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人民幣對外貶值,意味着外資投入中國市場尤其以人民幣計價的不動產市場的投資回報預期可能將進一步走低。這樣,就可能降低外國投資者調低對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回報價值的估值,尤其改變一些投資銀行、媒體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潛力評價之輿論,進一步促使國內投資者看低房地產投資回報預期而繼續觀望或遠離房地產市場。

不過,世邦魏理仕廣州分公司投資部副董事嚴思慧則表示,12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當日北美早盤受歐洲、澳洲等地區市場疲弱的經濟基本面、以及本周新西蘭聯儲、澳洲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將相繼公佈利率決議,市場預期降息空間將會加大,短期內對美元會構成利好這一背景下,致使美元走強,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大幅回落。這次人民幣貶值是否就是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的信號,仍值得商榷,因為保持匯率穩定,才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利,匯率大幅貶值是雙刃劍,一來除非是大幅貶值,否則在境外需求疲弱的現狀下,對增加出口無作用;其次,會引起與貿易夥伴的關係緊張;還有,就是會打擊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去年中國CPI急升,房價高漲,本身就意味着人民幣在貶值,但對外人民幣卻不斷地升值,這是一個貨幣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背道而馳的現象,也造成了房地產過熱的現象,當時國內即使是沒錢的人也希望貸款買樓以求貨幣保值,國外的熱錢則通過投資來獲取更高利潤的投資回報。假若房價持續走低,而人民幣匯率又持續貶值,對於國內的投資者而言,投資房地產反而是令貨幣保值的投資方法。

外資不再「淨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外資對於中國樓市已經不再是「淨流入」,部分大鱷的退出意圖十分堅決。自去年以來,麥格理、花旗、高盛等投行分別出售了其在上海的大型辦公物業,摩根士丹利也開始將旗下地產投資變現。高盛證券近期甚至預測,料明年底前一、二手樓價跌幅將達到20%至35%.

廣州寒桐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韓世同表示,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19.25%,賭人民幣升值的外資已獲利不菲,當前在房價下跌和貶值預期下,或將會加快撤離內地房地產市場的速度。

但也有業內人士王澤金認為,人民幣貶值雖然可能會促使某些熱錢提前離開中國,但對真正要長期投資的外資而言,則更顯得有吸引力。

外資依然青睞廣州商業物業

嚴思慧也持有這種觀點。她表示今年上半年,雖然已經有不少外資公司拋售在廣州的寫字樓物業,國內房地產降溫是一個原因,與廣州未來寫字樓物業供應量大也有直接的關係,但與此同時也有外資希望趁低吸納一些優質的商業物業或優質的住宅用地,因為廣州商業物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優質地段住宅的剛性需求仍然很大。人民幣除非是大幅貶值,否則基於中國穩定、並且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龐大的內部需求市場,小幅度的貶值,對外資投資國內房地產的影響不會很大,人民幣從下半年至今才升值了一點點,外資要撤離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早也採取行動了,撤離不了的,還是無法撤離。而本次罕見的單日貶值幅度,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士已表明,央行會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匯率改革,12月1日人民幣匯價的跌幅沒有超出範圍。

外資注重穩定低風險回報

對於外資投資國內地產最看重的因素,嚴思慧認為主要有:穩定低風險的投資回報率,單一的產權,物業具有發展前景,以及物業的項目公司是否已具有資金結匯的渠道。若人民幣持續升值,投資者更多將其視之為「BONUS(額外紅利)」,如果紅利過多,當然會形成投資過熱,炒風盛行。而只要投資物業的所在國政治、經濟、匯率穩定,投資者都會選擇在此投資,反之,就會撤離。

另外,中國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審批手續非常嚴格,目前外資要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並不容易,審批時間較長;而要退出,房地產的變現能力也不如股票、證券等容易,因此除非有人民幣持續貶值跡象,否則房地產投資即使是再短期行為,也無法以月或一年計算,無法對匯率的短期變動作出敏感的反應

*********************************************

數量驟減 下半年上海物業大宗收購嘎然而止

焦點房地產網 house.focus.cn 2008年12月05日10:52 上海商報 徐健
 
今年上海房地產市場中,商用物業的大宗買賣案數不及去年多,但因為李嘉(李嘉博客,李嘉新聞,李嘉說吧)誠44億元拋售世紀商貿等巨額大單的影響,成交總金額卻與上一年度相差不多。戴德梁行投資部董事葉建成介紹,今年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總成交額在130億元,與2007年基本持平。

  記者整理今年各大物業併購案的結果發現,今年大宗整購買賣基本上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對投資市場造成了較大的衝擊,成交量幾乎為零。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不少大宗整購在下半年遭遇擱淺,「如果沒受到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今年上海大宗收購金額翻番都有可能。」

  上半年:酒店公寓最熱門

  酒店公寓尚活躍

  記者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今年上半年,上海市中心大宗交易頻繁,2-6月,幾乎每月都能有兩筆以上的大宗交易。

  儘管全球經濟狀況不佳,但外資對上海優質房地產項目仍興趣不減,尤其是對服務式公寓項目,更是欲得之而後快。外資對部分優質物業的收購意向強烈,有效支撐了上海高端住宅的價格水平,且租金維持上升。上半年,市中心酒店公寓佔到了交易比數近五成——約11筆交易中,有5筆都涉及有酒店公寓。較知名的個案要屬1月份成交的華山夏都、2月份成交的翠湖天地(查看地圖)御苑18號以及濟南路8號(查看地圖)。不過,當時仲量聯行等多家研究機構第一季度研究報告均顯示,由於未來上海服務式公寓供應量大增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服務式公寓租金存在下行壓力。

  第二季度時,寫字樓和零售物業的成交開始嶄露頭角,尤其是5月份時,華人首富李嘉誠44億元成功出售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把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推向了高潮。這項整購的單價高達4.51萬元/平方米,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已經「扼到了喉嚨口」的天價——假設亞太置地預期的年租回報為8%,其100%滿租的租金單價要達到約10元/平方米/天的水平(目前其現狀租金已經達到此等水平,但以整棟而言,難以維持100%的滿租狀況)。與此同時,李嘉誠「跑路」後,業界開始紛紛揣測上海房地產市場或會走「下坡路」。6月份,滬上各大媒體關於李嘉誠「拋盤」、「出貨」以及由此推斷出其「看淡後市」的報道不絕於耳。

  此後的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開始放緩,就連備受關注的黑石收購長壽商業廣場一案,也從今年6月開始浮出水面,直到10月份才塵埃落定,最終的實際成交價格還折讓了近6000萬元。

  下半年:成交勢頭嘎然而止

  叫賣大增

  今年下半年以來,上海樓市整購交易進入膠着期。進入下半年,隨着對央行收緊銀根的預期加重,一股拋盤風潮開始在上海物業併購市場涌動——西藏路的佳成商廈,北外灘的耀江國際廣場(查看地圖),松江開元地中海(查看地圖)商業廣場,周正毅的得意之作——外灘街道183街坊地塊項目——興力浦大廈,屢次被拍賣的九江路酒店工程項目——新新商廈,以及金豐投資計劃改造成五星級酒店的鳳陽路601號項目——靜安豪生大酒店等市中心頂級地段的商業項目的資料,都可以從叫賣項目的掮客手中獲得。當時,就連爛尾多年,位於黃河路、南京西路的鴻祥大廈也都傳出了拋盤消息。

  分析人士指出,銀根緊縮預期加劇,但大多數內地開發企業的資金周轉在較大程度上只能依賴於新建住宅項目的銷售。對於商業項目來說,無法輕易散售,長期持有則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一般來說,新建的持有型商業項目在未來的兩年內,相當部分商業體需要大量的租戶結構調整。這類項目,估計租金回報不會太高,主要是虧本支撐,需要不斷有資金注入。由於商業地產開發的投資回收周期長,在資金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一些企業較為保守的做法就是整盤叫賣。

  接盤寥寥

  下半年初始,就有如此多的項目在市場上叫賣,但接盤者卻少之又少。戴德梁行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高檔服務式公寓租賃在去年相當火爆,但是今年下半年遭受國際金融環境影響較大,諸多項目開始出售,但整購行情並不樂觀;寫字樓則在金融海嘯的波及下,受壓於空置率上升和租金下調的雙重影響,收購也難活躍。值得一提的是,受國際金融環境影響,被延遲或暫停收購計劃的項目也不在少數。

  其中,最撲朔迷離的要屬有關「莘莊仲盛商城45億易主黑石」的消息。該消息最早由香港媒體披露,隨後黑石又否認了這一傳聞,至今仍未有下文。而萬泰大廈的整體收購一事也已不了了之。今年3月,中華企業(600675)曾經發佈公告稱,以8.7億元的代價將萬泰大廈整體轉讓給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然而,7個月後,記者在上海網上房地產看到萬泰大廈的預售公示,開發商仍然為「中華企業」,共計55套房源,參考價35000元/平方米。很明顯,半年前的這宗中華企業與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之間的整棟商業樓宇轉讓交易未能成功,因此,中華企業不得不將萬泰大廈公開分割銷售。

  後市展望

  外資抽逃不易

  上海房地產市場整購大戲自2007年大規模上演,在2008年第一季度成就了慣性延續,並在隨後的國際金融環境影響下告一段落。期間,外資扮演了絕對主力的角色。有市場人士認為,若不考慮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今年的收購金額還會再上一檔次。也有市場人士擔憂,一旦外資撤離,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將會面臨重大挑戰。

  據此,戴德梁行投資部董事葉建成介紹,今年至今成交的大宗交易中,「外轉外」的比例確實達到八成。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成交就不再活躍。「由於市場處於膠着狀態,近期沒有整購案成交,成交價也就沒有大幅度的變化。」葉建成指出,目前市場流通性不強,外資大業主並不願意在此時虧損出售物業,因此總體看來外資在上海房地產市場停止放售。此外,由於相關政策規定外資投資項目必須由其他外資接手,在沒有流通性的環境中,外資也無法撤離。

  「這樣的市場將要歷經更長的休整期。」葉建成預計,在接下來的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上,商業地產、購物中心將會受到更多關注。仲量聯行方面則指出,除了商業地產,工業地產也是目前受到關注的熱點之一,符合國際標準的倉儲設施從現有市場中脫穎而出。

  不過,在交易環節方面,葉建成認為,業主在銀根緊縮的大環境中更需注重融資結構的安排,不要讓交易因為融資結構不完善而無法發生。

  「我經常看到好的物業、好的價格,最後交易卻沒有完成,這是因為交易中賣方忽略了融資的安排。」葉建成說,「此前黑石的交易之所以能完成,最大的吸引力是有好的債權結構,所以業主要更多關注融資結構的安排。」

  私人投資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戴德梁行指出,在本輪金融海嘯之後,上海大型物業買賣市場中,「私人投資者」將會增多。葉建成指出,所謂「私人投資者」,以來自新加坡和我國香港、台灣的投資者居多,這些投資者的企業幾乎沒有其他的股東,資金支配的自主性很強。「部分企業老闆希望將手頭多餘的資金用於『抄底』房地產,來分散企業單一經營的風險。」

  可以看到,市場下調將會帶來一些新的機會。一些業主會由於資金問題而拋售手上的項目,因此一些好的投資物業將會在市場上出現。葉建成認為,在這一波危機中,會有一些業主考慮出售物業,希望能在「抄底」的投資者身上找到機會。「但是,『私人投資者』對價格相當敏感。」他表示,資產價格的適當調整能夠引起「私人投資者」及基金的興趣。「成交價格如果有所下調,幅度在10%-15%比較合理。」

  併購案例集錦

  ●Chateau Pinnacle Block C華山夏都:今年9月,高富諾集團(Grosvenor)在上海宣佈,其在今年1月與德國SEB基金聯手收購的華山夏都苑(查看地圖)C幢(雙方各佔50%股份)已經更名為Belgravia Place at Hua Shan Park,並推向上海高端公寓的租賃市場。據了解,位於上海徐匯區華山公園旁的Belgravia Place高32層,共有120套222-250平方米的住宅單元及6套324至556平方米的複式閣樓。

  ●Shama Luxe(Lakeville Regency Block 18):曾在2006年被擁有美資背景的基匯資本(gateway capital)收購的翠湖天地御苑18號,在被「改裝」成頂級酒店式公寓之後,在今年2月轉手於韓國未來資產(mirae asset)。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初曾以6億元總價購入的18號樓,最新一次的轉讓總價高達9億元。粗略計算,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該棟物業的市場價格竟上漲了50%。而深諳資本運作之道的外國投資基金在這一次「吐納」之間,已是賺得盆滿缽滿。

  ●No. 8 Ji'nan Road濟南路8號:今年2月,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收購新天地核心位置的濟南路8號「西苑」,總面積為39814平方米,均價約人民幣50000元/平方米,總交易金額達19.907億元。作為此筆交易的賣方,印尼三林集團2年前整體收購該項目時的代價為1億美元,此番轉手作價近20億元人民幣,吞吐之間的利潤之巨讓人不得不感嘆其生財有道。

  ●The Centre世紀商貿廣場:5月16日晚上,李嘉誠旗下的和記港陸(0715.HK)在香港發佈公告,以現金代價相當於44.38億元人民幣的美元,將長樂路989號的世紀商貿廣場出售給「Asia Pacific Land Limited」(亞太置地)的聯屬公司——「HawKwind Investments Limited」,一舉創下了上海甲級寫字樓單體項目整購歷史上的最高總價紀錄。

  ●Changshao Mall長壽商業廣場:今年6月15日晚上,卓越金融(0727.HK)在香港發佈公告,以人民幣10.17億元的總代價,將長壽商業廣場90%權益出售給黑石。10月,黑石收購長壽商業廣場的交易終於塵埃落定——卓越金融發佈公告稱,黑石集團最終以5.367億元人民幣獲得這一項目95%的股權。與此同時,黑石還將償還項目貸款本金的95%——4.1325億元。也就是說,黑石此次收購長壽商業廣場的總代價約為9.5億元。可以看出,此次最新收購方案中,卓越金融確實在價格上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

  ●Ivy Building長春藤運通大廈:今年8月,華麗家族(600503,SH)發佈公告稱,已獲批向註冊在巴巴多斯的荷蘭基金COFIIISRL轉讓天津地福商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天津地福」是今年6月剛成立的新公司,旗下唯一資產是位於上海南京西路818號長春藤運通大廈的20661.36平方米的商業用房,及配套的54個車位。

  ●Fuxi Mansion福禧大廈:一年半以前,中華企業(600675)以3.2億元的總價收購了位於浦東張楊路的福禧大廈。今年8月,中華企業又以4.6億元的總價將其整體出售給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飛機公司),一進一出之間,中華企業獲得了1.4億元的投資收益。按照總建築面積來估算,這次,中華企業售出福禧大廈的樓板價達到33446元/平方米,這一價格或許與陸家嘴的出售型寫字樓行情並不相符,但就整體出售而言,每平方米3萬多元的樓板價並不低。 

********************************

外資撤離航空動力 外方股東退出

2008年12月18日 11:00     天府早報

早報訊 (記者 章瑤)昨(17)日,航空動力(600893行情,愛股,主力動向)宣佈,公司外方股東將轉讓全部股權。昨日航空動力上漲5.87%,收盤報10.83元。該公司昨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之外方股東德國諾德巴克─杜爾公司,將其持有的40%的股權轉讓給西航集團所屬的西安西航集團航空航天地面設備有限公司,該股權轉讓事宜已經於12月11日辦理完審批和相關的工商登記手續。

****************************

市場判斷有別 外資撤離大陸風電產業
2008年12月18日 08:10全景網-證券時報 】 【打印

又一家外資股東撤離國內風電產業。德國杜爾公司從航空動力[11.24 -2.01%](600893)撤離風電投資再度引起市場關注。

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是國家發改委「乘風計劃」的兩家企業之一,承擔着改變國內大型風力發電機依賴進口的重任,由航空動力和德國杜爾公司合資組建,此次杜爾公司的突然撤離讓人感到疑慮。

航空動力董秘趙越對記者表示,「一方面,雙方前期的合作期限已到;另一方面,主要是由於雙方對未來市場的看法出現了分歧,公司方面認為2兆瓦級設備應該是未來市場的主流,但杜爾公司認為1.5兆瓦級的產品更有市場。杜爾公司堅持它的觀點也可以理解,因為它目前也只有1.5兆瓦技術水平,如果維德要上2兆瓦的項目,就意味着需要引進第三方合作者,這勢必會影響到杜爾公司在現有合作模式下的利益,因此,杜爾公司也就選擇了退出。」

據悉,在西安維德公司成立之初,相關部門就希望西安維德在引進德國大型風力發電機製造技術的基礎上,主要生產和銷售大型風力發電機及相關零部件,改變國內大型風力發電機依賴進口的局面,使我國的風電事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但截至目前,西安維德研究出的主力風力發電機也只有600KW,與成立初衷尚存差距。

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員對記者表示,西安維德在吸收和消化德國大型風力發電製造技術的能力上有限,儘管雙方已經合作了十多年,但是依舊只能研發出千瓦級的設備,與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兆瓦級發電設備相差甚遠。隨着以金風科技[24.59 1.95%]為代表的國內其他風電企業在兆瓦級風電領域的快速發展,西安維德的市場空間受到了限制,外資方退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上,由於目前國內風電市場更鍾情於兆瓦級機組,因此,西安維德小功率的風電設備近年來的發展也確實不盡人意。今年上半年,西安維德的收益為-81.22萬元,去年為-36.66萬元。拙劣的成績似乎與這個熱門行業不相匹配。

據悉,在目前國內風電領域,儘管千瓦級的機組仍舊佔據着主導地位,但兆瓦級風電設備是市場發展方向。以金風科技為例,該公司目前750KW的機組雖然佔據主營業務的69.43%,但1.5MW的產品也佔據公司20.5%營業收入,但該公司已經成功實現由750KW到1.5MW風電機組的轉變,未來1.5MW級以上的永磁直驅風機產銷比重將逐步加大。在2.0MW型號上,湘電股份[8.34 3.60%]也於去年年底研發成功,並在今年已有小量訂單。

「由於目前國內零部件製造廠商在關鍵部件的質量上仍存在嚴重問題,因此在發展兆瓦級高功率的機組時,都選擇與外資合作。航空動力與杜爾公司合作了數十年,但到目前為止只掌握研發600KW機組的技術,航空動力憑現在的實力上2兆瓦級的項目談和容易。」上述研究員笑稱。

根據公告,此次受讓方為西航集團航空航天地面設備有限公司,但該公司為航空航天領域的企業,如果航空動力想在風電領域實現產品升級,發展2兆瓦級的風電設備,那麼其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就可以預見。

*********************************

外資撤離國內風電業 金風科技等受影響(附股)

鞍鋼股份擬發行100億元公司債

  鞍鋼股份今日
公告稱,為抓住市場機遇,滿足公司發展過程中的中長期資金需求,公司擬在境內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債券期限分為5年期公司債券和10年期公司債券。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貸款,調整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

  航空動力風電子公司外方股東退出

  外資股東繼續撤離國內風電
行業。繼金風科技(002202)和湘電股份(600416)宣佈外資股東轉讓合資風電公司股權後,航空動力今日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之外方股東德國諾德巴克-杜爾公司,將其持有的全部維德公司的股權(40%)轉讓給西航集團所屬的西安西航集團航空航天地面設備有限公司,該股權轉讓事宜已經於2008年12月11日辦理完畢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審批和相關的工商登記手續。

  上述股權變更完成後,維德公司變更為內資企業,股東和股權比例變更為本公司持有60%的股權不變,西航集團所屬的西安西航集團航空航天地面設備有限公司持有40%的股權,主營業務不變。

  金鉬股份完成汝陽公司股權收購

  本報訊 12月16日,金鉬股份按照約定向控股股東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支付了收購金堆城鉬業汝陽有限責任公司65%股權轉讓全部剩餘價款約3.2億元。至此,作為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一的「收購汝陽公司股權」項目已全面完成。汝陽公司於11月24日完成了股東變更工商登記手續,其股東變更為金鉬股份及河南省華美有限公司。

  交運股份收購控股股東部分資產

  本報訊 日前,交運股份子公司上海交運巴士客運(集團)有限公司與控股股東上海交運(集團)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交運巴士將從上海交運處收購上海南站長途客運有限公司35%股權,根據南站長途評估淨資產約1億元計算,上述股權的交易金額預計為3525.08萬元左右。此次交易完成後,交運巴士將合計持有南站長途50%的股權。

  同時,交運股份還決定將所持上海交運錦湖客運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給交運巴士。另外,交運股份將公司所持有的巨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7.51%股權以不低於巨田投資2008年9月30日淨資產評估值的相應股權價值對外實施轉讓。 

****************************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220/11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