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面對失業潮 共產黨幹部都有一股恐懼感

 

編者按:雖然中共遮遮掩掩,中國大陸的失業潮已經來臨。現在還不是最困難的時候,明年的形勢更加嚴峻。外部經濟問題讓中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已經癱瘓。越來越多地企業倒閉,和盈利減少,推高失業率。

中共清楚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二月危機"並非空穴來風.

 

企業倒閉 民工踏上返鄉路                             廣州火車站客運量猛增

 

失業潮來臨 中央擔心社會動盪

                      轉貼自11月22日資訊城
 
 
中共官員星期四(11月20日)承認,部份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破產或停產,部份人員失業,目前就業局勢嚴峻,今年年底到明年中國失業率肯定比現在高。專家認為,中國這二年發生一系列產品安全問題,重創了中國產業,失業越來越嚴重。中共幹部感到恐懼,擔心社會大動盪。

失業率上升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部長尹蔚民在國新辦20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表示,進入10月份以後,出現三個變化值得注意:一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幾年來出現首次增速下降;二是企業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多年來出現首次下滑;三是企業現有的崗位流失嚴重。

尹蔚民說,截至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但可能在年底升至4.5%,並在明年繼續攀升。目前就業局勢嚴峻,而且還在進一步發展。

他還說,中國的農民工大約有2.3億,其中外出人員約有1.2億,由於農民工就業流動性強,"目前還沒有納入城鎮登記失業率的調查",有關部門正在建立農民工的調查統計體系。

他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中國失業率肯定比現在高。其實,過往在農曆新年前才出現的民工回鄉情況,提早至11月出現,這可反映民工失業情況正在加劇。雖然他否認民工返鄉潮今年提早出現,但承認"中國出現一部份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關閉、破產或停產情況,部份農民工失去工作",會令失業民工選擇返鄉的數目持續增加。

有媒體報導,廣州火車站提供的數據顯示,雖然沒有發現勞動力輸出大省湖南、四川、湖北有明顯的農民工回鄉情形,但上月中旬以來發送旅客同比增加12萬8000人。

失業潮源於產品安全問題

據中國媒體報導,今年上半年已有6萬7千家中小企業倒閉;目前新一波的倒閉潮還沒有完整統計,不過僅在廣東省,台灣和南韓的外資企業工廠關閉或破產,總件數已高達2萬5千件。

從今年6月開始,形勢更加嚴峻,珠三角、長三角一帶加工型企業的倒閉,在全國2.1億農民工中,至少造成將近一千萬人「提前返鄉」過年,其中湖南、河南、江西、四川等省份的農民工返鄉率在20%以上。

許多人認為中國企業和工廠這一波倒閉潮帶動下的失業潮,是受到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然而,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說:「中國經濟的敗像,去年就開始出現了。那個時候大家都知道,就是去年中國玩具業含鉛在美國遭到普遍抵制,那麼當時就是幾百萬件玩具下架,下架了以後,緊接着就在歐盟也蔓延了幾次中國玩具的風潮。然後呢,就是中國的玩具業導致好幾家破產。」

中國這二年發生一系列的產品安全問題,從牙膏、糖漿、玩具、家電用品致人死亡、再到今年的毒牛奶,何清漣認為,這一波問題已重創中國製作業。

何清漣表示:「從那個時候開始呢,「中國製造」其實就已經走下坡路了。那麼製造業呢?是中國的什麼呢?支柱產業,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60%,其中主要貢獻就是來自於這些製造業。」

中共擔心社會大動盪

據日本《產經新聞》11月19日報導,中共內部正傳出明年2月,中國過年前夕出現危機的說法。由於股價及房地產價格連連下跌;加上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等地的工廠接連倒閉,中國的中間階層一旦「瓦解」,暴動事件恐怕與日俱增。

報導還說,多位中國金融界人士、共產黨幹部都有一股恐懼感,認為「12月20日起到明年2月初之間,如果不讓不動產、股市的市況穩定下來的話,恐怕會出事。」

去年春天,在證券公司開戶的戶數高達一億戶,他們大多是上海等都市地區中間所得的階層,這些人大多將儲蓄拿去做股票投資。但是,股價從去年秋天的高峰點6000點起,暴跌到18日的1902點。

中國新年前夕,在外打工的農工將領着工資返鄉過節,但現在公司倒閉、工資積欠的案例增加。在廣東省,台灣、南韓的外資企業工廠紛紛關閉或破產。因此,中共有關人士擔心,很多從外縣市到各地打工的農民領不到工資、投資不動產的業者及市民損失慘重的話,恐怕抗議、暴動事件會頻頻發生。

*********************************

北京鼓勵企業聘失業者 每招一人補貼萬元

北京為了鼓勵企業招聘失業人員,規定用人單位一旦招用城鎮失業人員的,將主要享受包括社會保險補貼、工資性崗位補貼在內的優惠政策。按此計算,每招用一人一年就會獲得約1.03萬元的政府補貼。

   新華社報道,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3日表示,為促進失業人員穩定就業,北京市加大了對用人單位招用失業人員的補貼力度。各類用人單位招用女滿40周歲、男滿50周歲以上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中重度殘疾人、城市低保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初次來京的隨軍家屬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在合同期限內可享受3到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簽訂3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在合同期內給予最長不超過3年的工資性崗位補貼。

   據介紹,社會保險補貼是政府為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並按規定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後,給予用人單位的資金補助,其標準是以北京市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養老、失業、基本醫療保險費分別補助20%、1.5%和9%,社會保險補貼期限為3到5年。

   工資性崗位補貼是為了降低用人單位招用城鎮失業人員的用工成本,政府給予用人單位的資金補貼,主要用於職工工資、福利、勞保及社會保險方面的開支。工資性崗位補貼為每人每年3000元,最長補貼3年。

   勞動部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比如家政服務公司,聘用了一名40周歲的北京市城鎮失業人員,女性,並與其簽訂了3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這個企業按就業優惠政策,將會獲得每年約1.03萬元的政府補貼,其中社會保險補貼每年7295.66元、工資性崗位補貼每年3000元,3年就為企業節省人工成本3萬餘元。

   北京勞動部門表示,2009年,北京市還將加大對單位招用失業人員的引導力度,通過綜合採取各項政策措施,力爭使單位招用比例占失業人員就業人數的50%以上。

*******************************

人保部部長南下督陣 珠三角就業形勢拉警報

深圳市勞動保障局11月4日下發了《關於積極穩妥做好我市農民工穩定就業工作的緊急通知》。「在全世界發生金融危機的『非常時期』,我們更應該發揮勞動保障的作用。」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友君說。

  《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10月28-3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率先來到廣東,調研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就業問題。調研組深入廣州、東莞、中山和珠海等市,考察了部分用工企業、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現場摸底企業、職工特別是農村產業工人的狀況。

  有消息說,尹蔚民對廣東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批示。有陪同此次調研的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人士透露,「國家希望廣東方面積極穩妥做好倒閉企業的勞動保障工作,地方要做到預警並做好應對」。

  部署「快速處置突發事件」

  人保部部長尹蔚民在調研中,向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部門提示,「要密切關注目前經濟形勢對就業可能產生的影響」。調研結束之後,廣東省廳方面緊急召開了由主要地市勞動保障部門參與的視頻會議,傳達調研的精神。

  「此次視頻會議並非是全省所有地市參加的,主要選擇的是加工製造企業聚集的地區。」上述人士說,「這些地區的加工製造企業密集,受大的經濟形勢影響大,用工規模也大。」

  這些區域包括深圳、佛山、珠海、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清遠等9個地市。「主要傳達的是在企業倒閉情況下,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佛山勞動保障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在這次視頻會議上,廣東省廳副廳長楊紅山提出的工作原則精神是「早預防、早處置、早報告」,這與剛剛結束的國家人保部調研的建議相吻合。尹蔚民在調研中就曾明確表示,地方主管部門要「加強監測分析,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穩定就業形勢」。

  現實層面,珠三角還在積極地為企業供給省外勞動力,以給企業降低用人成本帶來幫助。從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獲悉,廣東方面還在積極和甘肅等地合作,建立長期定點勞務輸出和接納的合作。

  這樣看來,廣東省廳方面緊急召開視頻會議要求地市主管部門提高預警的力度,並非沒有考慮,「地市部門本身就需要提高警惕。」上述省廳人士直言,「問題不發生則已,一旦發生將影響很大。」

  楊紅山在此次視頻會議上,部署預警以及應對工作,其中有一條是要「快速處置突發事件,力保社會穩定」——此前,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倒閉導致的近7000名工人失業後,是當地政府從財政拿出資金墊付企業拖欠的工人工資。

  11省市調研深圳農民工返鄉

  11月3日,從各省(市)駐深圳勞動站座談會上獲悉,從目前各省市駐深圳勞動站掌握的數據來看,深圳未出現因企業倒閉、員工失業而引發的農村產業工人集體返鄉潮,但深圳企業的用工需求呈下降趨勢。

 

深圳市勞動保障局下發《關於積極穩妥做好我市農民工穩定就業工作的緊急通知》(下文簡稱《緊急通知》)要求,「深圳市各級勞動部門要充分利用勞動保障平台,深入企業一線開展維穩和摸底調查工作。」

  東莞和深圳成為這場「企業經營困境誘發勞動力就業市場緊張」的重鎮——10月15日,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廠突然倒閉;10月17日,寶安百靈達公司宣佈停止經營;20日,寶安宜進利工廠宣佈破產,坪山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倒閉;21日,龍崗港聲電子廠破產,西麗西洋服裝廠倒閉。

  從這些破產倒閉的企業了解到,這些企業的農村產業工人開始陸續返鄉。在倒閉的港聲電子廠的集體宿舍里,來自四川、湖南、江西以及安徽等地的員工都還等着領取被拖欠3個月的工資。

  「廠子倒閉這幾天,我們在等領取工資的同時,也出去找找有別的上班機會沒有。但現在很多廠子都裁員,很難找個合適的工作。如果不行,我就提前回家了。」有五年工齡的安徽小伙子斯可良說,「今年三中全會不是講農村土地流轉嘛,我家在城鄉結合部,回去好好搞農業,收入也不一定比外出打工差。」

  據深圳人才大市場統計,從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人才市場進場招聘的單位數量就開始明顯減少,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更是明顯下降了三成。與之相對的是,連續四個月,進場找工作的人數增長了近四成。

  「最近一段時間因企業倒閉、裁員引發的勞資糾紛可能會呈上升趨勢。」《緊急通知》坦陳。同時,深圳勞動保障局要求該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及時啟用欠薪應急保障基金,優先解決工資問題,並加大力度打擊惡意欠薪和欠薪逃匿的企業主。

  據深圳市勞動保障局宣教中心主任米國琛介紹,包括四川、甘肅、重慶、湖南、湖北等11個省市在駐深圳勞動站對農村產業工人返鄉進行了專門的調研。

  山東省勞動廳駐深圳管理站的劉文峰也表示,山東有十多萬員工在深圳,大多是通過政府有組織地輸送到深圳的日資和美資企業,目前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從10月中旬開始,我們以往聯繫的企業有8成停止招聘員工,但沒有裁員。」劉文峰說。

  「我們已經派出了三個工作組到長三角和珠三角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深圳企業倒閉裁員的不多。」四川省政府駐深辦事處的辛明武介紹,四川省有130萬人在深圳打工。

  深圳方面正在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勞資糾紛潮開闢「綠色通道」,以加快解決勞資問題。「要提前介入。」在《緊急通知》中,深圳市勞動保障局要求對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要打「提前量」,想方設法與企業共渡難關。

******************************

珠三角工廠停工潮 打工仔無奈踏上返鄉路

受歐美消費需求下降以及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企業下半年訂單減少,利潤明顯驟減。受此影響,不少珠三角外來勞工由於開工不足和生活開銷攀升,主動辭掉工作踏上返鄉之路。

  香港《大公報》報道,實際走訪東莞汽車站,儘管此時並非逢年過節,但車站仍有大批拖着行李驗票進站的外來勞工。返鄉勞工一部分是因為失業,也有人因工廠開工不足,收入下降,同時生活開銷大,而選擇結束珠三角打工生涯。

  湖南籍工人小張說,「在東莞工作兩年換了好幾個廠子,不是遇上裁員就是遇上倒閉。」小張原本在東莞一家台資企業鞋廠,半個月前因老闆欠資「走路」,千名員工被遣散,進廠不到半年的小正是其中一員。

  小張說,在珠三角越來越不好混了,聽說老家湖南現在有很多工廠,此次回家可能再也不回廣東了。

  四十多歲的王大媽之前在東莞一家港資紡織廠工作,丈夫在隔壁工業區的一家鞋廠,兩人月收入加起來不到人民幣兩千元。王大媽表示,下半年以來,工廠經常停產不開工,加班費少了,生活更為拮据,因此決定離開東莞;「回老家後,要麼入廠,要麼下田。」

  隨着勞動力成本增加,訂單減少,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也在急速下降。為儘早脫離困境,不少港資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在東莞大朗鎮一家港資針織公司投資人民幣1億元購買500台計算機織布機,一台計算機織機相當於28個熟練工人的工作量。港企JARDEN大中華區董事長廖煥輝指出,公司裁掉八成多技工,把6000名技工減少至1000人,將資金用於產品研發和購買先進設備。

  東莞台商協會人士分析,目前東莞近兩成台資企業在外地設廠或直接外遷珠三角設新廠、生產線,大批勞工也跟着轉移。隨着珠三角城市轉型,越來越多企業考慮開設分廠,並將靠高密度人力資源完成的工序轉移到內陸,將使更多外來務工撤出珠三角。

***********************************

農民工失業潮或引社會動盪

來源: 新華網


  核心提示:合俊事件雖暫時平息下去,珠三角製造企業倒閉潮帶來的勞動力過剩危機卻只初露端倪。珠三角企業的倒閉和裁員浪潮才剛剛拉開序幕。可以預見,危機持續蔓延下去,農民工大軍帶來的不僅是失業和滯留的問題,追討欠薪、遊行示威等行為的擴大化,也難免埋下社會隱患。
金融海嘯與民工失業潮

南風窗  記者 甄靜慧

10月21日,東莞樟木頭鎮寶山工業區的合俊玩具廠外,儼然是一個小型招聘會現場:道路兩旁、報攤、小食店門前都被廠家的招聘攤位所佔據,多輛小巴停靠在大道旁,車身上貼着「立即參觀廠房」的標語,還有不少搶不到攤位的工廠正在到處派發招聘傳單——他們的目標是合俊集團破產後面臨失業的7000多員工。

10月16日,樟木頭最大的玩具代工廠商合俊集團向其總部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自行清盤的呈請,同時,其分別設在樟木頭和清遠佛崗的三家工廠亦告停產,其中樟木頭的合俊和俊領兩家工廠失業員工共7000多人,佛崗廠的失業員工也達到1700多人。

圍繞在合俊外面的工廠的招聘已經展開了幾天,但前些天卻鮮少有人下定決心應聘,因為對這幾千工人來說,比失業更重要的是被拖欠了三個月的工資及加班費,不少工人已陷入身無分文的境地。

面對憤而聚集示威的7000多員工,為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展,樟木頭政府決定緊急墊付薪酬,安撫工人的情緒。至記者前往現場當天,鎮政府已向全部工人墊付了8、9、10三個月的工資及加班費,此前一直疑慮不安的工人們終於平靜下來,並開始尋找新工作。

上午,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坐上清溪、大朗等地的工廠小巴離去,到了午後,聚集在廠外的工人數量已經見少。但仍有部分工人對大堆招聘傳單視若無睹,神色彷徨。

合俊事件雖暫時平息下去,珠三角製造企業倒閉潮帶來的勞動力過剩危機卻只初露端倪。

產業轉移下的動盪生存

樟木頭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合俊,開往寶山工業區的路上,司機介紹:「今年以來樟木頭倒閉的工廠不少,合俊旁邊這家台灣工廠就是前兩個月倒閉的,遣散了上千員工;清溪更是幾乎每個月都有工廠倒閉,工人討不到欠薪就阻斷公路示威,每次都能讓樟木頭往清溪的公路堵上幾個小時……」

而走在東莞虎門或者大朗鎮工業區附近的街上,會看到許多隨着工廠和工人離去而空置的廠房,以及失去消費群體而倒閉的店鋪,每一扇緊閉的鐵閘上都掛着招租的廣告牌,然而行色匆匆的路人根本不會往那些招租熱線看上一眼。

轉移、倒閉的影子籠罩在珠三角上空已非一朝一夕。作為樟木頭最大的玩具廠商,合俊的破產並不是珠三角製造企業倒閉危機的序幕,更不是終曲。但它因為規模之大,受影響人數之眾而廣受外界關注,從而把珠三角企業倒閉潮背後的弱勢群體——農民工的命運擺在了公眾面前。

「工廠倒閉、農民工失業等問題,不是產生於金融海嘯時期,而是從珠三角擬定產業轉移思路時就開始顯現了。金融海嘯不過是在短期內加劇了這一矛盾而已。」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表示。

在珠三角的產業轉移過程中,大批實力相對較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倒閉,或者上百家企業成批地被轉移出東莞、深圳等地,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大量農民工失去了原來的就業機會,輾轉於這些動轍倒閉、搬遷的企業間流離失所。

只不過,曾經一段時間,農民工的這些不安淹沒在鋪天蓋地的「民工荒」論調之中。

而實際上,在產業轉移升級的「陣痛」中,企業難招工是事實,大量農民工在珠三角打拼的過程中失去了生活的穩定感與安全感也是事實。

在合俊的廠房外,一名小伙子向一家玩具廠的招聘人員諮詢:「你們廠的規模有多大?訂單穩定嗎?」雖然得到對方的熱情回應,他還是猶豫着走開了。這家廠的基本工資和加班費都跟合俊差不多,條件算是不錯,但他有點心悚:「一年前從家鄉出來,到深圳做了兩個月,工廠就倒閉了,只拿到60%的工資。後來去虎門做了一段時間,老闆要把廠搬去江西,我不想去,就通過親戚介紹到合俊來。想着這麼大的廠總不會出事吧,結果做了三個月又倒了。現在不太敢進工廠,怕做不了幾個月又失業,還不一定拿得到工資。」

一邊是用人單位的拼命拉人頭,另一邊幾位打工妹則商量着買車票回家的事:「最近倒閉的廠太多,沒有安全感。先回老家過年,春節後看看情況再來。」

金融危機引發倒閉潮

合俊事件剛發生時,廣東省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卓明曾向媒體表示,合俊集團的倒閉只是個別事例,是因為其企業經營的內因出了問題,而並非行業經營情況出現嚴重惡化。

這一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樟木頭鎮副鎮長徐鴻飛的證實:「合俊的老闆前年進行多元化發展,搞採礦業,結果一直拿不到許可證。礦產的投資一分錢還沒有收回來,又碰上了這兩年的政策影響以及金融危機,最終逃不過倒閉的命運。」

然而,多元化也好,水災也好,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依然是金融危機。

無獨有偶,在合俊宣佈破產的第二天即10月17日,另一家香港玩具企業百靈達也宣佈關閉了寶安的工廠,1700多名工人被欠薪,廠區一度出現騷亂。

事實上,不管是「合俊」、「百靈達」還是其他代工企業,都同樣面臨着出口退稅政策變化、《勞動合同法》實施、人民幣升值及金融風暴等多重困境,兩家工廠的境遇不過是珠三角眾多出口加工製造企業的一個縮影。

就以處在風口浪尖的玩具行業為例:珠三角的玩具企業大多以OEM為主,自有品牌非常少,而且多數依賴出口歐美及日本。合俊在樟木頭兩家工廠的產品有70%以上銷往美國,包括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提供OEM業務。

而受近期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恰恰就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海關數據表明,今年來中國對美、歐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長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今年4月以來,中國對歐洲的出口累計同比增長已連續5個月下滑,從年初的33.4%降至25.6%。

如果說此前在產業轉移壓力下,珠三角體現的是沒有實力的小型企業紛紛倒閉的洗牌效應,那麼合俊的倒閉,則開始顯現出另一個趨勢——大型代工企業也開始熬不過這個寒冬了,正如徐鴻飛所說,「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純代工企業的規模越大,風險往往也越大。」

就在合俊和百靈達倒閉後的這一周,龍崗港聲電子廠、寶安宜進利工廠、坪山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西麗西洋服裝廠等都紛紛傳出倒閉的消息。

「合俊」式多米諾骨牌

大型製造企業的倒閉,所產生的意義與連鎖效應,與小企業無聲無息的消失不可同日而語。合俊集團與其背後的供貨商、物流商之間的聯繫,如同一副休戚相關的多米諾骨牌,合俊一倒,後面又會有無數的小廠隨之倒下。

供應商是合俊事件的另一個直接受害群體,他們被合俊拖欠的貨款少則幾萬,多則上千萬。玩具企業的上游供應商規模一般不大,抗風險能力也相對弱很多,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損失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供貨商也很慘,工廠欠了他們的錢,他們也只能欠自家工人的工資了。」有合俊員工回憶道,「前幾天見到不少供貨商當場哭起來。據說工廠欠了800多家供貨商的錢。」

在寶安的百靈達廠區,供貨商與工人間的衝突則更為激烈,工廠關閉後,聞風而來的供應商想衝進廠房搬取固定資產抵債,卻被工人堵在門外,甚至發生肢體衝突。

大企業倒閉背後,有多少供貨商會因為資金斷裂而不得不步破產逃逸的後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一旦破產,最後又將有一批工人將面臨欠薪、失業的困境。

記者在百靈達廠外偶遇一位供應商,他聲稱早已知道廠區已被法院查封,24小時都有保安守着,不得內進,「但就是不甘心,過來看一下。」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百靈達即使破產清算,變現的資產也未必夠付工人工資,供應商多半是血本無歸。假如真到了那一步,也只能帶着老婆孩子一走了之了——「對不起工人也沒辦法,自身難保。」

當我們發現金融海嘯打亂了珠三角產業升級的步伐,珠三角企業的倒閉和裁員浪潮才剛剛拉開序幕。可以預見,危機持續蔓延下去,農民工大軍帶來的不僅是失業和滯留的問題,追討欠薪、遊行示威等行為的擴大化,也難免埋下社會隱患。

政府可以做什麼

「這就是考驗政府調控手段的時候了。」鄭梓楨認為,合俊事件,雖然表面上處理完滿,但其實卻暴露了政府在農民工勞動保障問題上的預警和應急機制還存在着很大問題。

合俊集團2008年的中期財報公佈早已顯示,今年上半年集團虧損高達2.0561億港元,總負債高達5.3230億港元。而樟木頭鎮宣教辦公室主任蔡建彬及副鎮長徐鴻飛都親口向記者承認「幾個月前就通過稅收、出口量等的變動發現合俊出了問題,也曾前往調查了解情況」。

然而,拖欠了工人三個月工資的合俊高層仍然在一夜之間走得無影無蹤,留下一個爛攤子讓政府和納稅人「埋單」。

「沒料到高層會一夜之間集體逃跑」的說法顯然難以服眾。徐鴻飛曾向媒體表示政府面對合俊問題的無奈:「政府雖然發現公司有問題,但沒有充足的證據也不能去抓人,況且抓人要走司法程序。」

然而,廣東早就有為保障農民工權益而制定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提取制度,只是各地政府部門一直沒有執行,執行的細則也不明晰。 其實,發現企業可能出問題,只需依法要求其提供員工工資保證金,就能未雨綢繆,預先保障農民工的權益。在合俊和百靈達事件里,政府100%墊付員工工資,充其量只能作為個別案例的應急措施,絕不能成為常規。

據悉,「合俊」倒閉事件發生後,東莞市擬成立工資墊付保障基金,以分擔企業欠薪逃匿工人工資墊付的風險。而深圳寶安區則設立了總額為一億元的欠薪應急保證金,同時建立勞動糾紛預警機制,對虧損的規模以上企業實施監控。

如果這一機制在整個珠三角真正順利推動起來,起碼能在失業潮大規模爆發前預先杜絕因薪酬糾紛而可能發生的種種社會動盪。

結構性失業

那麼,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下,珠三角企業倒閉潮會否促使我國告別勞動力短缺的「民工荒」時代,進入以農民工「失業潮」為標誌的勞動力過剩時代?

據香港工業協會預計,這一波的經濟不景氣中,光是珠三角就將有250萬人失業。無疑,這些失業人員大多數將是技術水平較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普工。

「過去的『民工荒』本質其實也不是勞動力短缺,而是部分企業過分壓榨勞動者,勞動報酬遠低於勞動價值,這些企業就應該招不到工人,是應該被淘汰的。中國人口的真正命題是勞動力過剩問題。」鄭梓楨說,「從來沒有『民工荒』,只有『教育荒』、『法律荒』。」

如果把勞動力市場分為高級專業勞動力市場、熟練技術勞動力市場和初級勞動力市場三類,那麼前兩類勞動力市場在我國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第三類即普工則將會呈現供過於求。而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勞動力恰恰大部分都屬於第三類。

在兩家倒閉的工廠外面,記者看到的大多是二十來歲的年輕工人,有的看上去甚至只有十幾歲。這些80後的外來打工仔、打工妹被冠以「新生代農民工」的稱謂。

「高中讀了一年,家裏經濟不好,乾脆就出來打工了。」一位廣西妹子羞澀地笑着說。跟她一起出來打工的同村夥伴有十幾個,很多都不到20歲,都是早早就輟了學,「父母說上學花錢多,讀完高中考不上大學沒有用,考上了又沒錢讀,現在很多大學生一樣失業呢,還不如早點出來掙錢。」

輟學打工—掙錢結婚—帶孩子打工——這成了農民工家庭的一個怪圈。「我們的孩子,最後很可能也是重複着這條路。」已育有兩個孩子的領班阿昌有點無奈,「不是不想讓孩子讀書,但農民工的孩子進不了城市的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又經常被關閉,更重要的是也交不起這些貴价學校的學費,只好把一對兒女留在老家。」父母不在身邊,加上農村教育條件相對落後,這些留守兒童能夠通過教育擺脫傳統命運者少之又少,最後多半還是「追隨」父輩早早輟學打工。

而與此相對的是,在內外交困的經濟大環境下,以往大量僱用低水平勞動力的製造企業要麼轉移、倒閉,要麼就只能瘦身過冬,或者狠下心來進行脫胎換骨的產業升級。

徐鴻飛對去年樟木頭鎮南大針織有限公司的產業升級進程非常滿意。該公司本來有1800名工人,是典型的低技術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2007年南大針織投入了5000萬進行設備升級,不但產值增加一倍,而且工廠里1800多普工也縮減為400多技術工人。

顯然,無論企業選擇哪條道路,教育水平和技能較低的普工都將是首先被擠出產業升級進程的對象。在勞動力過剩的大背景下,未來更嚴峻的可能是結構性失業問題。

分化

然而,產業升級的步伐不可能因為「陣痛」而停下來,即便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依然會長期困擾着社會,農民工大軍亦只能順應形勢,走向分化。

「我在百靈達已經工作了12年。」阿森是百靈達的一位老員工,在工廠幹了12年,他不了解外面的就業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唯一擔心的是以自己漸長的年齡還能不能迅速在珠三角找到新工作。有人勸他回家鄉,他向廣西玉林的老家了解了一下情況,「玉林普工的基本工資一般是700,只比寶安少200左右。但是那邊的經濟前景沒有那麼好,工廠也不多,容納不了那麼多工人,回去說不定比留在這裏找工更困難。回家如果不打工,也不知道幹什麼好,家裏早就沒有地了。」 ——一邊是雙轉移,一邊是金融危機,另一邊則是土地改革,處在三岔口上的農民工感到無所適從。

「出路之一是通過培訓進行技能升級。」鄭梓楨認為,這是目前調整結構性失業最可行的途徑。

早在2006年,廣東省勞動保障部門就已經在全省組織實施了「廣東省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與「廣東省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農民工培訓計劃」的主要對象是已在本省城鎮務工的農民工(含城鎮戶籍外來勞動力);「百萬工程」的主要對象是未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的本省農村富餘勞動力、新生勞動力和農村退役士兵。

「廣東省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投入相當巨大,如果農民工有相應的意識,應該能從中取得不錯的效果。」但無可厚非的是,對於本省農村青年及外來務工人員,政策的側重還是有所差異。

顯然,勞動力過剩的壓力不可能全部由珠三角城市消化,勞動力輸出大省也應該有所作為。「出路之二是順應產業轉移趨勢,從珠三角發達地區流向欠發達地區的新興廠區;出路之三是促進剩餘勞動力向現代化新農村的回流。」

不過,大多數農民工依然缺乏危機意識。21日黃昏,再度繞回合俊廠區,剩下的人已經不多。清溪一家工廠的招聘人員正準備離開,她對當天的收穫很滿意:「一共招了幾百人。他們對薪酬要求都不算特別高,待遇差不多就可以了。」

「對工作的穩定性是有點擔心,但還不至於找不到工作吧。很多工廠對普工要求不高,沒有經驗頂多少拿100元工資。」這是年輕失業工人們的普遍心態,「進修?免費的也沒那個時間和精力啊,我們每天都加班到八九點,還是多賺點工錢實際。」他們不知道在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背後,已是暗流洶湧。

 


南風窗:對抗失業的戰爭
2008-11-08 
 
 
    當經濟不景氣來臨時,解決就業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即成燃眉之急。對於政府而言,除了審慎應對之外,更具長期性、公共性且更能體現公平性事務,一是教育,二是減稅。

  本刊記者 楊 軍 發自北京

  世界經濟本輪的衰退,仍在延續向下探底的頹勢。而每次經濟蕭條必然伴隨着大量失業。

  中國,以世界上9.6%的自然資源,9.4%的資本資源,1.85%的知識技術資源,以及1.83%的國際資源等,要為佔世界人口26%的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毫不誇張地說,本來就是一場就業戰爭。眼下,8月歐元區失業率達到 7.5%,9月美國失業率已達6.1%,英國央行副行長賓恩則表示,「這是一生才有一次的危機,並且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擺在中國面前的這場仗,到底該怎麼打?

  經濟衰退遭遇多事之秋

  國際勞工組織預計,在2009年底之前,世界金融風暴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可能造成2000萬人失業,「這種局面將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雖然金融危機目前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像歐美那樣顯著,但中國銀監會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指出,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還會繼續,「新興經濟體無法獨善其身於國際環境之外」。

  德意志銀行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國家經濟滑坡將對華帶來繼美國華爾街危機後的第二波衝擊,預計明年中國的電子、紡織和服裝業等將面臨更大的打擊。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今後一兩年內可能加劇釋放。

  而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數據則顯示,全國今年上半年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而中小企業正是我國吸納就業的主力軍,75%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員都在其中實現就業,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必然導致失業率的增加。

  中國今年的就業市場本來就不樂觀。

  10月2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保部)對外披露,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與去年年底持平。根據人保部當日公佈的數據,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0萬人,比去年同期還減少了5萬人。單純從公佈的數字看,中國的失業率處於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但數據顯然與人們對真實感知有所出入。

  中國官方定期發佈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並不納入登記失業率統計。如果把所有這些隱性失業全部納入統計,失業率到底有多高,這個並沒有具體統計,有學者估計接近8%甚至10%,也有學者認為僅僅5%。國家統計局2005年11月正式啟動城鄉勞動力調查制度,調查失業率能夠較準確顯示勞動力市場真實情況,由國家統計局進行調查,但並不向社會公佈。

  「十一五」時期,中國進入新的人口勞動力增長高峰,5年新增勞動力總供給將達到5000多萬人,特別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會持續增長。但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在1000萬個左右。

  相關數據顯示,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已由「九五」時期的94萬人,減少到「十五」時期的8 0萬人,並呈持續下滑狀態,2005年,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只有63萬人。即使按照「十五」時期的 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80萬人就業來算,今年GDP的增長率應該不會超過10%,只能帶動新增不到800萬人的就業,顯然離設定的1000萬目標還有距離。

  目前以高校畢業生為代表的新增勞動力正在取代下崗失業人員成為中國就業壓力的最大來源之一。而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也會加劇就業壓力。按照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和要求,2008年是中國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的最後一年,也是中共政府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的一年。今年全年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700多戶,涉及職工120萬人,完成今年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目標涉及60萬人。這些任務都要在下半年完成。經濟學家預計,這將會造成大量工人下崗失業。經濟增幅回落和自然災害頻發等不利因素的滯後效應將會在年底顯現,就業壓力將會進一步加大。

  發達國家農業勞動力比重大都在5%以下,而中國這個比重還超過20%。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流向城市,就業困境將是中共政府長久面臨的難題。

  劉易斯拐點初現

  使就業問題變得更複雜的是中國正處於特定的發展階段。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佈《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3/4的村莊已無青壯年勞動力可轉移,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逐年下降,預期在「十一五」期間勞動力供給長期大於需求的格局將逆轉。中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的時代轉變,這個轉變的拐點將在「十一五」期間出現,

  勞動力的這種由無限供給到短缺的轉變,在發展經濟學上叫做「劉易斯拐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劉易斯曾提出一個模型,他認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初期,勞動力供給是無限的,這些國家可以利用低工資、低成本的優勢,開始經濟起飛。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勞動力供給就不會是無限的了,低成本優勢將消失。於是,經濟拐點出現了,這就是劉易斯拐點。

  其到來並非旦夕之事。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所謂劉易斯拐點並非一個確切的點,而是指一段時間,現在中國已經出現劉易斯拐點的端倪。這意味着中國開始向現代經濟邁進,所有轉型時期的矛盾將進一步激化。

  「劉易斯拐點」的經濟學前提是發展中國家內普遍存在的二元經濟格局,等到非農產業的發展把農業剩餘勞動力吸收殆盡,二元經濟就會逐步變成一體化的和均衡的現代經濟。而不久前剛剛落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指出,中國已經進入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可以預計,在整個「十一五」及以後若干年,中國將進入就業結構大調整時期。

  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一直存在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一些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而一些新興的產業、行業和技術職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登記失業率之所以比較理想,原因之一就是物流、倉儲和電子商務等形成了巨大的就業規模,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淘寶網直接帶來了20萬個就業崗位,電子商務網站每年為我國直接創造的就業機會達11 0萬個,第三方物流和配送行業也帶來了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影視動漫人才、動畫繪製員、寵物健康護理員、室內環境治理員等諸多新興行業也在吸納勞力。

  真正明顯經歷過劉易斯轉折點的國家和地區,只有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其他國家沒有非常明顯的轉折。而相對於日、韓和中國台灣地區來說,按經濟發展階段,中國大陸的劉易斯轉折點到來的時間似乎更早,轉折速度也較快。

  經濟周期這一短期現象和人口結構變動的長期因素相互交錯,使情況變得非常複雜,就業之戰更加難打。

  中國發展已經進入劉易斯轉折區間,因此很多政策出現了變化,這也是今年開始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更傾向於保護勞動者利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大的發展階段來說,總有一些靠人口紅利生存的企業要被淘汰掉。但經濟危機的發生,使新《勞動合同法》某種意義上成為壓垮一些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失業率達到改革以來的最高點。雖然隨後中央政府採取了相當多的措施,這一失業高潮仍延續到2003年。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失業潮將持續多久,目前人們仍未可知。

  每次危機都會帶來社會動盪。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災引發龐大自殺潮,當天道瓊斯指數下跌了20% ,在大崩盤發生的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此後,自殺事件接連不斷。1987年10月19日,華爾街爆發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跌幅達22.6%,數以萬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日本、韓國和香港男性自殺率上升40%。

  中國現在受金融危機影響雖然僅僅只是初露端倪,但最近發生的一些社會案件在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中,已經多了另一種解讀,那就是社會和生活的壓力造成情緒失控。以往在高失業率的年份,中國城市的惡性治安案件通常頻頻發生。如何在危機顯現之初,出台相應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穩定社會發展,將考驗執政黨的智慧。

  「政策的出台還有一種市場信號的功能,企業與勞動力看到後會想,政府出台政策了,看來形勢很嚴峻,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台相關政策,於是持觀望態度。這種心理預期可能會抵消國家政策。要測算政策產生的作用大,還是心理預期大。所以很多時候,靠政策調整的難度可能會比較大。」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偉國如是說。

  政府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通過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就業的增長。二是通過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來緩解就業壓力,這可視為中觀層面。三是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這可視為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能解決的就業崗位有限,非常時期,宏觀和中觀的政策出台是重中之重。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下,中國經濟增長下滑、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當時中央及時啟動了住房商品化改革,從而使房地產業成為中國此後10年內需擴大的主要着力點。10月22日晚間財政部及央行公佈「房地產救市新政」,以期再次激活房地產市場,但和10年前不同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近幾年的泡沫發展,已經到達崩潰邊緣,在商品房大幅度降價之前,一般的財政政策恐怕很難改變人們持幣觀望的狀態。

  還有一種看法是可以借鑑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的做法,政府大量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加就業。楊偉國認為,「中國現在差不多處於工業化早中期水平,工業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還有投資空間,比如公路、機場、航線、地鐵、公共交通、電力基礎設施等等。」這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看法,但很多專家同時也認為,經過30年的建設,中央政府依靠大規模的投資來減少失業,效果可能並不顯著。

  一種更為可行的辦法似乎莫過於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在信貸、稅收方面給予支持,提高其吸收就業的能力。7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通知,決定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有關人員實行收費優惠政策,旨在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進一步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但鼓勵創業和擴大就業最關鍵的是從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門從部門利益出發與企業奪利的行為,這需要通過立法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才可能真正解決。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重點推行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探索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等幾項工作,以期在中觀層面緩解就業壓力。2008年1月1日,《就業促進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強調,促進就業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已經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標。推進統籌城鄉就業試點也在深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配套政策措施。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就業制度安排正在向着普惠制過渡。

  財政部門加大投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為260億,而2003年的就業補助資金只有41億。中央政府同時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相應地增加就業資金方面的投入。

  經濟發展戰略有兩種不同思路:一是增長優先論,這是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二是就業優先論,這是以就業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幾乎在所有的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都選擇第二種模式。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一直是屬於第一種類型,但隨着近年中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大政方針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變革、失業問題日益嚴重的逼促,必然會向第二種模式轉變。金融海嘯,也許會加快這種轉變。

 

外媒:中國對「失業潮」嚴陣以待


  老家在江西的農民工陳靜(25歲),最近因原本任職的廣東紡織廠倒閉而輾轉來到北京謀生。從廣東轉往北京幷非農民工最常見的選擇,陳靜的想法是:工廠肯定是沒機會,但她去工廠前學過足底按摩,或許在首都還能找到一個服務業的崗位。 

  她受訪時說:「我們很多一起打工的都去其他地方找路子,南方到處是工廠倒閉,沒辦法。」 

  相較其他人,剛找到工作的陳靜算幸運的,因為還在職場中尋尋覓覓者大有人在。 

  今年初以來,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上政府推出《勞動合同法》等造成勞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已出現企業「倒閉潮」。近期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到美國以至歐洲的實體經濟,這一影響也正通過國際貿易傳導到中國的出口製造企業,對後者的打擊無異雪上加霜。 

  在企業倒閉後,可能接踵而來的失業潮,正引起各方關注。 

  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這一情況在今年第四季難以避免還將惡化。上個月15日,位於東莞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團倒閉,近7000名員工頓時失業。另一方面,不少沒有倒閉的工廠也因訂單減少而削減僱工人數。

  官方10月27日通報的數據顯示,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30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5萬人;登記失業率為4.0%,與去年底持平。與此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年初確定的全年城鎮新增1000萬就業崗位的任務,前三季度已完成全年任務的94%。 

  問題是,與城市人口不同,農民工在城裏沒有戶籍,他們的失業統計不納入城市失業率統計。換句話說,城鎮登記失業率無法反映農民工因企業倒閉而失業的情況。同時,地方政府也不會優先考慮如何解決「農民工移民」的失業問題,因為解決農民就業不會提升地方政府的就業率統計,無法表現政績。 

  然而,沒有準確數字反映的失業農民工,在實體上卻幷非不存在。倘若大批農民工失業被迫無奈還鄉,將影響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成為中央政府必須承擔的隱性社會成本。 

  這個現象已顯露端倪。有媒體報道,廣州火車站近日肩背手提大大小小包裹的農民工明顯比以前增多。火車站提供的數據顯示,雖然沒有發現勞動力輸出大省湖南、四川、湖北有明顯的農民工回鄉情形,但上月中旬以來發送旅客同比增加12.8萬人。 

  一些工廠倒閉時,老闆突然人間蒸發,留下銀行貸款、拖欠貨款及薪水等一系列後續問題,則是工廠倒閉和失業以外,農民工須面對的困擾,再次凸顯了弱勢群體所處的不利處境。

 

 


農民工失業引發隱性失業潮使今年的失業統計變成數字遊戲
 
 
日期:[2008年11月5日]
稿源:[南方都市報]


  作為「世界工廠」主要載體的國內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一波農民工「失業潮」已漸露端倪。隨着國內企業面臨的外需環境等狀況的惡化,今後製造業企業的「倒閉潮」進而農民工的「失業潮」將會愈演愈烈。


  與1998年因國有企業改革形成的「失業潮」不同,這次失業大部分是隱性的,對象集中在流動性較強的農民工身上。他們在某一處失業,可以再換一處,或者回到農村。失業數據很難做出詳細統計,也不會反映到城鎮登記失業率上。


  國家發改委此前公佈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隨着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逐步深化,這波企業倒閉潮仍將進一步惡化。香港工業總會會長陳鎮仁近期表示,珠江三角洲的7萬家港資企業中,年底時可能會有1/4,即1.75萬家倒閉,引起87.5萬人失業。


  鑑於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還屬於「起步階段」,迄今為止,國內的就業形勢並沒有出現明顯惡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1-9月,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36萬人,為全年目標任務1000萬人的94%.以此看來,剩下的6%就業目標似乎不難完成。但在完成就業目標的背後,是由大量農民工失業引發的隱性失業潮。這將使得今年的失業統計變成一個數字遊戲。「據公開媒體資料綜合整理分析」

**************************

人保部:把穩定就業局勢作為頭等大事

核心提示:

  據新華社電 隨着部分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就業形勢趨於嚴峻,社會保障將面臨新的困難,勞動爭議和舉報投訴案件數量上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7日發出通知,提出切實措施,強調要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局勢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

鼓勵國有企業帶頭

  儘量減少裁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加強失業調控和失業預警,對本地區可能出現的規模裁員和失業增加等情況,及時向政府報告,並採取措施實施失業預防、調節和控制,全力維持就業局勢的穩定。

  鼓勵國有企業帶頭承擔社會責任,儘量減少裁員。對關閉停產企業已解除勞動關係的人員,要及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同時,還要積極研究失業保險在減輕企業負擔和支持困難企業渡過難關方面的政策措施。

  要配合有關部門結合當地實際,明確本地優先重點發展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企業,完善鼓勵發展的資金支持、金融信貸、社會服務等扶持政策,保護和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擴大就業。要全面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重點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群眾的就業工作。加大積極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擴大政策覆蓋範圍,提高補貼標準,完善操作辦法,重點做好關閉停產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

  此外,要深入企業、深入社區,及時將下崗失業人員納入登記失業人員範圍,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時,落實各項扶持政策,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促進其儘快實現再就業。

  適當降低基本醫保費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做好2009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抓緊測算和研究制訂方案,加大基金調劑力度,確保調整後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到位。繼續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工傷保險待遇,降低醫療保險基金起付線或提高封頂線,以提高保障水平。

  另外,着力解決各類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適當降低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具體措施包括,多渠道籌資,努力解決各類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實行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屬地管理,其保障待遇與單位繳費脫鈎。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基金結餘規模較大的統籌地區,可採取一次性措施適當降低一定時期的繳費費率,減輕困難企業繳費負擔和參保人員費用負擔。

  妥善處理工資工時問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加強對企業勞動關係的指導和服務,建立健全勞動關係調處應急反應機制。

  要了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動態,及時掌握關閉停產企業勞動關係處理和生產經營困難企業裁員情況。完善應急工作預案,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報告。加大勞動爭議調解力度,力爭將小額、簡單、涉及人數較多的勞動爭議通過調解化解在基層。

  要妥善處理工資和工時問題。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和企業實際,近期暫緩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區別不同情況,指導符合條件企業及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實施綜合計算工時和不定時工時制。

  維護農民工勞動權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要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積極開展對農民工的就業服務。

  要及時了解本地區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就業狀況和返鄉情況,加強對勞動力市場信息的監測和統計,作出分析研判,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導。東方早報

  要維護農民工的勞動權益。妥善處理倒閉企業、裁員企業與農民工的勞動關係,把解決拖欠工資作為維護農民工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任務抓好落實。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124/11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