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英雄>一劍刺在尾骨上

作者:

電影《英雄》海報

 

作為張藝謀的鄉黨,我自認還算個能守住關中老話「驢槽里別添馬嘴」的界限――一般不對自己不懂或者未知的事物說三道四。所以儘管電影《英雄》一時間被炒成了猴子屁股,我壓根兒也沒動過花上百拾元去看看的念頭,直到與旅英作家馬建論及對《英雄》一片的看法,他鼓動我寫點文字時,我仍沒有動筆的念頭:不過是一部為稻糧謀的娛樂片,值得小題大作嗎?我自信自己對著名的張藝謀們的價值取向一慣的不屑;雖然與他們素昧平生。

可當我看到香港媒體上《英雄》一劇中的梁姓演員大講:通過飾演《英雄》,我覺得「八九.六四」事件政府的鎮壓是正確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民的和平生活(大意)……我當即頭皮一炸,大腦的第一反映便是: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遂上街花四塊錢買了張盜版碟(這種行為雖則不妥,但看後我更覺得連花這四塊錢都不值!),耐着性子看完,由衷地感到:我們現在太疏懶,也太缺乏小題大作的認真精神了,同時我也感到自己過去確實把這位著名的老謀子鄉黨看簡單了。

不過,張藝謀在《英雄》中的虛構,真的「虛」到了連秦始皇這樣任人皆知的歷史人物都難以指認的地步,卻乎出於我的意外,而我的這位從小就生長在秦始皇「焚書坑儒」 的洪坑邊上的鄉黨,其牽強附會地附加給劇中人物「前衛」的歷史觀,則差點讓我把剛吃下的那點陝西油潑麵噴在電視機的螢幕上――無名、殘劍、飛雪、長空和如月(僅這些名字就夠貧乏了)等幾位身負國讎家恨的「劍客」,信誓旦旦地相約前去刺殺暴君秦始皇,結果卻是梁朝偉飾演的殘劍,以莫名其妙地用劍在地上寫下 「天下」二字教育並改造了李連杰飾演的無名,使其迷途知返,以「天下」為重。在已練就最厲害的「十步一殺」的劍術且已歷盡艱辛接近秦始皇十步之遙時,卻被陳道明扮演的二半吊子秦始皇,煞有介事的「天下」、「和平」和「黎民福祉」之類的酸腐(統一的大英雄)現代名詞所威懾,為了「天下統一」而放棄刺秦,而秦始皇對其也惺惺相惜,最後在眾大臣「殺不殺」的威逼聲中(可能嗎?面對暴戾的贏政。),不得不下令將這位已臣服並且顧全大局的小英雄萬箭穿身!且不說他們行內人講此劇在手法上借鑑或抄襲了《羅生門》之類的行話,單憑聰明如此的「老謀子」,不會不知道這點淺顯的史實――秦以前中國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建制下的統一國家,而此前的周朝,也不過是以蕞爾小邦,僅靠血緣姻親關係為紐帶的一個邦國聯盟,其地盤也就是從陝西岐山到現在西安附近的沫沫河邊上那麼一丁點兒,很有可能是因其弱小才成為「盟主」的。且不說秦趙著名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一次就坑殺了占當時趙國人口5%-10%的40萬趙國降卒,這種真正意義上的血海深仇,單就劇中要求戰國時代的趙國刺客以「天下」、「統一」或者「和平」這些前衛意識而放棄刺秦,那簡直就是又一出的「關公戰秦瓊」的鬧劇!

秦始皇言之鑿鑿的所謂「統一大業」,用現代話語來講,充其量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王道」野心,兇猛地對其他六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進行瘋狂的侵略和恣肆的吞併!而被侵佔、被奴役的其他六國臣民又何來的「和平」與「福祉」?難怪演到陳道明(我過去過高的估計了這位杜憲的老公,這麼酸倒牙的名詞,虧他也能說出口)假模假式地訓導李連杰時,可能我買到的這張碟是直接在影院盜的「槍碟」的緣故,連現場觀眾戲謔的大笑聲也放了出來!此後,一位僑居美國正返港省親的朋友看完《英雄》即打電話告我:歷來我都認為香港人是全世界城市中對意識形態表現的最遲鈍的人群之一,可在電影院裏當大家看到陳道明大談「和平」、「統一」 時全都轟堂大笑。也好!《英雄》起碼有這麼一種功效――張藝謀終於把大陸和香港的觀眾同時給逗笑了!儘管他過去曾扯着脖子裝傻賣楞地《有話好好說》,也曾幫着大陸頭號笑星趙本山過《幸福時光》,卻都沒把觀眾抓撓笑過。

當時邊看張藝謀的《英雄》,毛澤東在「文革」中寫給郭沫若的那首流傳甚廣的「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雖死魂猶在,孔教名高實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的韻文,便第一時間裏在我的腦子裏衝撞!只是比起那位神精質的狂人,張藝謀更匠心獨具地以商業片的手段,高明地向權勢示好並美化了暴政,同時還聰明地詮釋了主旋律的政治語境――沒有「天子」人民就「要受離亂之苦」,沒有「統一」天下就要大亂,而為了「天子」的威儀或「天下統一」,死上一批賤民是可以忽略不計甚或非常必要的!換而言之此番話可否這樣講:沒有共產黨的統治就會天下大亂?為了「統一」或者「不亂」就應該把坦克開到以人民名義命名的天安門廣場?更應該把在網路上「破壞穩定」的「不銹鋼老鼠」們關進監獄或者坑掉?

簡直是混蛋透頂的流氓邏輯――大欺小活該!強凌弱認命!為了偉大的「王道」目的,犧牲些符號意義上的賤民性命應該!這就是自己的作品《活着》也曾被禁了的大導演的思維邏輯。我真不明白他們這些名流們被人雞姦了還喊着舒服是為了童貞遮羞而裝丫挺的,還是真的被「帝王崇拜」給壓得心理陽萎了!

但就是這樣一部巧妙地把當年老毛的「勸君少罵」推到「勸君少刺秦始皇」(暴政的指代)高度的充滿封建糟粕的片子,卻莫明其妙地在以資本為基礎、以天賦人權為底線價值觀的西方也能大行其道:美國著名權威的《時代周刊》撰文――《英雄》肩負了亞洲電影的希望;《荷里活觀察報》也表示――《英雄》的每一個細節都很宏觀,更滑稽的是美國知名媒體《綜藝時報》竟稱此片――光芒耀眼,美呆了的畫面,強烈的情緒渲染力……更有趣的是「金熊」和「奧斯卡」這兩個西方權威的電影大獎也紛紛將此片入圍列選,這可能是長久以來,唯一的一次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和中共宣傳部文化不謀而合的一次共識與默契!但這也是檢驗西方傳媒的價值體系和上述兩個大獎評委們藝術良心的一次絕佳機會。



電影《英雄》韓國版海報
<>


單就這部片子在香港和西方的不同反響,都有點南轅北轍的味道,套句過去的著名政治術語就叫做「戴着有色眼鏡看問題」。究其原因,前者因為處在港府推行「二十三條」的敏感時期,對此片的極端泛政治化反映當屬自然,而後者則純屬張藝謀獨闢蹊徑地以娛樂性突出政治語境的「虛構」與「誤導」,試想面對一些連鄧小平都不知是什麼人物的西方觀眾,面對螢幕上如此「仁慈、和平」可能還有點「反恐」味道的前衛秦始皇,再加上艷麗眩目的色彩與飛來飄去的打鬥場面,原本就懵懵懂懂的西方觀眾不暈才怪呢。

這就像過去在美國時,我與一位權威的中國問題專家討論中國的基層選舉問題,他好心而固執地認為:既然農民們自己選舉了村長,中國農村就實行了民主了。當我把1995年自己在陝西農村做的一個抽樣調查的結果告訴他――雖然村長是到期限就換,可農村的黨支部書記卻長達 10至20多年都不曾更換,而代表村級政權的大印90%以上都拴在支部書記們的褲腰帶上!可他聽罷仍是盲人摸像似的一臉茫然。

籍此,針對西方和港台觀眾,我只好按照電影《英雄》的邏輯與人物,類比兩個不一定貼切卻也能說明點問題的版本:先說西方版的《英雄》,布殊(飾無名)、貝理雅(飾殘劍)、沙龍(飾長空),此三人相約賭咒發誓,各執長劍相伴去刺殺薩達姆(飾秦始皇)為民除害,結果以「天下」為己任的大英雄薩達姆以「和平」、「天下」、 「統一」為由,說服三位超級劍客棄暗投明,放棄刺殺行動,心甘情願的各自回國,於是乎薩達姆「統一」天下,世界「和平」降臨,各國人民在薩天子的領導下安享福祉?!

而港台版的《英雄》則應該是這樣的:李鵬(飾秦始皇)欲「統一」天下,卻隨時危及陳水扁(飾無名)、董建華(飾殘劍)和何厚華(飾長空)的地盤與性命,三人便相約北上刺李,李大英雄以「統一」發威,三小英雄立即討巧臣服,兩岸四地共用祥和與富足!

其實,我與張藝謀素昧平生,不至於是所謂的「賣石灰的見不得賣白面」式的因妒生恨或挾私泄憤,但我也曾知曉這位鄉黨的幾樁「軼事」,卻也能或多或少地能說明點問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主持一張文史類的報紙,當時我的編輯部主任竟和張藝謀在一塊當過知青,正好我的報上新增開了個「知青歲月」的專欄,為了發行量,就鼓動他寫了篇《我和張藝謀當知青》的文章,其中幾則真實故事令我對老謀子此君刮目相看:一則是剛下鄉不久,當地膀大腰圓的農村青年經常要與這些知青爭強鬥狠,一次又在打麥場上相遇,張藝謀笑嘻嘻地(注意神態)拿起一塊三、四公分厚的土坯,用頭猛地一撞,就撞斷了這塊土坯,農村青年遂驚呼「這個學生娃有氣功」,其狠與猛遂在當地傳開。而更進一步使我了解其「老謀子」外號真實含義的則是,偶然看到的春風文藝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西影大紀實》一書中的一則有關他與前妻肖華的故事:在干縣楊河公社北倪大隊第二生産隊的飼養室里,剛開完知青建團、整團會的張藝謀鼓動肖華――你的政治條件比我優越,但你的身體又不行,你是不可能憑幹活出色而被招工的,只有在下次開團會時你爭取第一個發言表態,給書記留下個好印象,事先我給你寫好發言稿,到時候你背熟就行了……肖華果真依照張藝謀設計的「政治優越」第一批被招工進了興平縣408廠,從此,肖華死心塌地佩服「老謀子」的心勁,事事順從他的安排,以至後來肖華所在的工廠要選送她去上海交通大學學習,入學通知書都接到了,卻被平時一直鼓勵她上進的張藝謀一句「你上大學,咱倆距離就拉大了,雖然你……可是這不是主觀願望能決定的事兒」說的肖華主動放棄了深造。



電影《英雄》海報


一個有着如此強烈而又沈重的成名和投機欲的人,其心勁用來幹什麼還能有幹不成功的?讓我們回到那些被我們忽略了的事實原點,摘下我們的有色眼鏡,一些問題反倒變得簡單了――目前國內一大批像張藝謀一樣的名流們,其頭銜前面的一個重要的字首詞「黨員」或「委員」什麼的往往都被我們忽視了,此點卻大為厲害,而這一稱謂的專業指設則是:下級服從上級,組織利益高於一切;要做合格的螺絲釘……至此,我們就不難理解這部具有「超前意識」的《英雄了》。

而真正的藝術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特立獨行,是對個性生命的彰顯與尊重,是藝術為俗世立法!可恰恰是最崇尚自由民主價值體系的西方,卻把這兩種相悖逆的價值觀混為一談。愛因斯坦有言:面對極權,不表態即是同謀。而那些活躍的老小謀子們,在大陸能吃上政協或人大什麼的官宴,到西方也能端上各種西式大餐――否則就不會有一邊在大陸寫着什麼「反腐」之類頌歌式的電視劇本,一邊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莫言,更不會有大陸中宣部、文化部大力推薦而又被德國的柏林「金熊獎」和美國的「奧斯卡」評委們頻頻提名的《英雄》式的黑色冷幽默了!

一個藝術家式知識份子要完善自己並介入民族精神的提升,其首要條件和前提必須是能恆久地堅持不以任何所謂崇高的理想來犧牲個性生命和個性權利、即「人權高於一切」的價值體系,通俗點講就是要把每一個人都當人,而不是當作一個可有可無的符號。

行文至此,又記起了那篇《我和張藝謀當知青》中的一段文字:烈日似火的黃土高原上,渾身被曬得起了白花花一片汗漬的張藝謀舔着乾裂的嘴唇,由於生産隊裏窮而沒有像樣的騾子,冒天高、上千斤重的麥捆要靠人來拉,老謀子便鑽進車轅里以人代騾地苦掙,而暫時困在車轅里當人騾的他,那會心裏是否謀着「生産隊長」已不得而知。聰明的老謀子眼下卻正鑽在一輛名利雙收的名叫電影的時髦車子的車轅里,從《一個都不能少》的地方向着《申奧》的《幸福時光》裏走來。而他鉚足了勁兒攢出來的《英雄》,則由於招式太過花梢,刺出的那一劍,正好刺在了已開始顯出返祖現象的尾巴骨上。好在騾子是驢和馬的雜交,原本就沒什麼出處。


【編者注】作者簡介:周勍,陝西西安人,作家,民俗研究與口述史學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先後就讀於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和西北大學作家班。曾因參與 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被判刑兩年,服刑期間因「認罪態度惡劣,抗拒改造」等罪名加刑8個月。出獄後繼續寫作,曾任西安倉頡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故事報」總編輯。先後出版《終南山的傳說》(1985年)、《都市的誘惑─脫離戶籍女性訪談錄》(1988年)、《走不出的圓圈》(1995年)、《國內流亡》(2003年)等著作。2004年其著作《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透視》刊載於內地「報告文學」雜誌同年第9期。2006年9月該作品奪得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優勝獎。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新唐人電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122/11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