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福州不明「水怪」 形似水母

「水怪」像水母,每個幾十公斤重。
  

  


  「水怪」表面佈滿「眼睛」一樣的小黑點。專家說,這是真菌形成的孢子囊



  今年6月中旬,福州左海冒出不少外形像水母的不明物體。它們有着圓形的半透明果凍狀身體,體內有紅色的「血絲」,表皮佈滿如「眼睛」一樣的小黑點,幾十天內可以從饅頭大小迅速長到重達幾十公斤,撈上岸後變成膠水一樣的東西。

  本報對此事進行獨家報道後,遂邀請專家實地取樣調查,希望揭開「水怪」的身份之謎。左海「水怪」也引起市民的極大關注。

  昨天,記者聯繫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福建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福建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後了解到,經過4個多月的培養和分析,左海「水怪」逐漸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水怪」成分是什麼

  99.75%是水,乾物質成分是一種未知的粗蛋白

  7月中旬,央視記者和本報記者陪同省農科院專家,在左海對「水怪」進行現場取樣,將部分樣本送往北京的中科院微生物所。

  對樣本進行分析後,專家發現「水怪」99.75%的成分是水,其他乾物質成分是一種未知的粗蛋白。經過48小時培養,專家還驚奇地發現,「水怪」里的細菌數比左海湖水的細菌數足足多出147倍!

  一專家表示,對「水怪」現場取樣時,曾對左海水質進行化驗,發現湖水的pH值高達8.6,「正常湖水pH值應該在7左右,一些工業廢水的pH值也不過8,這裏湖水明顯偏鹼,說明污染較嚴重,可能是有機物過多造成富營養化。」

  省農科院有關專家表示,「水怪」比湖水還「髒」許多,說明「水怪」對細菌有超強的吸附作用,「也許通過研究,我們能了解『水怪』中哪些菌能分泌出『消化』污染物的酶,然後將其用於治理污水。」

  「水怪」怎麼形成的

  三大類微生物的複合體,在自然界極其罕見

  「水怪」到底是什麼東西?中科院微生物所、福建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從它表皮上無數類似眼睛的小黑點上找到答案。專家認為,「眼睛」其實是一種真菌遇到不良環境時形成的孢子囊,裏面孕育了無數個孢子,條件合適就能把這些後代放出去重新生長繁衍。「水怪」體內果凍狀膠狀物是細菌,還有一部分絲狀的可能是放線菌。

  專家表示,微生物分成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等八大類,而「水怪」則是細菌、真菌、放線菌三大類微生物形成的複合體,這在自然界中極其罕見,「目前在特定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小眼睛』周圍已經形成了類似『水怪』的膠狀物,可以證明這點。」

  但令專家不解的是,在查閱國內外大量資料後,至今仍沒找到與「水怪」表皮上相同的真菌。

  體內為何有「血絲」

  其實是被「水怪」的膠狀物吸附的藻類

  昨天,有關專家推測出左海「水怪」形成的過程:一種未知真菌的孢子囊來到左海,遇到富營養化的湖水、高溫等適合生存的條件,就用孢子囊上的鈎子鈎住入水口處的攔網,並開始釋放孢子。孢子落在攔網上,很快分泌出膠狀物,膠狀物含有多糖成分,因此吸引了很多細菌、放線菌。隨着真菌、細菌、放線菌的不斷繁殖,分泌物和代謝物都混成一團,於是「水怪」慢慢長大,變成了一個「大果凍」,由於太重,「水怪」 不得不脫離攔網,最終在水中隨表面張力作用長成類似圓柱體,然後隨波逐流。

  至於市民關心的「水怪」體內為何有「血絲」,專家說其實紅色、綠色的物質都是藻類,它們都是被「水怪」的膠狀物吸附住了。藻類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出來的「食物」正好可以給細菌吃,而細菌的排泄物又可以被藻類循環利用,於是藻類也和真菌、細菌、放線菌共生在一起。

  為啥只出現在左海

  對「水怪」來說,左海是個巨大的食堂

  左海比鄰西湖,為什麼「水怪」只出現在左海呢?有關專家表示,「水怪」的出現與特殊的環境有關,這其中就包括了水質。對於「水怪」來說,左海就是一個巨大的食堂,富營養化的水中充滿了上游運送來的有機物以及人類生活拋棄物,這些都成了「水怪」的食物,因此它們生長迅速。專家說,「水怪」的出現是水質發生變化的一個信號,但左海水質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還需進一步研究。

  採訪中,專家告訴記者,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5℃到30℃,溫度太高或太低它們都無法承受,微生物複合體會瓦解,「水怪會消失一段時間,誰也不知道它們是否會再次出現」。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海峽都市報海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102/10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