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金融危機影響重慶 重慶上百摩配企業面臨停產

海外訂單撤回 



重慶秋田齒輪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    

    

    金融風暴席捲而來,牽動着各行各業的神經。本報開推系列報道,派記者深入調查我市多個行業的生存狀況,以及他們應對危機所採取的措施,以期能對其他行業渡過難關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

  摩配·現狀

    重慶被稱為「摩托車之都」,擁有力帆、宗申、隆鑫、嘉陵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摩托車品牌,基於此產生的壓鑄、齒輪、減震、腳踏板等摩托車配套企業不下1200家,從業人數多達幾十萬,為全國之最,產品除供應本地摩托企業外,還遠銷日本、越南、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這些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記者昨天調查我市摩托車及配套企業發現,部分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已經撤回,不少摩配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據重慶市摩托車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9月份開始,我市的摩托企業進入困難時期,目前有上百家摩配企業面臨停產。

  產品積壓拉斷資金

    大渡口區某摩托車發動機老闆張先生對記者表示,由於錯誤地估計了市場形勢,他在上半年投入大量資金,開足馬力生產了大批產品,現在全部積壓。「按照往年的形勢,9月~12月都是銷售旺季,但今年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由於下游整車企業大量減產,造成了我的產品大量積壓,我還在外面租了個倉庫來堆放產品。現在公司資金鍊已經斷裂,那麼多的產品要銷往何方,愁得我覺都睡不着。」

    像張老闆這種處境的人在我市摩配企業中不在少數,同樣在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的另一位摩配老闆對記者說到:「基於整車企業的減產,我們廠已經減產了近50%,每月銷售額連50萬元都達不到,而此前一般都在300萬元以上。」

    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隨後,記者採訪了重慶摩配企業老大秋田齒輪某高層領導,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秋田齒輪每月的銷售額也減少了10%左右,接近500萬元。」據該高管介紹,「下半年作為傳統的銷售旺季,大多數企業當然會背水一戰,然而金融危機導致全球購買力下降,使這些企業措手不及,摩配企業真正的冬天才剛剛開始。」他認為,金融市場的動盪波及到製造業有一個滯後期,重慶摩配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部分企業客戶單一,受下游企業減產的影響會更為突出,訂單的減少讓企業生產難以為繼,等到年底銀行、機構、個人催款的時候,會直接導致很多企業崩盤。「到那時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有實力的企業也將趁機收購擴張。據我了解,重慶摩配企業目前至少有20%~30%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也就是有兩三百家。」


摩配·個案

    400人工廠每周上班3天

    九龍坡區市民劉建原本是華岩鎮半山村一家摩配廠的車間主任,從9月份開始他便很少去廠里上班了,「去也沒事做,公司訂單少得可憐,存貨都還沒賣出去,工資也拖起發不了。」據劉建介紹,他所在的車間有30多個人,全廠大約200來人,現在大多數工人都已另謀出路。

    據秋田齒輪一位負責人介紹,在今年6月份之前,要招熟練技工很困難,而現在很多技工經常到公司門口查看有無招工啟事。「由於9月份以來,很多摩配廠受下游整車企業減產影響,導致工廠停產或半停產,工廠只能裁員或變相地讓工人回家休息,很多工人也就失業了。」據該負責人介紹,離建橋工業園不遠的一家400多人的減震廠,產品曾出口到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年銷售額都是好幾個億,但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減產超過50%,工人每周只上3天班。而幾個月以前,工廠為了保證生產,還是實行的工人三班倒。

  摩配·影響

    阻擋渝企海外建廠步伐

    重慶秋田齒輪年產齒輪達到1億件,躋身博世、寶馬、雅馬哈等國際品牌的配套體系,是日本本田摩托的最主要配套供應商,目前已佔據中國摩托齒輪近40%的市場,成為世界最大的摩托車齒輪生產基地。

    「公司原本計劃今年在印度和越南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這項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下來。」昨日,重慶秋田齒輪公司總經理鄒代友對記者表示,公司不但暫停了海外建廠計劃,而且還將原來計劃歐美市場8000萬的銷售額減少到3000萬,「趁國際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我們會將重心轉移到公司內部建設上來,狠抓產品質量和新品開發。」

  摩配·縱深

    廣東江門摩企抱團過冬

    作為中國摩托產業三大板塊之一的廣東江門市,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的日子同樣難過。昨天記者從廣東江門了解到,當地的摩托車出口已經出現大幅下滑,企業的平均利潤也將由原來的15%回落到5%左右,江門市經委有關官員對記者表示:「在未來3~5年內,我們希望出口能保持在20%左右,將內銷提高到80%。」該官員同時表示,他們已經開始整合江門6家摩托車整車企業、300餘家配套企業資源抱團作戰,應對金融危機對出口的影響,向國內市場轉移,同時出口戰略向非洲、南美傾斜。

摩配·應對

    宗申奔赴越南挖鐵礦

    繼博賽集團圭亞那開礦後,我市第二家民企正式進軍海外礦產開發。昨日,記者從市外經委獲悉,宗申集團在「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正式和越南方面簽訂了開採鐵礦一事的合作協議,一期投資在5000萬元左右,預計總投資將近一億。市外經委相關人士提醒,在金融危機持續動盪的環境下,渝企走出去參與海外資源性產品合作開發充滿了機會。

    將投8億建冶煉基地

    據市外經委相關人士介紹,在10月23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本土的摩幫大佬宗申集團在正式與越南簽訂了合作開發鐵礦石的協議,一期投資額就達5000萬元人民幣,預計項目總投資將達到一億元人民幣。

    早在今年7月,宗申集團董事長左宗申就在「2008中國(重慶)民營經濟發展論壇」透露,宗申已在越南找到一個上億噸的礦石場。但當時該項目還處於談判階段,並未正式簽訂協議。時隔3個月後,宗申集團越南挖礦終於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對此,宗申方面表示,暫時不想就此做過多宣傳。昨日,宗申集團一高層向記者證實,的確有簽約到越南開發礦產一事,但具體的細節暫時不便透露。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越南不允許礦石出口,宗申只能在當地進行礦石深加工。宗申計劃將投資8億在越南建成生鐵冶煉基地,同時投資1億成立礦石精粉公司。

    對渝企走出去有借鑑意義

    據外經委人士透露,這是繼博賽礦業後,重慶民企第二家進軍海外礦產市場。

    該人士表示,金融風暴導致國際市場信心不足,引發撤資現象,在客觀上形成了投資空當,而這正是有實力的重慶企業走出去的好時期。重慶有實力的企業應瞄準海外資源型企業(如石油、天然氣、礦石等),通過併購手段走出去,為長期能源戰略鋪路,也可着眼本市主導產業,在海外佈局產業基地。宗申集團的此次簽約為渝企發掘金融危機下的商機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博賽集團近日還聯合宗申、力帆、南方集團、隆鑫、重鋼等企業成立了國際礦產開發協會,到全球收購礦產資源,為重慶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摩配企業轉向生產麻將機

    前不久,專為隆鑫摩托做零部件配套的隆之星公司宣佈,正式退出摩托車零配件行業,轉而生產自動麻將機,據該公司的董事長蔣富強介紹,摩配相關行業利潤越來越薄,加之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讓摩配老闆們無心戀戰。

    據悉,一台售價3000元左右的摩托車,利潤只有100多元,而「一台3000~5000元左右的麻將機,普遍利潤都有600~700元」,現有的摩托車行業低迷,導致大部分配套企業產能過剩,設備閒置,這些生產線稍加改造就可適用於麻將機生產。

    而近期同樣從摩配行業轉行的陳老闆告訴記者:「我之前是做摩托車減震的,工廠也有幾百人,但是在如此的市場環境下,我發現再堅持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我在巴國城裏開了一家火鍋店,改行做餐飲了。」據陳老闆介紹,和他一起改行的摩配老闆,還有開洗腳城的和做茶葉生意的。

    業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摩配老闆告訴記者,目前很多企業都因為金融危機而停產,但他們不會宣稱自己停產,因為他們的廠房、設備都在,只要有訂單,就又可以開工,只是讓工人回家休息,有單時再通知來上班,「而這是一個無限期的放假,很多工人再也接不到復工的電話,只好另謀出路,這樣企業也避免了因破產而帶來的員工賠償問題。」

 (記者 梁齡 見習記者 楊雪峰)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027/10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