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著名經濟學家楊帆捲入抄襲事件被政法大學停職

北京晨報
     因捲入同事學術失范事件的糾紛,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楊帆近日被學校要求停職檢查。記者昨天從政法大學有關部門和當事人處證實,一起受到同等處分的還有該校涉嫌抄襲的商學院教授金仁淑。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楊帆表示,目前服從組織紀律不便對此發表評論,稍晚將採取委婉的方式進行解釋。政法大學科研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兩個人處分原因並不相同,學校的決定出發點是「維護學校聲譽和教師的利益」。
    
著名經濟學家楊帆捲入抄襲事件被中國政法大學停職

    
    楊帆教授資料照片
    
    最新進展:校方低調披露處分結果
    
    楊帆遭停職這一消息的直接來源是中國政法大學官方網站,在官網「法大新聞」一個不太起眼的地方提示,10月8日該校2008年第13次校長辦公會議上,對商學院兩位教師作出停職檢查、聽候處理的決定。
    
    隨後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開,新浪的一篇名為《學術反腐鬥士何以被中國政法大學停職?》的博文認為,這表明今年1月所謂「楊帆門」的主角楊帆,和另一位同校博士生導師金仁淑教授之間因後者著作涉及學術腐敗的糾紛正式升級,並從小範圍傳播變成公之於眾。
    
    政法大學負責學術規範事務處理的科研處有關負責人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他正在外地,之前已知道學校正在處理此事。學校的決定主要是出於維護學校學術聲譽、學校聲譽和老師的利益。
    
    這位負責人說,對於學校處分決定的具體原因,他不太清楚。他表示,「金教授應該是學術規範上的問題,楊教授不應該是學術規範的問題。」在學術規範上,兩人的問題不是等同的,楊帆教授「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具體不太清楚」。
    
    該負責人還表示,停職只是暫停行使工作職責,今後還是有可能恢復的。
    
    事件回放:楊帆否認自己曾舉報
    
    據有關媒體報道,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仁淑於2006年6月發表了一部18萬字學術專著,其中10萬字被指和東北師範大學王德君的博士論文雷同。目前法大學風建設委員會已基本認定金仁淑抄襲。
    
    當時政法大學不少人認為,金仁淑涉嫌抄襲一事的舉報者是商學院教授楊帆。據了解,今年3月26日,一個名為「中國政法大學學生打假團體」的組織向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帆反映此書涉嫌剽竊。
    
    有媒體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一份5月23日的文件顯示,金仁淑向政法大學科研處舉報楊帆一稿多投、剽竊研究生論文、學術專著剽竊等5個問題。不過隨後政法大學學風建設委員會審議此事後認定,根據法大的學術規範文件,一稿多投的舉報不予受理;署名為第二作者的論文剽竊查無實據;和某女學生合署名的文章發表在後,楊帆不構成剽竊。
    
    「我沒有舉報金仁淑,舉報信是匿名的,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是誰。」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楊帆表示,作為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接到舉報信後,他沒有包庇,而是直接上報學校,「我做的是職務內的事。」
    
    當事人回應:我沒有影響政法大學聲譽
    
    「為什麼被停職?我不會說,你只能問其他人。」昨天在電話里,楊帆透露,10月8日他接到正式通知,要求兩個星期在家反省,聽候處理。「我還要服從組織紀律,按照學校的意思停職反剩」
    
    「網上的文章不是我寫的,我也一直按照學校的要求沒有對外說停職這事。」楊帆說。
    
    楊帆說,之前他和金仁淑「捆綁懲罰」已有好幾個月,包括教授暫不晉級和取消博士生的招生資格。9月中旬,針對金仁淑的舉報,法大學術建設與學術規範委員會全票認定他沒有抄襲。「當時大家都覺得我沒事了,但這次辦公會開完以後,不但沒有解脫我,反而更重了。」
    
    針對外界所傳,因為兩人的糾紛影響政法大學的聲譽,結果同等挨罰。楊帆對此直言,自己沒有影響政法大學的聲譽,「誰抄襲誰影響」。據悉,今明兩天他會用一些委婉的方式進行說明。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年初楊帆因與一名在他上課期間欲擅自離開教室的女學生發生肢體衝突,而被稱為「楊帆門」的事件,可能是處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昨天記者試圖採訪停職事件的另一位當事人金仁淑,由於正處周末,最後沒有聯繫上。
    
    晨報記者 羅德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京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013/10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