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支持馬侃 聯盟起用總部辦公室拉選票
美國總統選戰日趨激烈,兩黨全國代表大會將相繼登場前夕,全美華裔支持馬侃聯盟20日在洛杉磯為總部辦公室舉行啟用剪綵儀式,從這裏凝聚旅美華人居於關鍵少數的選票,在11月將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馬侃送進白宮。
台灣中央社報道,啟用儀式由全美華裔支持馬侃聯盟主席蘇順國、秘書長姚其川共同主持。面對來自僑社的道賀人潮,曾經擔任台灣省議員的蘇順國說,華人在美國居於關鍵少數的亞太族裔中擁有過半數的選票,如今在競爭激烈的大選不但不能缺席,更要相互聯絡和增加投票率來影響選舉的結果,讓主流人士重視這股參政的力量。
談到支持馬侃的動機時,蘇順國表示,馬侃一度在越南戰場被俘,後來成為越戰英雄,他的不屈不撓和超乎常人的勇氣,令人相信他會是美國的傑出領袖。他接着指出,馬侃過去二十四年在國會擔任聯邦參議員的經歷,不僅問政經驗豐富,更是外交、國防事務的專家,這些優點都讓人相信他是適當的總統人選,因此聯盟在未來兩個多月會經常舉辦助選活動,鼓勵華人踴躍支持他。
作為這一自發性團體的主席,蘇順國下午將偕同副秘書長謝宗煌趕到三藩市,晚間將會合當地僑領張啟智一起宣佈全美華裔支持馬侃聯盟北加州分會成立。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他也將馬不停蹄的到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賭城拉斯韋加斯、德州休斯敦,以至於中西部的芝加哥、東岸的紐約、波士頓等地繼續成立分會,希望結合全美各地華人,尤其是來自中華民國的旅美僑胞,展開為馬侃拉票的一連串助選活動。
**********************
麥凱恩和奧巴馬各自爭取華裔選民
洛杉磯 2008年8月6日 |
![]() |
支持麥凱恩全美華裔聯盟成立 |
華裔選民在美國總統大選當中成為爭相拉攏的對象,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競選總部最近聘請華裔蘇思睿擔任亞太裔方面的總協調人,並在最近陸續成立亞太裔支持聯盟和全美華裔支持聯盟,造勢頻頻。民主黨方面也已有亞太裔支持進步的組織,預計在八月底民主黨大會融合初選的裂痕之後,會有更多積極的動作。
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一度民調接近,亞太裔選民又成為關鍵少數,雙方陣營都加緊拉票,亞太裔當中人數最多的華裔也成為拉攏的重點。
![]() |
蘇思睿出任麥凱恩競選總部亞太裔總協調人 |
共和黨方面,曾在布希政府出任國防部中國台灣事務科長的蘇思睿( Peter Su )最近出任麥凱恩競選總部亞太裔事務的總協調人,立即在全美各地亞太裔社區掀起成立助選組織的風氣。蘇思睿說:
「我最近加入麥凱恩總統競選總部擔任亞太裔和亞太裔社區總協調人,大家有甚麼意見歡迎跟我聯絡,也歡迎亞太裔人士給我們支持。
雖然幾次總統大選共和黨都沒能在加利福尼亞州獲勝,但是因為眾多亞太裔人口聚居在加州,蘇思睿認為在新聞造勢方面仍是兵家必爭之地。」
最近共和黨人已陸續成立爭取美籍華人和亞太裔支持麥凱恩的聯盟。8月16日在南加州麥凱恩和奧巴馬將有一場政見會,華裔共和黨人也會大力協助造勢。
![]() |
全美華裔共和黨加州共同主席蘇順國 |
能說普通話和台灣話的蘇思睿在競選總部擔任要職,共和黨加州華裔主席蘇順國說:
「可見麥凱恩對我們亞太裔的重視和對我們華人的友善和重視的程度。我們這個組織各個社區的領袖加入以外,美洲中華會館聯誼會秘書長黃金泉昨天宣部成立全美傳統僑社支持麥凱恩聯盟,由他出任主席,要邀請全美各地的中華會館主席擔任共同主席。我們也要成立婦女聯盟、青年團聯盟,我們要從三藩市到紐約,波士頓到芝加哥到休士頓,所有華人聚居的地方我們都要去成立華人支持麥凱恩的聯盟。」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北嶺分校經濟教授姚其川也認為奧巴馬言詞閃爍讓人不放心,他說:「越來越多美國人很不放心奧巴馬做總統。」
薛瑞福和卜大年為麥凱恩競選擔任亞太事務外交政策策士,6日也到洛杉磯向亞太裔共和黨聯盟解說麥凱恩未來的亞洲政策走向。
民主黨方面已經有奧巴馬的支持者成立了『亞太裔支持進步』( Asian Pacific for Progress )的組織,在初選之後每周都有電話會議拉攏希拉里.克林頓的支持者,8月21日還會有茶會讓雙方見面互相認識,希望月底在丹佛的民主黨大會能成功融合初選造成的裂痕。
希拉里的支持者加州稅務委員趙美心等多人曾在月前奧巴馬的妹妹來加州訪問時,也表態改為支持奧巴馬。趙美心說,加州初選有75%的亞太裔是支持希拉里的,但是在經過一段『生氣期』之後,還是會團結支持奧巴馬勝選。
![]() |
陳介飛支持奧巴馬 |
選戰一開始即表態支持奧巴馬的哈仙達學區教育委員陳介飛 ,對奧巴馬和麥凱恩民調一度接近並不擔心,認為是麥凱恩負面廣告攻擊所造成一時的效果。他也不擔心希拉里如果不能成為奧巴馬副總統搭檔會有負面影響,因為他相信希拉里一定會在奧巴馬的政府當中擔任重要的角色,而民主黨成員也都明白必須團結才能勝選的道理。
至於共和黨陣營起用能說中文的華人統籌亞太裔的競選事務,陳介飛認為奧巴馬陣營也應該做,他說:
「因為講中文的華人和亞裔人在美國是很大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亞裔的選票一定要爭取華裔美籍和台灣裔美籍人士。現在麥凱恩的競選已經開始有更多的行動,奧巴馬競選也應該把目標放在講中文的選民上面。」
*************
奧巴馬陣營支持共產黨提出的"一個中國"政策
VOA:美民主黨稱支持一中與台灣關係法國會 2008年8月18日 |
民主黨由186位成員組成的民主黨綱領委員會最近在舉行會議,起草政策綱領。綱領草案指出,在台海議題上將繼續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關係法,並且支持兩岸議題和平解決,而解決的方式符合台灣人民的意願以及最佳利益。
![]() |
奧巴馬外交政策顧問蘇珊.賴斯 |
民主黨政綱委員會負責起草政策剛要。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家米德偉表示,雖然最後定案的黨綱代表整個民主黨,但是不會和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生牴觸。
民主黨的政綱草案指出,「我們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關係法,將繼續支持兩岸議題在符合台灣人民意願與最佳利益的情形下和平解決。」草案還表示,美國將繼續跟中國交往,解決氣候變化、貿易、以及能源等議題;美國將繼續鼓勵中國採用市場經濟,提倡人權,包括言論、新聞、集會、宗教以及使用互聯網的自由,確保中國勞工以及藏人的權利。
*台灣官員:修訂版本更明確*
台灣駐美官員告訴美國之音,最近修訂的草案版本跟之前的版本相比,在台海問題上有了更明確的說明。8月7號,有美國媒體刊載草案的初稿,其中有關台海的部分僅僅指出,「我們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將繼續支持兩岸議題和平解決。」
四年前,美國民主黨代表大會所通過的黨綱並沒有提到台灣關係法,當時曾經引起台灣一些媒體的關注。
*民主黨七大目標*
參議員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顧問、目前擔任布魯金斯學會資深分析家的蘇珊.賴斯(Susan Rice)15號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在外交與國家安全方面,民主黨政綱草案列出七大目標。
她說:「民主黨黨綱的草案包含7大目標:第一,負責任地結束對伊拉克戰爭;第二,打擊基地恐怖組織與暴力極端主義;第三,確保恐怖分子不會獲得核武器;第四,重振美國軍力與支持退伍軍人;第五,加強跟他國的夥伴關係以提倡共同安全;第六,強化民主與發展;第七,促進能源安全與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美國民主黨將從25號開始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Denver)舉行將近一個星期的黨代表大會,會中將討論並且通過民主黨政綱。最近公佈的草案版本將近60頁,其中外交政策的部分長達16頁。
**********************
美國共產黨網上吸納黨員 支持民主黨走馬列道路
2008年08月19日 16:33 來源:青年參考
今年7月22日,美國共產黨發表聲明,讚揚北京奧運會代表了美共的奮斗方向:數百個國家的人民為了一項共同事業團結在一起。聲明中說:「205個國家和地區(實到204個)將參與奧運會,其中有不少正相互衝突:伊拉克與美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但是這些國家將為一項和平的事業走到一起來。」
那麼,在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共產黨處境如何?該黨有何主張?
堅持走馬列道路
在美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有着悠久的傳統。19世紀7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親自參與創立的「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的總部曾設在美國。美國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美國社會黨成立於1891年。1917年十月革命後,在列寧的號召下,1919年美國社會黨的左派建立了美國共產黨。
20世紀40年代末,美共遭到美國政府迫害,該黨被指責為蘇聯的反美工具,不少黨員被逮捕。但美國共產黨後來還是在黑人民權運動、工人運動以及和平運動中作出了貢獻。
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但美國共產黨反對「民主化」和「公開性」,蘇聯於1989年切斷了對美國共產黨的支持。1991年,美共開會討論蘇聯解體是否意味着列寧主義已過時,但大多數黨員要求堅持馬列主義路線,少數傾向社會民主主義的黨員分裂出去。在美共目前的黨綱中,仍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革命」、「民主集中制」。但黨章號召「和平演進到社會主義」,規定「鼓吹、提倡暴力和恐怖主義」的黨員,將被開除出黨。
大選中支持民主黨
目前,美國共產黨是一個合法的全國性政黨,其總部設在紐約市,該黨現在的領導人是全國主席薩姆•韋伯(Sam Webb),約有1.5萬名黨員。美共的宣傳刊物是《工人世界周報》、月刊《政治事務》和該黨官方網站(其網址是:http://www.cpusa.org/)。2006年11月30日~12月8日,薩姆•韋伯曾率領美國共產黨代表團訪華。
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美共支持民主黨,其理由是「一位非洲裔美國人和一位女性爭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這表現了美國民主的巨大進步」。
該黨還抨擊麥凱恩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認為他們代表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利益,美共提出了自己的競選綱領,其競選口號是「民眾比利潤更重要」!美共表示,雖然此次競選支持民主黨,但民主黨並非真正的左派,美共希望以後能團結左派政治力量,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第三種力量,參加以後的總統大選。
要求普遍醫療保險
美國共產黨承認,由於資產階級長期的反共宣傳,反共主義早已成為美國政治文化的一部分,美國目前的政治力量對比還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
因此,該黨黨綱第6條第3款規定,現階段該黨的任務是「為實現工人階級的團結而鬥爭,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壓迫和大國沙文主義,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反對任何形式的男子優越論和對婦女的歧視,反對對同性戀者和變性人的歧視」。
美共還要求立即實行普遍的醫療保障,立即實行每小時12美元的最低工資制度。在國際事務中,美共反對伊拉克戰爭和美國的其他武裝干涉行動,反對自由貿易協定。
吸納黨員不分國籍
美共並不反對三權分立的美國政體和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而認為可以在這些制度下進行鬥爭,反對大資產階級。
美國共產黨的黨綱規定,居住在美國、年滿18歲的公民,無論性別、國籍、種族、民族和宗教信仰,都可以採用向美國共產黨的任何一級組織或任何一個黨員寫信的方式,申請加入美國共產黨。收到申請信的黨組織或黨員,應立即把信件轉交申請人居住地的黨組織,黨組織應儘快開會討論,並派人聯繫申請人。在確認申請的真實性和申請人不會給黨組織造成危害之後,黨組織將通知申請人,他/她已被接納為美國共產黨的黨員。
有意思的是,美共「與時俱進」,申請入黨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交申請。筆者認識的一位中國留學生,現在正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讀書,他今年8月初在互聯網上申請加入美國共產黨,不到10天就獲得批准,並開始繳納黨費。他對筆者說,根據美共黨綱,美共的基層組織是俱樂部,他很快將參加俱樂部的活動,討論馬列主義、黨的政策及其他黨員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並發起黨的活動。美共俱樂部活動的形式很多,他即將參加的活動是俱樂部主辦的烤肉聚會。(本報特約記者 孫力舟)
***************************
注意!有這樣一個大陸人在奧巴馬身邊
奧巴馬
已創下11連冠的奧巴馬如今氣勢如虹,一些原本支持希拉里的亞裔選民也出現一絲猶豫。而作為奧巴馬競選團隊亞裔事務顧問的薛海培,正在與其他競選志願者一起走進華人社區,並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為這名非洲裔總統競選人拉票。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第一次看到奧巴馬對亞裔社區的爭取,是通過一封農曆新年賀信,而起草者便是薛海培。身為「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的薛海培,在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團隊中嶄露頭角,深諳美國國會事務和競選運作。
組建「美中工作小組」
薛海培近日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談到奧巴馬的對華政策時,他特意向記者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2006年1月,奧巴馬出任參議員第二天,便與共和黨參議員科爾曼組建了一個「參議院美中工作小組」,打算通過全面美中接觸和對話發展兩國關係。儘管小組成立後不久,奧巴馬便投入競選總統的準備工作,但薛海培表示,這一舉措說明他對中美關係的重視。薛海培說:「這符合奧巴馬競選綱領的外交政策核心,即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把重心轉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其一是由於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長態勢,其二是由於他認為這裏存在不少美國外交政策中面臨和潛在的熱點問題。」
奧巴馬對亞洲的重視有跡可尋。薛海培指出,奧巴馬去年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其外交政策概述時寫道,「隨着中國崛起,日本和韓國也嶄露頭角。我將致力於在亞洲形成一個更有效的框架,不僅限於雙邊協定、不定期峰會和諸如朝鮮問題六方會談這樣的特別會談,我們需要和東亞國家建立一個綜合機構,促進穩定和繁榮,幫助解決跨國危機。」
認為中國是競爭對手
在薛海培看來,由於奧巴馬外交經驗不多,與中國還沒有過直接接觸,所以在競選演講和辯論過程中,確實沒有在中國問題上多作文章。不過,記者注意到中國玩具安全曾引起奧巴馬特別關注,他曾反覆強調要加強對進口玩具質量的檢驗。此外,他還敦促提高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等。薛海培說,奧巴馬在一次電視辯論中曾這樣說道,「有目共睹的是,中國正在崛起,他們不是我們的朋友或者敵人,而是競爭對手。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確保與他們擁有足夠的軍事聯絡,並在其他方面建立足夠聯繫,以便我們保持(亞太)地區穩定,而這也是我擔任總統以後的計劃之一。」
年少時就接觸到中國文化
據薛海培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奧巴馬出生於擁有大量亞裔群體和亞洲文化特點的夏威夷,又隨家人在印尼度過少年時期,從小受到亞洲思想和氛圍影響。其親戚朋友中也有不少亞裔人士,因此奧巴馬自稱「亞裔中的一員」。就這一點,奧巴馬的華裔妹夫吳加儒擁有發言權。他在接受美國《世界日報》採訪時說,奧巴馬少年時期在印尼接觸到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文化,深受亞太和其他多元文化薰陶。為了幫助奧巴馬得到亞裔選民了解和支持,吳加儒夫婦還在網上開博客,用中文介紹奧巴馬政見。
從政治理念上看,奧巴馬強調團結兩黨,改變華盛頓政治大環境,符合大部分在政治上持溫和中間立場的亞裔選民觀點。此外,他希望通過國際間合作重建美國聲譽和政治地位的看法,也與亞裔人合拍。
尚未優先動員亞裔選民
薛海培認為,如果一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當選,「入主白宮的種族藩籬便會被打破」,對於華裔提高社會和政治地位也有積極的影響。包括薛海培在內、來自全美各地的幾十名亞裔幕僚,已經組建了奧巴馬競選全國亞裔顧問委員會,並正在積極向奧巴馬提議面向亞裔做一次競選演講。「在競選過程中,我發現,奧巴馬被競爭對手稱作『幼稚』的外交政策觀點,反而成為在亞裔社區的最大賣點。以實力而非武力、以合作而非戰爭解決國際爭端,格外受到他們的歡迎。」薛海培說。此外,奧巴馬在伊利諾伊擔任州參議員時,憑藉促成通過保護和改善移民權益的法案,也爭取到更多亞裔選票。
薛海培也承認,由於競選時間和資源有限,奧巴馬的競選團隊並未將經費和人員優先用於動員亞裔選民,畢竟他們在民主黨參與投票的選民總數中不到1%。然而,他強調,半數以上屬於民主黨選民的亞裔,依然不失為一張重要「王牌」。
**********************************
重慶崽兒薛海培 「我幫奧巴馬打選戰」(圖)
2008年06月06日09:12 重慶商報
薛海培
(文章內容節選)
對華政策
奧巴馬很亞洲化
記:請評估一下奧巴馬和麥凱恩的對華政策。
薛: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我先來說說奧巴馬。首先,他沒有更多的履歷可供我們評說或判斷。我選擇加入他的團隊,部分因為如果他來當美國總統,對中美關係會帶來好處。我們可以通過一件事情來判斷:當他剛進入美國參議院時,他立刻和一名共和黨同事建立了「參院美中工作小組」以便促進美中之間更好的交流。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而且,你不得不了解,他年輕時的大部分時間,要不就在夏威夷和美藉華人居住在一起,要不就乾脆住在亞洲。他的世界觀很亞洲化。實際上,我經常說在競選中,他的亞洲人的一面比黑人的一面表現得更突出。他將會是第一個能夠也願意「跳出盒子」思考的美國總統,換句話說他將會也願意從一個非美國人的角度觀察問題,他將用更國際化的視覺來看待美國問題、中美關係和美國外交政策。
另一個能顯示奧巴馬的政策對中國更好的例子在於他對奧運會的友好態度。
就麥凱恩來說,他確實有很深的資歷。在許多方面,他是一個溫和派甚至獨立的共和黨人,這為他在這個國家掙得了許多尊敬。然而,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上,他卻不那麼溫和,甚至表現得更像傳統的共和黨人。他和奧巴馬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對外政策和國家安全問題上。我擔心麥凱恩當選總統後,將會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外交政策,他被我們稱為「一隻防備的雄鷹」,但是在經濟問題上,他將比奧巴馬採取更合作的態度對待中國。
對華政策不會有重要改變
記:2006年1月,奧巴馬和共和黨參議員科爾曼組建了美中工作小組,關注中國在地區和全球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發揮的作用及對美國影響,如果奧巴馬真上台,您認為對華政策會發生哪些變化?
薛:奧巴馬在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上將不會作重要改變。中美關係的基本要素和基礎已經確立。有利的是在民主黨的管理下,你將會越來越少看到那些典型的共和黨人和那些企圖牽制中國的人。和他一起合作,中國將會有更多的空間。然而,在經濟領域中國將會面臨更艱苦的時期,這需要中國方面作出一些提高,比如說貨幣改革(目前中國這方面做得很好)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在這方面中國還做得不夠好)。我非常擔心中美貿易關係的前景,因為糟糕的中美貿易關係也將會惡化政治和戰略合作關係。另一個中國需要更加注意的方面是怎樣教育那些所謂的「憤青」以及那些激進的民族主義者,這些人對中國是非常不利的。
本版文字均由記者 王洪波 采寫 毛丹 蔣明靜 王洪波翻譯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這筆捐款系由該會與北卡州華人社團華聯(CAFA)、華協(TACAS),以及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杜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華星報和四所研究三角地區中文語言學校共同舉辦「女子十二樂坊」音樂會為颶風賑災義演而募得。
薛海培表示,農曆新年對華裔、韓裔、越南裔等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親友闔家團圓,共迎新春。在喜慶之時,在這個種族多元的大家庭里,還有許多人無法與家人團聚,不能共享一頓豐盛的晚餐,災民仍住在臨時帳篷里,因而願以華人社區的名義,在春節之際,向美國大家庭捐贈一份微薄的心意。
紅十字會負責人感謝華人社區在過節日之際對災民的慷慨贈捐,並請該會代表轉達紅十字會對全美華人的春節問候,同時期望未來繼續與華人團體合作,進一步擴展紅十字會在少數族裔社區中的工作。
(華聲報)
*****************
**********************************
此人在中共鳳凰衛視網站的博客文章: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39204.html
從CNN事件看海內外華人的抗議浪潮
發佈於:2008-05-08 15:01
3.14 西藏事件以及其後發生的暴力阻擾奧運火炬傳遞,深深觸動了每個中國人的神經,也反映出西方對崛起的中國的疑慮甚至偏見。中華民族百年積弱,此值中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奧運盛事理應全球同慶之時,西方的反映卻是我們沒有想到。一時間,海內外華人反西方情緒高漲,抗議之聲不絕於耳。海內外華人一致認為西方媒體,尤其是CNN對華有極大的偏見。在此,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CNN在此次報道中國時人們常提到的兩起新聞事件,以期對今後處理類似問題,對還會發生的中西方價值衝突有更理性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