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臉譜「新氣象」—官媒借國外輿論歌功頌德

作者:

中國四川發生強烈地震後,官方媒體一改長期以來、特別是3-14事件以後,一直妖魔化西方輿論的做法,突然轉而利用以西方為主的外媒,連篇累牘地選擇人家的表揚性文稿歌功頌德,具有借洋人之口裝點門面,刷新合法性的明顯意圖。中國經濟網刊發《外國媒體稱讚中共政府應付災害有進步》的文章,文章借韓聯社5月13日說:中國領導層應對大型災難的態度發生變化,中國領導層採取了坦誠、沉着的應對方式,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借英國《金融時報》5月14日社評《中國迅速救災令人欽佩》說,中共政府對四川地震的迅速反應令人欽佩;借美國《拉斯韋加斯太陽報》5月14日文章說,中國快速反應處理地震災害快速動員救援隊伍前往受災的四川省說明,中國領導層把實施最有效的救災措施作為頭等大事。新華網北川(四川)記者黃堃、周相吉、張宋紅5月15日報道稱:「大量外國媒體記者到達在汶川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的北川災區,在實地見聞後,他們紛紛稱讚中共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抗震救災工作。」文章借美國CNN記者JohnVause說,地震災情讓人看了傷心,但是中共政府、軍隊等有關部門的快速反應讓人印象深刻;借荷蘭國際新聞電視台記者瑪萊雅之口說:溫總理已經到了現場,我覺得是非常好也非常快。中國新聞網5月19日則刊文《外國媒體:中國軍隊救災中第二次長征受世界稱讚》,又借外國媒體稱讚災難後中國開放透明。

近三天兩來,官方一面封殺網民對其搶險滯後與校舍坍塌的問責與批評聲浪,一面更是加強了利用海外輿論塗脂抹粉工程。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特刊發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連日來,外國媒體積極評價中共政府和人民展開的抗震救災工作》,文章借路透社在22日的報道中說,中國對當代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作出的最初反應迅速而廣泛,且規模空前,中國領導層感知災難的能力以及幾乎在同一時間展開大規模救援行動的魄力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同情;借波蘭《選舉報》23日發表題為《四川喚醒了中國人民》的文章說,汶川地震使中國人緊密團結在一起,使中國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齊心協力、努力互助;借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中國領導人不僅常懷憂民之心,在災難面前,更是身先士卒,體察民心,體恤民情,順乎民意;借德國《時代》周報22日刊文說,中國領導人和媒體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的表現引人關注,在救災過程中顯示出高度文明;借法國《解放報》22日發表文章說,在舉國上下群情激昂的感召下,數千名中國志願者奔向遭受地震災害的四川,他們當中有請假的職員,有大學生,還有教師,所有人都動員起來。

還有今晚報數字報刊的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此文章稱:中國四川發生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後,外國媒體近日紛紛發表文章,讚揚中共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災工作積極有效,信息報道公開透明,並相信中國人民有能力重建美好家園。該文借美國媒體說:中國是一個有活力的國家;借葡萄牙媒體說:震災檢驗了中國領導層能力;借英國《每日電訊報》說:中國人展示熟練處理危機能力;借哥倫比亞《時代報》說:中國可以作為其他國家榜樣;借《新西蘭先驅報》說:奧運選擇在中國舉辦是對的;借印度尼西亞《國際日報》說:中國救援行動值得各國學習;借法國《歐洲時報》說:廢墟中站起的是大寫的「中國人」;借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說:中國在災難中成長起來了;借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5日的文章說,四川汶川地震震撼了全中國的人心,也震出了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借韓國《朝鮮日報》說: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凝聚力;借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說:中國對地震沒有任何掩蓋隱瞞。2008年5月26日黨媒新華網刊文《外國媒體積極評價中共政府和人民為抗震救災所作的努力》文章,並刊發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美國《時代》周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和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分別發表文章,充分肯定中共政府和人民在抗震救災中的各種積極努力。中國新聞網2008年5月26日則刊文《美國世界日報社長:這一次,中國形象完全改變》,讚揚中國。中央電視台四套更是在「關注汶川地震」特別節目重點推出《外國媒體稱讚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抗震救災》主題,藉助聯合國秘書長高度讚揚中共政府抗震救災工作(播放2697次);借一些外國媒體肯定中共政府抗震救災反應迅速(播放2565次);聲稱中共政府應對四川大地震獲得國際社會普遍好評(播放642次);借海外媒體稱讚中國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播放3023次)。

此外,環球時報則借外媒自贊國內官辦媒體: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10天裏,中國媒體迅速進入災難現場,不斷發出及時準確的報道。曾被視作不夠專業的中國媒體以全新的面孔出現在外國同行的面前。文中借《澳大利亞人報》題為《大災難改變了中國的臉》的文章在介紹完奧運火炬傳遞和西藏騷亂帶來的緊張情緒後寫道:「突然間,形勢改變了,每個人都大吃一驚,包括指導媒體的人。這種改變是朝好的方向發展的,這是一個廣泛的共識,儘管有一些記者稱他們又感受到一種回潮。」環球時報記者李宏偉、梁旭稱:中國媒體此次的多樣化報道得到了西方同行的讚賞,並藉助金燦榮教授的話說:「西方社會對中國人民一直以來就抱有好感。通過這次地震救災,西方媒體也看到了真實中國人民所表現出的勇敢和善良。但西方社會對於包括媒體在內的中國精英階層(政、商、學、媒等)的認知度就不是很高,國際社會認知度較低。地震發生後,西方媒體對中國精英階層的好感提高了。西方媒體作為一個有着自己職業操守的專門行業,會把真實的中國展現於世人面前。」

然而,就在不久前,中國官方媒體還充塞着大量攻擊西方媒體文章,如大有官方背景的人聲稱:「西方媒體極力散佈對中國的敵視,深深誤導西方居民,中國對外的新聞傳播工作應當加強,讓西方民眾了解真相。」這些反西方媒體的言論大大刺激了一些國內網民發出:「全世界華人行動起來,向敵視中國的西方傳媒,政治惡霸開戰。」

此據大公網訊消息,北京「駐華外國記者協會」不久前曾批評,中國攻擊西方媒體,以及違背奧運承諾,限制採訪自由等作法,有製造敵視外國記者環境的危險。駐華外國記者協會稱,距北京奧運倒數計時僅有一百天之際,中國所發起敵視外國媒體的運動,可能毒害對待海外媒體的氣氛。該協會稱:「網絡和國營媒體發起反對西方媒體疑似偏頗報導西藏騷亂及其後續消息,在這項運動期間,至少已有十名駐華外國記者收到匿名死亡威脅。」自從西藏發生「3、14」事件以來,中國官方媒體上就充斥詆毀西方政要和媒體的文章。在黨嚴控下「一面倒」輿論帶動下,國內民眾仇藏排外情緒高漲。如東方網發表作者姚明綺文章稱:西方媒體惡炒中國對非援助、惡炒「中國拉高油價」、惡炒「中國糧食危機」、惡炒我軍黑客攻擊傳言,現又惡炒「西藏問題」和北京奧運。可以說,中國人已經對西方媒體無所不用其極的報道深惡痛絕,並利用網絡開始反擊它們在「客觀公正」外衣遮掩下的不公和敵視。

才僅僅幾天的時間,中國官媒對待西方媒體的態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真可謂攜洋人以自重。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中共官媒對待外媒的功利主義態度,那就是:沒有確定的道德判斷,只有確定的利己需要。

西方媒體對華報道的角度,代表了他們在西方文化視野下對中國社會的獨立評價。他們所關注和報道的內容,的確是今天中國社會發展正反兩方面的(儘管他們有時也會被表象所欺騙或誤導)事實。可見他們不存在「一貫的框架和偏見」。西方媒體對中國人民抗擊災難的讚譽與政府點滴進步的肯定,如果能成為我們這個國家深刻反思與自我批判的契機那應當是件好事。然而,如果官方僅僅利用西方媒體的積極報道為自己臉上貼金,而拒絕利用西方媒體這個開放的平台暴露出的更多問題,那麼今後必將還會面臨西方輿論毫不留情的批判。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自由聖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529/8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