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江澤民祖籍工程」四大特色

2008年4月下旬,因朋友成全,一個600多人的旅遊團將我帶到江西婺源縣江灣。離江灣十多公里,就見到一個橫跨公路上空的巨大廣告牌,上面有大笑着揮手的江總書記,有其親筆題寫的「江灣」兩個紅色「江體書法」。一路上朝聖的車流來來往往,浩浩蕩蕩,大巴小轎,連綿不絕,寬廣「高速」的國道也常常堵塞……一些剛剛去過韶山的遊客說,如此景象,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江灣志在超韶山」。

蕭江氏族偉大的宗族復興



「蕭江祠堂」(又名永思堂)外景

到得江灣,果然不凡,但見代表江總書記祖居的「蕭江祠堂」(又名永思堂),佔地3060平米,建築面積1834平米,比之早期「韶山工程」低矮的「毛澤東舊居」和「毛家祠堂」,高大豪華,帝勢森嚴,頗有真龍天子氣象;其所用木材,皆從馬來西亞進口名貴貝殼杉,所用青瓦,皆是蘇州御窯特製,所用石材,皆出自名山;且背依蒼翠若滴的風水寶地龍口山,前擁萬眾歡騰廣場,左有大紅燈籠仿古街,右有「出將入相」古戲台;一對奇大雄獅分鎮大門左右,讓人似乎不斷聽到:「威武……威武……」

花費三千多萬元的「蕭江宗祠」空空如也,並無什麼歷史文物,只有一幅《江灣蕭江大宗支系圖表》的族譜圖分外吸引人。導遊指着這圖表向遊客高聲介紹——



《江灣蕭江大宗支系圖表》

蕭江宗祠 ,又名永思堂,始建於明朝萬曆六年,後毀於太平天國戰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革期間又被拆毀。蕭江宗祠曾被譽為江南七十座着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二00三年九月,在省政府支持下,由婺源縣「舉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第三次重建。今日蕭江宗祠以其建築規模宏大、佔地面積廣,雕刻精美,建築材料考究,為國內所罕見。

江總書記2001年5月30日親臨視察、尋根問祖的江灣村,地處山水環抱的河谷地帶,東有靈山,南有攸山,北有後龍山,乃千古風水寶地,這裏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文風鼎盛、群賢輩出,孕育出明代戶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清代着名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村人着述88種,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書鄉代表。

江灣村江氏的先祖本姓蕭,稱「蕭江氏」,是西漢初宰相蕭何的後裔。到了唐代,這一支派中的蕭瑀、蕭嵩、蕭華、蕭復、蕭俛、蕭置、蕭仿、蕭遘相繼出任宰相,史稱唐朝蕭氏「八葉宰相」。唐朝末年,蕭遘為僖宗帝的宰相,死於「朱玫之難」。蕭遘之仲子蕭禎時為江南節度使,因父蒙難而隱居歙縣篁墩,因「念先世從北渡江而來,遂易蕭姓以為江氏。凡江氏宗於蕭者,此其鼻祖也。」自蕭禎「指江易姓」後,江禎即為蕭江一世祖。傳至八世祖江敵遷居江灣。

在遠古,「蕭江氏」是「天潢之派」,姓子姓姬,其祖先帝嚳公是與堯舜並稱五帝的帝王。因此,江總書記的遠祖就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可以說,江澤民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源遠流長,根基深厚,是蕭江氏族偉大的宗族復興!……



永思堂前的遊人

對「韶山工程」的模仿與超越

也有導遊說,「江灣工程」是對「韶山工程」的模仿與超越。江澤民是唯一曾兩訪韶山的國家領導人。

1991年3月11日,「登基」才一年多的江澤民就專程拜謁了韶山,極其細緻地參觀了所有展出,取得了指導建設「江灣工程」的經驗。在毛主席小時候游泳的池塘,江澤民感嘆郭沫若曾說毛主席「小時游池塘,老年游長江」;面對毛澤東故居中的神龕,江澤民笑着說:「(原來毛主席小時候)初一、十五的工作是供佛。」在「毛澤東同志青少年時代」陳列室里,江澤民對毛澤東讀過的《詩經》、《論語》,特別感興趣,似乎悟到了毛澤東的骨子裏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雖然為毛澤東陳列館題寫了「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但重點在於研究如何「青史留名」——江澤民來到毛澤東故居附近山地植了兩棵樹:一棵光葉白蘭和一棵龍柏,江澤民說:「這兩種樹很好。一個世代留芳,一個萬古長青。好!」最後,江澤民不顧疲勞連夜參觀了滴水洞。

1993年12月20日,江澤民再次專程來到韶山,為毛澤東銅像揭幕,基座上,是江澤民專門題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金光大字。

人們可以看出,今天的「江灣工程」在許多方面借鑑了「韶山工程」,非常注重風水寶地、帝王根源的形象——「韶山工程」背靠龍頭山,有五帝神話傳說:相傳舜帝南巡至此,命宮娥使女奏《韶樂》,「音召鳳至」,故名韶山。於是讓人隱約感到韶山自古有帝王之根,毛澤東能當一國之主不僅僅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創舉,更因為「韶樂已停尚有村」,毛澤東出自舜帝寵幸之地。而「江灣工程」則背倚龍山口,其祖先帝嚳公乃黃帝曾孫,有與堯舜並稱五帝的神話傳說,帝嚳之子契公之三十代即推翻夏朝開創商朝的成湯,「江灣工程」證明其乃三皇五帝的皇族後裔。

這也許正是江澤民重視祖籍地江灣勝於舊居地揚州的緣由?

從「永思堂」的宣傳畫和相關資料(2006年12月俞向東編着《江澤民與婺源》、2003年12月婺源縣政協文史委員會編着《走進江灣》)可見,確定「江灣是江總書記祖籍」的「江總書記尋根問祖工程」,始於1991年,江澤民及夫人王冶坪、次子江綿康、姐姐江澤芬、妹妹江澤慧、江澤玲、堂弟江澤本、外甥曹申吉等親屬多次直接參與指導;吳官正、曾慶紅、孟建柱、黃智權、王剛、曾培炎、華建敏、劉積斌、戴相龍、胡富國、由喜貴、虞雲耀、王滬寧、賈廷安、毛致用、石宗源、羅干、劉峰岩、顧秀蓮、尉建行、彭佩雲、王文元、布赫、蔣正華、李蒙、韓啟德、汪光燾、許智宏、周聲濤、劉延東、陳至立、吳儀、蔣作君、回良玉等許多省部級以上高官爭相參觀讚揚——這些官員的先後高升與地位鞏固,與此有無聯繫?



江澤民在曾慶紅等陪同下親臨江灣視察

「領袖宗祠」與「領袖自戀」

面對如此「蕭江祠堂」,人們不能不深感「江澤民故里」四大特色。

毛澤東、鄧小平都沒有親自尋找過祖籍,更沒有親自視察祖籍並為之題辭,甚至連舊居也不自題(韶山「毛澤東同志舊居」先是郭沫若題寫,後鄧小平題名)。而江澤民卻在「揚州舊居」尚未開放時,首先開放祖籍,宣傳祖籍,為祖籍題辭造勢,鼓勵將其建設為國家級旅遊點,這是一個 「超越毛鄧」的自主創新;這意味着三十年改革開放,竟然使中國的「領袖故里」工程出現由「領袖舊居」向「領袖祖籍」擴展的新浪潮——個人崇拜與造神運動開始以「領袖宗祠」表達「領袖自戀」方式變通進行。此其一。

「蕭江祠堂」作為「江總書記尋根問祖工程」的焦點,似乎體現了中共新核心對於家族歷史和宗族歷史的重視。這一重視如能公平推廣,讓所有的中國人都能自由地尋根問祖,讓被中共摧毀的宗族制度和宗族組織、宗族聚會場所(祠堂)在各地恢復,復興家譜文化與宗族文化,有助於中國文化和市民社會、市民空間的恢復與重建,有利於擴大中國人的共生基礎和自治能力,有助於中國社會長治久安。可以成為一種歷史進步。但是,若只是允許國家領導人享受重建宗族祠堂的特權,或是利用「尋根問祖」宣傳「帝王將相皆有種」的血統論,通過尋根問祖證明自己的權力來源與「帝王之根」有關,則無疑又是一種「龍生龍」新血統論,涉嫌政治腐敗,是一種倒退的新專制。此其二。

韶山「毛澤東故居」主要證明了毛澤東的權力來源於他的「專政思維」、「暴力崇拜」的「階級鬥爭創舉」,產生於韶山的詩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體現了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反共生反憲政的「民粹主義」;而江灣「江總書記祖籍」工程,雖然號稱「突出德治主題,汲取傳統精華」,實則讓人產生對「皇家貴族」和風水寶地的崇拜,感嘆「三個代表」一不小心就主要代表着特權利益集團和新老貴族。可見「江灣工程」與「韶山工程」殊途同歸,都在反對共生壓制共生歧視共生。此其三。

「江灣工程」涉嫌假公濟私的經濟腐敗。與「韶山工程」一樣,「江灣工程」也是由國家投資建設。若說「韶山工程」動用國庫還有所藉口——2004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要把韶山、井岡山、延安建設為「全國最佳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將此列為國家「一號工程」,但至今沒有聽說政府將「江灣工程」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江灣工程」純屬江澤民自己尋根問祖的私人需要的私家利益——一家一姓之私事,豈能運用國庫和納稅人的錢財?僅僅「蕭江祠堂」的建設,民間傳說用了三千多萬元,而「江灣工程」既有江灣村中2700餘人口的居住環境改造,又包括江灣鎮整體環境形象更新,還包括婺源縣城的形象工程及數百公里的道路交通升級,還有各級領導人的參觀接待的巨額費用,還有「江灣工程」從考察到立項建設的十年工作經費,其整體開支絕對是一個不亞於「韶山工程」的驚人天文數,如此巨大的開支用於一個私人尋根問祖,難道不是涉嫌假公濟私的經濟腐敗?此其四。

「江灣工程」還有重大疑點

許多人不知,儘管今日「江灣工程」熱鬧非凡,江總書記認可,但「江灣工程」還有一個致命的重大疑點——至今並無確切證據證明江灣就是江澤民祖籍。很有可能,什麼時候有人會拿出江灣並非江澤民祖籍的鐵證。

據「江灣工程」的主要考證者俞向東在《江澤民與婺源》一書中透露,「一些領導同志認為,說江總書記的祖籍是江灣的根據不足」,因為,「一般來說,對一個人祖籍地的認定,最好是有宗譜、家譜、傳記、回憶錄等文字依據或具有特殊標記識的物證。沒有這些證據,是難以定論的。對總書記祖籍問題的考證認定,最困難的莫過於此。」(P104)

據俞向東考證,十年來共有四個地方爭做「江總書記的祖籍」——

第一個是安徽旌德縣江村。該村從1989年底就開始宣傳本村是「江總書記的祖籍」,證據:一是江總書記祖輩排行為「宏圖紹世澤」(據江澤民七叔江世伯生前一封給友人杜明甫的信中寫道:我們幾代的排行為『宏、圖、紹、世、澤』」),而旌德江村江姓的近五代排行亦是「宏圖紹世澤」;二是清末旌德江村人江慕行(江紹森)出任江都知事,其時旌德遭災,百姓流離失所,「革命烈士江上青的父親江石溪是通過這種關係於清末民初遷往蘇北揚州,住東關田家巷,初以行醫謀生。」三是婺源的濟陽江氏是從旌德縣江村遷來的;所以說江總書記的祖籍在婺源,實際是在旌德江村。但江澤民、江澤芬、江澤慧等多次否定這種說法作罷。

第二個是婺源縣江村。事起於1991年,江澤民妹妹江澤慧對來訪的婺源縣副縣長王曉鴻和江灣鄉黨委書記詹學炎說:她的祖籍在婺源江村。1995年,婺源縣檔案局局長王河瑞奉命帶隊從段莘鄉江村開始,對全縣「濟陽江氏」進行了普查,因未能找到「宏圖紹世澤」的譜系和沒有遷往揚州的人氏而被否定。

第三個是婺源縣江灣鎮曉起村。證據是,清光緒年間,該村濟陽江氏61世江人鏡在揚州出任兩淮鹽運使,子孫多在江、浙、滬一帶定居,因此極可能是「江總書記的祖籍」。但後因近代譜係為「巨孝家聲顯」,與「宏圖紹世澤」完全不靠譜,被否定。

第四個是婺源縣江灣鎮江灣村。根據江澤民父親居住地江蘇省江都市江家大場江姓老人提供的「蕭江永思堂」線索,發現江灣鎮江灣村曾有個「永思堂」(蕭江宗祠),且在太平天國時期有「十八兄弟」逃到揚州一帶,省市縣遂以此為據,上報江灣鎮江灣村為「江總書記的祖籍」。然則對於江灣村江姓中並無「宏圖紹世澤」譜系這一重大疑點,雖然省市縣決策者也惴惴不安,遭多方人士質疑,但因江澤民本人認可,並在2001年5月29日讓秘書賈廷安向江西省領導和婺源縣的調查組負責人俞向東傳達指示:「總書記看後(指俞向東《江總書記祖籍考》第四稿),對這份材料表示認可。並說,他是『蕭江』;他的祖父是獨子;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查下去了。」

不過,仍然有不少人對江澤民欽定「祖籍在江灣」不服,認為,僅僅以江灣有「永思堂」(蕭江宗祠)來確定江灣是江澤民家的祖籍,難以避免「反認他鄉是故鄉」,太虛浮,因為「永思堂」並無「宏圖紹世澤」的譜系。與其如此,還不如確定「江總書記的祖籍」的是安徽旌德縣江村,因為當地「宏圖紹世澤」的譜序要比宗祠名稱「永思堂」仿同的概率小。



江澤民良苦用心的低級錯誤

有人猜測,江澤民所以傾向於認定「祖籍在江灣」,可能有幾個考慮:

其一,2007年傳出一說,毛澤東和鄧小平的祖籍都在江西,毛澤東的祖籍在江西吉水,鄧小平的祖籍則在吉水的鄰縣吉安縣(古代稱廬陵縣)富田鎮橫坑村(鄧小平祖籍在江西吉安的發現,是鄧小平女兒鄧榕為了着述《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考證出來的),如果「江總書記的祖籍」也在江西,可稱「三代領導核心」都祖籍江西,既是一種大團圓佳話,也有政治趣味。

其二,綜合考察的結果,江灣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勝於其它三地,風景優美算得是風水寶地,歷史悠久具有帝王傳統,是極理想的祖籍地。

其三,既然四個地方都沒有完全可靠的資料證明誰是真正的「江總書記的祖籍」,那麼選擇一個有利於解釋自己的血統優勢的地方,姑妄認之,不失為上策——有明確祖籍比沒有要好,選風水寶地和帝王之鄉為祖籍要比選普通地方要好。

不過,此舉的隱患在於可能給政敵以攻擊之口實,冒此大風險是否值得?鄧小平早在1980年接受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採訪時就明確提出,要通過少宣傳領導個人,達到根治「個人崇拜」頑疾,「江總書記的祖籍」工程是否在違背「祖訓」?是什麼在故意誘導「江總書記」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2008年 5月2日 於深圳 早叫廬
(刊於2008年5月號《動向》雜誌,刊出時有刪節,此處是全文)

--------------------------
原載《動向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519/8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