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四大家族」中的孔宋豪門真的沒有貪過污?

樂之史

這幾天,「四大家族」,這個幾乎要被中國人忘記了的詞彙,又頻頻在在海內外華文媒體上。作為「四大家族」中排行第二的「宋子文」的女兒更是高調接受許多記者的採訪,言談間,似乎頗有為「四大家族」大鳴不平之意,尤其對宋子文氏,更是突出其「愛國」的一面,強調宋對中國有過諸多貢獻,同時由記者報道來看,似乎其後代也聲稱目前並沒有找到宋氏貪污的史料證據。

在中國,幾乎所有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四大家族」是什麼意思,按照官方的歷史或政治教科書,這個詞就是專指「壟斷中國經濟命脈」的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以及陳立夫他們四大家族,他們的貪污腐敗也使得國民黨失盡民心,最終敗於代表「正義力量」的共產黨。這種「歷史知識」教育已經深深紮根於每一個大陸中國人的大腦,因此,只要說到國民黨時代,人們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當時的「四大家族」的惡行。那麼,這種歷史知識究竟有幾分真實,或如其後代聲稱的基本上是一種「誣陷」?

「四大家族」這個詞,依照目前的資料來看,似是陳伯達1946所發明。陳是中共黨內有名的筆桿子,延安時期曾任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問題研究室主任、馬列學院編輯部主任,更擔任毛澤東的政治秘書,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除協助毛起草一些重要的文書外,陳伯達也是中共宣傳戰線上的幹將,以他署名的一些文宣作品曾經都是打擊蔣介石與國民黨聲譽的重磅炸彈,如《評中國之命運》、《竊國大盜袁世凱》、《人民公敵蔣介石》等等,最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中國四大家族》一書了。此書在正式出版前,曾經從1946年11月13日在《解放日報》連載,並立即以單行本出版。這本書估計當時的印刷量就大得驚人,印行後就廣為傳散,並且一版再版,成為瓦解蔣介石統治集團合法性的一枚超級原子彈。

陳伯達此書寫法很獨特,全書到處可見數據與注釋,如果不去注意那些明顯的政治用語,從格式上看還是挺像一本學術著作的。書中指控蔣、宋、孔、陳四大家以「官」「商」形式,在金融、商業、工業、農業、地產、新聞出版事業等各方面所獨佔的財產,以及他們在外國的存款和產業,至少當在二百萬萬美元左右。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少真實性,陳當然也是沒有辦法給出準確的論證,為了湊足這個數字,陳乃將所有與蔣宋孔陳姓名有點關係的公私工商產業都歸入他們名下,這當然是很不符合學術規範的。然而,今人是否能因為這個數字的不準確,或「四大家族」一詞的科學性有問題,就對陳伯達的指控能夠完全否認呢?

其實,如果我們撇開「四大家族」這個詞,從1927年之後國民黨政府的歷史來看,豪門資本或「官僚資本」的問題顯然是客觀存在並且日益嚴重化的。而這裏的「豪門」或「官僚」,最顯著的又當然是孔祥熙與宋子文兩大家族。所謂「孔宋豪門資本」依仗官方關係,利用時局大發洋財,這在抗戰期間乃至戰後都是國人皆知的「秘密」。而國民黨內部對孔宋官商不分,公私不分,以公權力為家族生意保駕護航,也是充滿了批評意見,如曾經主管資源委員會與經濟部的翁文灝,以及「清流派」傅斯年、馬寅初等人,都曾經公共抨擊孔宋貪腐問題。即使是硬被戴上「四大家族」帽子的蔣介石與兩陳,他們對孔宋之行徑也未必滿意。陳立夫在其回憶中便對宋子文的經濟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大為不滿,認為其應誤國害民不淺。政策變化之間,孔宋家族控制公司通過事先情報及內線交易得到的暴利自然也為人詛咒。姑且不論民議,即使代表國民黨中央喉舌的《中央日報》到後來也成為揭弊者,1947年7月29日《中央日報》刊登《孚中暨揚子公司破壞進出口條例財經兩部奉令查明》一篇報道 ,揭露孔祥熙、宋子文的這兩家公司利用政治特權,八個月內向中央銀行結匯了3億8千多萬美元,佔國內同期售出外匯的88%。其中宋子文之弟宋子良主持的孚中實業公司結購外匯為1.53億美元,孔祥熙之子孔 令侃主持的揚子建業公司結購外匯為1.8億美元,而宋子文投資的中國建設 銀公司亦結購外匯8.7萬美元。在當時物價飛騰通貨膨脹已至極點之時,誰都知道擁有美元外匯意味着什麼?

孔宋控制中國財政總樞紐20餘年,而宋更早在1923年就幫孫中山打理黨費與錢財。正如蔣介石機要秘書周宏濤晚年所說,雖然孔宋未必有把國家的錢放在自己口袋裏,但他們從政期間亦官亦商,經常藉着為官便利來經商大賺其錢。這種以權謀私官商不分的行為難道不能算「貪污」嗎?至於他們其實,如果後人能認真檢查史料,僅就當時參政會、立法院、監察院、以及各方民意代表的檢控材料來看,宋孔兩人涉嫌貪污的證據恐怕也會積案盈尺吧。所以周宏濤就說,宋孔的行為不論在當時或現在的標準看來都是不應該的,蔣經國對此也「強烈地反對」。小蔣1948年在上海打老虎,其實就已經準備拿孔宋家族開刀了,只是迫於宋美齡的壓力,最後不了了之。後來美國人對蔣介石政權不滿,除了軍事上之失敗,可以說孔宋貪腐也是致命的因素。

也正因為抗戰前後社會上對孔宋家族非議甚多,因此中共得以利用此種輿論大做文章。不過其策略卻是從政治上將蔣、陳與孔宋聯結起來,拼成一個「四大家族」的名詞。其實,蔣介石根本就不需要貪污,他要錢辦事只管寫條子向財政部要就是了,從檔案來看,蔣本人根本沒有也辦什麼公司,或存許多錢在銀行。兩陳在國民黨內在經濟上面一直有清譽,對他們的批評最多也就是壟斷黨務罷了,很少有人說他們貪污。但是對孔宋貪腐的批評,蔣經國統治台灣時期仍然在繼續。不過,頗富諷刺意義的是,今天的大陸倒是官商勾結貪腐遍地,而曾經痛批國民黨「貪污集團」的大陸當局似乎對此一籌莫展,除了從道德上聲討之外,似無根絕之良方。在這種民間都相信「無官不貪」的氣氛中,當年背着貪腐罪名離開大陸的宋氏的後人,自然可以義正辭嚴地來到大陸為其先人尋求名譽平反了。

眼下,中國紀念史學似乎很是昌盛,但是這種「紀念」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正面的歷史知識呢?即使某一歷史人物曾經在其職位上對國家有過什麼貢獻,但是這種「貢獻」能用來沖抵其曾經有過的瀆職貪腐行為嗎?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拋開《中國四大家族》一書中的文宣火藥味道與意識形態偏見,從其對執政當局負責官員不當行為的強力批評這一點來看,也許還是可以供後人稍作借鑑吧。

樂之史,2008年4月8日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409/8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