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記者親歷蘇聯解體:T-72和T-80成隊倒戈

「八一九」事件中,葉利欽站在坦克上發表演說

記者親歷蘇聯解體:T-72和T-80成隊倒戈


  市民分頭圍住一輛輛軍車,打聽、爭論、叫罵。一名少校跳上裝甲車頂,對人群大聲說:「我們是來維持首都秩序的,不是來鎮壓人民的!看,我的槍里沒有子彈,我們的步兵戰車裏沒有炮彈!」軍車被市民圍住,乾脆關了發動機相對峙。


資料圖:「八一九」事件中,葉利欽站在坦克上發表演說


  我曾先後三次在新華社莫斯科分社當記者,經歷了中蘇關係惡化、關係正常化和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三個時期。但最使我難忘的是1991年報道「八一九」事件。

  記者比坦克先到紅場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清晨,新華社莫斯科分社社長唐修哲把全體記者從睡夢中叫醒,開「飛行集會」。新華社總社從北京來長途電話告知,蘇聯發生政變。老唐迅速分配了任務。5分鐘後,竺承軍和我各開一輛車,到莫斯科市中心觀察形勢。

  我們的車沒開出1公里,只見前面路邊停了一列裝甲車和滿載士兵的軍用卡車,領頭的指揮車裏坐着一位上校。

  「上校同志,您好!到莫斯科來幹嗎?」「執行任務。」上校說完就扭頭不再理我了。奇怪的是我的車前方再也見不到軍車。一路上別說軍人,連行人也很少見。紅場到了,跟往常一樣寧靜,遊人不多。我們問了幾個人,都是外地來的,還沒聽廣播,更不知「緊急狀態」為何物。

  幾分鐘後,我開車來到「白宮」(俄羅斯政府和議會所在地)。我的車一直開到正門,守門的民警都懶得看我一眼,一問三不知。我決定到陸軍總司令部樓前採訪和觀察動靜。很失望,門口連小轎車都不到10輛。國防部前也很平靜。

  這時已經是上午10點鐘了。我來到普希金廣場.

  廣場上有人傳言,軍車已到克里姆林宮。我又趕到克里姆林宮旁同紅場相接的練馬廳廣場。廣場上揚聲器里傳出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副總統魯茨科伊、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和總理西拉耶夫的聯合聲明:號召人民「反對軍事政變,保衛民主政權」。

  「轟」,一聲巨響從練馬廳廣場南端傳來,人們爭先恐後地涌過去。這時我才看清有幾十輛裝甲車被市民攔在廣場南口外。那聲巨響是吉普車胎「放炮」。蓋住裝甲車車號的複印紙被市民揭下,扔得滿地都是。市民分頭圍住一輛輛軍車,打聽、爭論、叫罵。一名少校跳上裝甲車頂,對人群大聲說:「我們是來維持首都秩序的,不是來鎮壓人民的!看,我的槍里沒有子彈,我們的步兵戰車裏沒有炮彈!」軍車被市民圍住,乾脆關了發動機相對峙。

  這時,廣場上揚聲器報告「白宮」吃緊,呼籲年輕人保衛「白宮」。「白宮」附近已經用街心花園的鐵欄杆、長椅、水泥塊、鋼筋和卡車築起了亂糟糟的路障。

  傍晚,我在回分社的路上看到克里姆林宮旁、要道上和橋樑旁已停了不少坦克和裝甲車。

  形勢風雲突變8月20日上午,我又驅車到市中心採訪和了解動向。庫圖佐夫大街盡頭通往「白宮」的橋頭已被路障擋死。「白宮」上空飄着一隻炸彈形的碩大氣球,氣球下掛着俄羅斯聯邦國旗。路障外是7輛塔曼摩步師的T-72坦克。當時見到這種情形,我心裏覺得很是奇怪,坦克上怎麼插了白藍紅三色旗?坦克炮怎麼不對向「白宮」而對着「白宮」外?坦克手和守街壘的蘇聯小伙子告訴我,這些坦克已投到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麾下,加入了保衛「白宮」的隊伍。

  我過橋走到「白宮」。只見四周有數輛坦克、幾十輛步兵戰車、裝甲車和軍用卡車。戰車炮口上插了鮮花。不斷有外國人和小企業主給軍人送香煙、冰激淋和當時還很稀少的外國啤酒。一名中年女教師從戰車上跳下來告訴我:「昨晚10點鐘,阿加耶夫少校率5輛坦克投到俄羅斯總統一邊。今晨6點,塔曼師有50輛戰車倒戈。列別德少將的空降兵團也在我們這邊。」當時沒有軍官在場。我問了幾名坦克兵,他們證實了上述情況。

  分社值班的同志認為這一情況同國內的預計相反,拿不定主意是否發。我覺得,既然這是記者現場觀察到的真實情況,就應如實報回,如何發,由總社定。事後我得知,這是最早發回的有關「八一九」行動受挫的消息。

  隨後我開車到紅場附近繼續觀察。通往紅場、克里姆林宮和練馬廳廣場的路口都已封鎖,紅場南出口被鐵欄杆和警車擋住,100米外的莫斯科河橋頭,停着7輛T-80坦克,還有彈藥車和油罐車各一輛。一打聽是坎提米羅夫精銳坦克師的一部。

  高爾基大街通往練馬廳廣場的路口由克格勃部隊的軍用卡車、裝甲車和軍人三層防衛,士兵都板着臉背着自動槍。與克格勃不一樣的是國防軍軍人,他們接過市民遞去的葉利欽和莫斯科市長波波夫的聲明閱讀,並與市民交談。

  我又走到高爾基大街上的莫斯科市政府前,上千人在附近冒雨探聽新情況。樓里不斷送出影印的波波夫發表的「反緊急狀態聲明」和被禁止出版的小報。

  大街兩側樓牆上和電線杆上東一張西一張地貼着被禁報紙影印件,號召「無限期罷工罷市直到軍政府垮台」,散佈部隊倒戈、外國譴責緊急狀態委員會等傳聞。普希金廣場上全市只此一家的麥當勞快餐店門前,食客同往日一樣排了二三百米長的隊。食品店裏顧客比平時多,人們大量地購買麵粉、雞蛋。

  晚上21時的新聞聯播節目中,蘇軍政治部副主任為部隊倒戈闢謠。其實,此時「緊急狀態」行動失敗的大局已定。不久,「八一九」行動流產,部隊撤回駐地。

  

來源: 四川在線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305/7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