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式」的貨幣政策

中共官方宣示今年將以「更趨緊」的貨幣政策來因應通膨及經濟過熱的兩大困境,但專家指出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單從傳統觀點來理解。(TEH ENG KOON/AFP/Getty Images)
記者郭秋怡綜合報導
 
中國經濟去年超速成長,泡沫化的警報早已響起,雖然中共官方一再否定經濟過熱,但今年才一開春就已宣示要以「更趨緊」的貨幣政策來因應通膨及經濟過熱的兩大困境。只是專家指出「中國式」的貨幣政策不能單從中央銀行操作的工具來理解,更要廣及其政治及社會層面。
 
中國經濟兩大風險-通膨及過熱

雖然至今中國經濟成長還很強勢,但國際間多位經濟學家卻已開始設想中國經濟泡沫崩潰的情境,而且認為人民幣的半釘住匯率造成的中國內部不平衡及資金累積的情勢持續得愈久,通膨及經濟泡沫化的風險愈大。

蘇俄投資銀行復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總裁傑寧斯(Stephen Jennings)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中國兩位數的經濟成長及高漲的資產價格有可能像1998年的金融風暴一樣瞬間猛烈地下跌,那將會影響我們全部。

紐約大學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教授,指出美國經濟的硬着陸可能引發中國的危機。一旦成長減緩,壞帳即湧現,股價及房產價跌將使財富減縮進而影響到住宅的興建,這些可能會演變成難以掌控的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困境。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更表示,中國的金融體系可能禁不起任何一點衝擊,若市場參與者對金融體系喪失信心或貧富不均造成社會不穩定,可能使資本突然逆轉外流。

2007年中國的物價上漲率可能創下11年來的新高,去年11月7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平均較前一年上漲了10.5%,深滬300指數去年一年更是成長了162%。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已將指標利率調升至9年來的新高,並將銀行存款準備率調至1998年以來的新高。上個月底官方高層已一致認同2008年的兩大經濟風險是過熱及通膨。

新貨幣政策迴避外匯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在年初的年度工作會報後發佈的聲明稿,雖然指出今年將採取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抑制經濟過熱及通膨蔓延,但據彭博資訊(Bloomberg)報導,在這項聲明中並未指出將採取何種措施,而且對於歐、美各國最為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亦隻字未提,偏離其將「擴大外匯管理制度並持續前進」以逐步允許人民幣可以轉換成其它貨幣以利投資而非僅為貿易的路線。

貨幣政策是一國經濟受到衝擊時的第一道防線,不過,中國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使它的貨幣政策無法獨立運作,脆弱金融體系之下,民眾在對銀行存款偏好的些微變動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現在中國的高利率將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大增,尤其當前正值歐、美等國為因應美國房巿不景氣而降息之際,套利熱錢將持續湧入。中國若欲治理通膨,匯率政策亦為必要,因若貨幣升值,將可降低進口成本以及減緩出口帶來的資金流入,有助於冷卻飆漲的物價。

中國貨幣政策不同於傳統意涵

中國高調製定貨幣政策目標看似平常,但據金融時報分析,在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報告書里所載的貨幣政策主要都是將一些項目的微量調整重點式地列出,對比之下,中國人民銀行定下單線貨幣政策目標要維持貨幣穩定併兼顧成長的作法相當令人不解,部分原因是中國實施管理匯率政策,所以必須緊緊掌控政策,而且即使中國人民銀行有貨幣供給目標,但並沒有明確的通膨目標。

如同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一樣,中國人民銀行也會運用重貼現率、公開巿場操作及銀行存款準備等措施來調節貨幣供給,不過,由於貨幣政策通常是在「國務院的指導之下」操作,極度政治化,所以或許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之中最能收效應該算是其所謂的「其它政策工具」,包括要求銀行提高或降低借款金額,甚至是指明貸款對象等。事實上,中國的貨幣政策常被涵蓋在官方廣泛的日常事務之中。

多項學術研究顯示中國的利率變動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很小,傳統貨幣工具效果不彰,會造成這種結果,其中一項重大原因是因為仲介中國三分之二以上資金的商業銀行持有超額準備,因此漲息根本無法收縮其貸款活動。

其實,要了解中國貨幣政策的關鍵,在於它意圖以成長迴避社會問題,並非釐清中央銀行的執行程序。

責任編輯: 李岩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111/7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