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政策當局的選擇題:跌股票?還是跌房價?

 近兩個星期股票市場可謂人心惶惶(今天已經跌破5000點),原來聚集起來的人氣和新股民鋼鐵一般的信念──股票只漲不跌,大約如北冰洋的冰山遇到了來自亞洲GDP的撞擊,開始崩塌,那些堅實的陸地正在變成逃生的浮冰。樓市也是真實和虛假的壞消息廣泛流布。比如深圳的房價要跌40%;廣州的房價已經在通過各種優惠暗降;上海的房價雖然沒有降,但是成交萎縮,下降只是時間問題。應該說這些都是政策當局希望看到的局面──政策調控在經歷長期失靈和無數人的詬病之後終於有了效果。但是,對此「盛況」,政策當局估計暫時還高興不起來。


    原因很簡單,政策當局怕市場硬着陸,從而引發危機。根據目前情況,股票市場再跌幾天,估計就會出現恐慌,指數大幅跳水,直逼4500,甚至4000點。股民,主要是差不多幾千萬股民──我們這個社會中唯一能夠組織起來的「利益集團」,就會向政策當局要挾,加上那些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視。這是股票下跌就不是一個金融問題,或者經濟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甚至政治問題。政府一旦救市股票指數必然大幅上漲,在市場一片歡騰之中,政策當局則一人向寓,而年內9次調整準備金和5次上調利息換來的一點點政策效果也喪失殆盡。


    如果同時樓市也開始下跌,問題就會更加具有戲劇性。因為樓市的定價不是市場行為,這一點和股市不一樣。樓市是由壟斷者定價,即由房地產商定價,需求者──買房人,只是一個價格接受者,不參與定價,這時,需求在可承受的極限內沒有彈性。一旦超過極限,哪怕一點點,投資者的需求彈性立刻無限大,此刻,需求突然為零。這時,壟斷者降價,但是,需求者卻觀望(買房者行為在下降和上漲中遵循不同的行為理性)。價格越跌,消費者越是觀望。房地產商在貸款期限逼近的情況下出現恐慌性殺價,這個時候,極有可能引發樓市的雪崩。因為,房地產商的資金來自銀行,無法和需求者的耐性能較勁。樓市雪崩,政策當局回天無力,只能眼看着連環危機來臨。


    由此可見,政策當局雖然盼望市場下降,但是非常擔心市場暴跌。過去有一種說法,股市和樓市是蹺蹺板──此起彼伏,但是後來形成了雙雙上漲的格局。現在政策當局最希望的是:股票市場在4500點左右穩住,並圍繞這個點為作箱狀整理,同時,樓市不要漲,也不要跌──因為如前所示,樓市是壟斷者定價,只要一跌,必然是雪崩,不可能軟着陸。如果一定要讓政策當局在必有一跌中作選擇題,估計他們非常希望股市和樓市重回蹺蹺板,也就是寧願股市下跌而樓市上漲,而不願樓市下跌而股市上漲。


    因為,股市下跌是市場行為,要挾者再強硬,但是認賭服輸這一條在道理上講得過去,政策當局起碼不輸理,股民聲音再大,但是理虧;而樓市雪崩,銀行體系一定發生危機(按揭者和房地產上雙雙破產所致),一場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讓股民們為自己的貪婪負責,不要讓銀行的貪婪危及經濟和社會中的無辜者。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天涯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1124/6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