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明居正:五十年後看八二三炮戰與古寧頭戰役

阿波羅網編者註:明居正是台大政治系教授

今天在台灣談八二三,40歲以下的人能清楚整個事件來龍去脈的恐怕不會太多。其實,八二三炮戰與古寧頭戰役,對於台灣幾十年來安全的貢獻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中共在八二三炮戰的挫敗,使其謀台策略由武取轉為「文攻」,因此在50年後對這場炮戰做一回顧,對於當今的兩岸關係應可說是饒富意義。

1958年8月23日傍晚,中共在廈門、蓮河及圍頭等地的340門大炮,突然向大小金門同時猛烈開火,兩個多小時下來,匪炮對台一共射擊了57,000發。不多久,台灣炮兵部隊開動反擊,八二三炮戰於焉爆發。

炮戰開打後,國際社會為之震動。美國因與我方有協防協定,遂派出多艘戰艦進入相關海域協助運補,同時並發表聲明呼籲雙方自製。接着,美國派出高級官員來台與蔣中正磋商,謀求解決之道。幾經波折後,雙方終於在10月初達成協議,發表聯合公報;美國重申反共與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場,台灣則表示今後反共將采「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原則。

至此,中共眼看在戰場上已無再進一步的可能,而美國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支持亦相當堅定,遂在10月下旬宣佈內戰雖未結束,但是炮擊則改成「單打雙不打」,台海危機遂逐漸平息。事後統計,在炮戰最激烈的44天中,匪軍一共狂射了47萬多發炮彈,國際上許多人都以為金門早就被炸沈了,但是金門仍驕傲地屹立着。

有資料顯示,毛澤東當時對於事件的後續發展並無成算,他曾表示視炮擊的發展再臨時制訂登陸金門的計劃都還來得及。由此推斷,至少有兩個因素會影響毛後來的決定:一個是台灣方面的反應,一個就是美國的反應。

在台灣方面,作為最高統帥的蔣中正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他一方面指示國軍強力反擊,讓共軍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方面當面對美方要求我們放棄金門以結束台海危機時,他態度堅決,毫不退讓。而台灣陸海空三軍當時的表現,無論在戰志及戰果上,都令人刮目相看。兩者相輔相成,遂令美國堅定了對台方的支持,從而迫使中共在戰略設想上逐步後退,終至尋求下台階脫出危機。

反過來說,如果當時台灣在統帥決策或在戰場表現上出現了任何重大缺失,則毛澤東就有可能得寸進尺,將戰火延燒到澎湖甚至台灣本島,屆時美國協防台灣的決心是否還是那麼堅定,就不無疑問了。此外,經此一役,毛髮現以武力攻取台灣暫時尚無可能,所以就更多地轉向文攻。今日我們看見中共上下藉着通商與交流,對台灣朝野大搞統戰,希望以「內攻」的方式瓦解台灣,就是毛澤東這個思路的延續。

撫今追昔,除了感念蔣中正與英勇的國軍為了捍衛自由所做的努力與犧牲外,也不禁要問:今天同樣面對共產邪惡的威脅,我們這一代人要拿出、而且能拿出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面對子孫與歷史的審視呢?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822/5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