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袖珍小國汶萊富得流油 免徵稅賦福利優渥

知道汶萊的人在提到他的時候,大多稱之為「小國寡民」或「蕞爾小邦」。小邦?面積約5700百平方公里,足足是同一區域內新加坡的八倍大;寡民?那倒還真是的,全國人口35萬人上下,只及新加坡十二分之一。汶萊小固然小,但是卻頗富有。主要原因就是英國在汶萊探勘石油,第一口油井在1929年正式投產,自此展開了汶萊嶄新的一頁。

  《中國時報》指出,汶萊蘇丹的富有絕不下於那些阿拉伯的石油大亨。近來外界對汶萊蘇丹有許多風風雨雨的傳說,但他還是受當地人民愛戴,很大程度上是蘇丹運用石油、天然氣的財源,把汶萊造就成當地人口稱「全世界最好」的福利國。

福利優渥 免費教育直到大學

  汶萊免費教育一直提供到大學畢業,畢業後出國深造,政府提供補助。醫療完全免費,如果是汶萊本身醫療機構無法或是不擅於處理的疾病、手術,不論醫生推薦到任何國家治療,由政府埋單,還包括一名親屬陪同前往的全部食宿費。

  汶萊也是個無稅國,公民免繳所得稅,公司免繳營業稅,連博物館都是「無料」參觀。只要年滿六十歲,管你有錢沒錢,一律可每月領取250汶幣老人津貼。

  汶萊人要買車?政府提供免息貸款,所以大家都拼命買,以致人口35萬,登記註冊的車輛高達24萬輛,每個家庭有好幾輛車是司空見慣的事。當地華商說,「上班開奔馳車,去菜市場總不能也開着去,只好再買另外一輛」,也因此汶萊街上基本上是沒有出租車的。

  汶萊人住房,多是政府蓋好提供,屋款已經很便宜了,還可以無息每月從薪水中扣,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賴帳不還,政府無可奈何。住在汶萊已經長達六十多年的法律、商業諮詢專家劉華源就指出,汶萊福利是全世界最好的,但缺點則是養成了人民工作積極性差,責任心差,「不要說是馬來人了,連我們中國人也都很懶」。

  汶萊全國失業人口僅佔2%,相當於七千人,但是這些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工作」。就業人口大約是總人口的一半,其中公務員佔了三分之一,外來人士佔了十萬人。換句話說,汶萊人的工作等於都是政府「包下來」了。

  可蘭經中載明教徒有互相濟助的義務,所以汶萊民間還有許多慈善組織,接受信徒奉獻濟助有需要的人,更重要的是,根據回教教義,濟助人是種美德,因此不應該「討債」,這也解釋了人民賴帳而政府無可奈何。劉華源說,「民間也是一樣,我們借錢給朋友,就是要準備報銷了」。

斯里巴加灣市BandarSeriBegawan汶萊首都。原名汶萊,1970年10月改現名。瀕臨汶萊河,鄰近汶萊灣。人口約6萬。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汶萊灣西南,離汶萊河口14.5公里。原為沿河分佈的幾十座水上聚落,現為現代化城市,有豪華宮殿、體育館、博物館和巨大清真寺等。居民主要為馬來人和華人。重要農貿中心、河港。始建於中世紀,16世紀手工業聞名。港區漲潮可進入吃水5-7米輪船。公路通都東、詩里亞、白拉奕、穆阿拉、萬加等城市。1973年建成國際機場。航線通東南亞各國首都和香港等地。1888年淪為英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遭日軍嚴重破壞,後重建,新建有皇宮、體育場及遠東最大清真寺賽福丁寺。1984年汶萊獨立,隨着石油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交通聯繫全國各地,主要濱海公路可通詩里亞和白拉奕,港區有2座碼頭。1973年建成現代化國際機場,航線通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吉隆坡等地。名勝古蹟有博爾基亞蘇丹陵墓、丘吉爾紀念館、國家博物館等。歷史古蹟多,風景秀麗,為東南亞遊覽勝地。

歸化門坎極高 人才日漸流失

  但住在汶萊,並不等於住進天堂,因為種種福利僅是針對公民,外人並無福消受。而且汶萊對於公民資格的管制相當嚴格,很多在那邊住了一輩子的華人都還不是汶萊公民。

  要取得汶萊公民,必須要通過馬來語文考試,但考試完全是主觀認定,只要主考官不想你過,你就過不了,許多生在汶萊、長在汶萊、工作在汶萊數十年的人,都不是公民。這現象也造成六十、七時年代大批非公民的華人專業、技術、熟練技工不斷流失,一些非公民的華校留學生學成之後,也不再願意回到汶萊。

  在汶萊的非公民當然有些不方便,譬如說開店就必須找的「人頭」,結果被對方「吃掉」的事情也發生過;又譬如不能購房。住汶萊已經超過四十年的金門人林登標就一直租屋住。他說,「累積下來的租金,早就超過一百萬汶幣了」。

  汶萊的種種福利目前是靠着石油、天然氣收入在支撐。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曾多次提醒汶萊自然資源終有用盡的一天,因此應該要未雨綢繆。一般汶萊的百姓倒不特別擔心,他們基本上的認知是再支撐三、五十年應該不成問題,而且「聽說最近又發現了新的油礦」。

  汶萊政府也喊出「亞洲的杜拜」口號,可是作法上相差十萬八千里。當年杜拜與汶萊人口相當,但杜拜大量引進外來人材、勞工強力發展,人口突破百萬,汶萊卻仍還是「小國寡民」,不但對發展造成阻礙,連國內消費市場都大受影響。

  杜拜有個盡人皆知的七星級「帆船飯店」,汶萊也有個氣勢非凡的帝國飯店,光是挑高中庭就有十二層樓高,樓梯扶手上鑲着一粒粒碩大虎眼石,繡金線地毯鋪地、有室內游泳池、大屏幕電視,面積超過兩百坪的「全球最佳總統套房」,卻不為人知。

  當年曾耗巨資興建的節魯東遊樂場,開幕之後曾經轟動一時,甚至連美國超級巨星麥可·傑克森都曾經蒞臨演出,可是現在幾近荒廢。

  汶萊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就倡議要發展多元化,也煞有介事地擬定了許多「五年計劃」,但是這麼多年下來,卻還一直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就在杜拜已經把自己打造成「國際品牌」之際,汶萊還只是個縮在東南亞一隅,沒什麼人知道的「蕞爾小邦」。

汶萊:極度奢華極度淳樸

 

與中國來往千餘年

  許多人以為汶萊是阿拉伯國家,因為他是個回教國家,又出產石油,但實際上汶萊位於世界第三大島的婆羅洲(Borneo)頂端,夾在馬來西亞的沙巴州及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之間,是個如假包換的亞洲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的成員國之一。

  現任《汶萊時報》總編輯特別助理的資深媒體人丘啟楓表示,汶萊至少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經開始跟中國交往了,兩年多前,在疏浚汶萊舊都哥打巴都地區汶萊河支流甜柑河時,竟然「隨隨便便」就挖出五萬件唐代以來的中國文物及近千枚唐代貨幣。

  位於南京的「渤泥國王墓」,據說埋葬的就是明史記載,永樂六年(公元1405年)率員150人訪問中國,並於當年十月因水土不服病逝南京的「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

  當年這個「蕞爾小國」,可是喧赫一時的「大國」,特別是第五任蘇丹波吉亞時代國勢達到最高峰,不但統治整個婆羅洲,勢力還涵蓋及今屬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以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巴拉望群島,甚至也一度攻佔呂宋島的馬尼拉。汶萊的現名Brunei音近婆羅洲(Borneo)也隱含了當年聲威。自十八世紀開始,荷蘭人從坤甸(今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首府)向南蠶食,繼則蘇祿不再臣服,沙勞越土著叛亂,大英帝國勢力進入婆羅洲,及至1888年,汶萊已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最終成為如今的「蕞爾小邦」。

  汶萊歷史雖然悠久,可是本身卻沒有什麼足資佐證的文物。位於哥打巴都的汶萊國家博物館,展廳一、二樓的展品幾乎都是伊朗、伊拉克等「其它國家」的文物,有關汶萊歷史的記載基本上付之闕如。

  每年汶萊最重要的慶典就是7月15日的蘇丹生日,那真是舉國同歡,人民也有機會前往「傳說中」擁有1788個房間、金碧輝煌的皇宮,親炙蘇丹風采。汶萊蘇丹身兼總理、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又是具有宗教領袖地位的回教首長,可說是集大權於一身,是仍然保存王室制度中的一個異數。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本站配圖編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717/4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