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精彩視頻 > 正文

《最後的柏林圍牆》貝九 無法超越的極至經典

—1989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自由頌」世紀的記錄

 

音樂家們公認無法超越的極至經典,最著名的《貝九》實況之一。來自上世紀與卡拉揚齊名的著名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的著名演繹《最後的柏林圍牆》。1989年12月為慶祝共產黨東德覆滅兩德統一,由伯恩斯坦聯合了紐約愛樂、倫敦交響、巴黎交響等多個世界級樂團組成的龐大樂隊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實況。當時柏林圍牆剛剛拆除,伯恩斯坦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在德國伯蘭登堡舉行了這次具有非凡歷史意義的音樂會,曲目又是貝多芬的這部《第九交響曲》,因此這次演繹被永載史冊。這是最著名的《貝九》實況之一,特別是第四樂章,指揮家將「歡樂頌」改名為「自由頌」,上千人組成的龐大合唱團的演唱更加令人震撼不已,氣勢磅極具歷史紀念意義。

Beethoven Symphony No.9 - Bernstein 1989 (part 1)

Beethoven Symphony No.9 - Bernstein 1989 (part 2)

Beethoven Symphony No.9 - Bernstein 1989 (part 3)

Beethoven Symphony No.9 - Bernstein 1989 (part 4)

 

Symphonie No.9 in d minor "Ode to Freedom", op.125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作品第125號
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伯恩斯坦,1990兩德統一版)


【唱片名稱】Beethoven: Symphonies No 9 "Ode to Freedom"/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自由頌」


【演  奏】St.Petersburg Kirov Orchestra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Paris Orchestra / New York Philharmonic
      聖彼得堡基洛夫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巴黎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


【指  揮】Leonard Bernstein/雷納德.伯恩斯坦
【唱片編號】DG 29861 (1990年)


  貝多芬和席勒基本上屬於同時代的人。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中使用了席勒的詩句。在年青時代,他們都感受到法國大革命的衝擊,那時革命的浪潮正衝破邊境而進入德國和奧地利。在第九交響曲末樂章中所歌頌的人類博愛是席勒和貝多芬各自的終生奮鬥的目標。席勒在這場大規模的鬥爭中死去,這時離拿破崙自稱為帝只有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拿破崙已把法國大革命引向歧途,成為專制統治的工具。貝多芬看到了拿破崙的失敗,歐洲秩序的恢復──雖然是一個的秩序──和為自由而戰的一頁的結束。


  在第九交響曲中,他回顧了戰爭中的勝利與失敗,高瞻遠矚地從中吸取教訓,並用這偉大的合唱終曲的遠見和樂觀精神為他的九部交響曲戴上了桂冠。


  席勒的《歡樂頌》長期以來吸引着貝多芬。他第一次計劃為這首詩篇譜曲時只有22歲。當他計劃把這篇頌詩用在一首有合唱的序曲中時,他已經42歲了!保存下來的最早的第九交響曲手稿,是18l7年寫的。又過了七年才完成這部交響曲,他為這部交響曲集中地花了一年半的辛勤勞動。1824年2月,他為它作了最後的潤色。


  第九交響曲於1824年5月7日,第一次在維也納上演時,貝多芬的耳朵已聾得無法考慮去擔任指揮。他坐在樂隊中間,手裏拿着總譜,試圖跟隨音樂的進行。但是他似乎找不到音樂進行的地方。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但貝多芬卻無法聽到。這一情況,喬治.格羅夫曾作了描述;他是聽到參加第一次演出女中音翁格女士告訴他的。這時,貝多芬已經去世很久。他說:「這位大作曲家,雖然坐在豐富的音樂聲中,但他什麼也昕不見,甚至,在這部偉大的作品結束時,對觀眾的掌聲都無動於衷,還是站在那裏,背着聽眾打拍子,一直等到翁格女士把他轉過身來,或是示意他轉過身來的時候,貝多芬才看到人們還在拍手,表示出最大的歡樂。在座的每一個人猛然意識到,他剛才之所以轉身是因為沒有聽見。人們無不像觸電似的感到震驚。接着,同情和仰慕的心情象火山一樣地爆發出來」。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第一樂章:莊嚴適中的快板

  引子中神秘的空五度像是開天闢地以前的黑暗和混。它暗示着這是一部龐大的作品。 逐漸地,主要主題的片斷從黑暗中顯現出來;突然,主題本身像閃電似地在樂隊中閃耀。


  主題之後有不少的副題素材,多半是抒情的。在一個強烈的高潮之後,樂隊乎息下來,回到開頭的震顫的空五度中去。以後是用開頭素材寫成的高度集中的展開部,接下去是整個主部的再現。尾聲中,在樂隊低音區出現的預示不祥的持續低音,似乎是《啟示錄》中的預見。


II. Molto vivace

第二樂章:十分活潑的快板

  第二樂章是諧謔曲,它的開頭是敲擊聲似的八度。據說,這是貝多芬一次從黑暗中突然走向光亮處想起的。雖然貝多芬可能從來沒有想要這麼做,但是我這個聽眾總有這個感覺,那就是:他這種敲擊的音響,加上下行的進行和附點的節奏,是和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有聯繫的,把那個主題壓縮成最基本、再簡單化不過的形式。
  一個輕快如遊絲的頑皮主題在第二小提琴上開始,它是由頭三個音發展而來的。


  接着,它在中提琴、大提琴、第一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以短小的賦格呈式的形式相繼出現。敲擊聲又回來,越來越堅決,直到整個弦樂組都跟着節奏搖擺起來,而木管樂器則演奏他們自己的旋律。中間有個對比的「三聲中部」或中段,頑皮而寧靜,此後,是開頭段落的再現。


III.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第三樂章:如歌的極慢板

  如歌的慢板由於其前後樂章充滿着洶湧澎湃的衝力和戲劇性而顯得更為深刻。它是用貝多芬所喜愛的變奏曲曲式寫的,實際上它是雙主題變奏曲,因為這裏有兩個基本的主題,其中第三主題無疑地具有浪漫主義的渴望色彩。


  這樂章所表現出的溫暖與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連貝多芬的其它作品也望塵莫及。


IV. Presto

第四樂章:急板

  末樂章的冗長引子實際上是一座橋,把前三個樂章的主題連到末樂章上去。在末樂章里,貝多芬置身於燦爛的群星之中。在全樂隊奏出一段兇猛的,幾乎是戰爭喧囂以後,貝多芬簡短地再現了前面每一樂章的主部主題,像是一閃而過的回憶,接着一個新主題的點滴出現了,末樂章就是用主題寫成的。


  這個空前感人的末樂章的主要部分是由最簡單的旅律構成的一套龐大的變奏曲。貝多芬就是用這個旋律為習勒的頌詩的第一詩節「歡樂,你是上帝的靈光,夭堂的女郎!」譜曲的。這個旋律第一次出現時沒有歌詞,僅僅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無伴奏地演奏出來。前三個變奏完全是由樂器演奏的,所不同的是,加上了和聲和伴奏;旋律的反覆是無變化的。


  在聲樂迸入之前,樂隊中出現了更為猛烈的、戰爭似的喧囂。在一段由貝多芬自已寫詞的引子宣敘調中,男中音高聲唱出:「朋友,再也不要這種聲響了」,或者說得更直率點:「這些使人痛苦的不諧和的磨擦,滾開!」。他用更偷快的音響唱出席勒的《歡樂頌》的第一節詩。


  合唱進來時反覆了最後四行詩句作為一種副歌。下面兩節詩(每次都是一個基本旋律的新變奏)由四位獨唱演員擔任重唱,每次都由合唱重複最後幾小節。


  此後,這個主題變形為一個活潑的樂隊迸行曲,它是用莫扎特和貝多芬時代所流行的「土耳其風」(alla turca)寫的,用了特別具有「土耳其」音響的三角鐵、鈸和大鼓。


  以後的一些變奏中包括一個輕鬆愉快的樂隊賦格,一個巨大的合唱復賦格和一個興高采烈的尾聲。總的來說,末樂章所表現的感深度和音樂的光彩是難以描述的。這部交響曲可列為人類精神的最偉大的成就。


合唱終曲:


註:第四樂章開頭的聲樂部分的男中音宣敘調的歌詞是貝多芬寫的,歌詞的其它部分來自席勒《歡樂頌》。


  (男中音獨唱,四重唱和合唱)


    啊,朋友們,莫悲傷,讓我們用歡樂的聲音齊聲高唱!
    歡樂,你是上帝的靈光,天堂的女郎!
    女神呀,我走近你的神殿,心喜欲狂。
    你的法術把由無情的習俗分開的人們
    又重新連上。
    在你的羽翼下,所有的人都將成為兄弟。
    願富有者幫助他的朋友,
    願貴婦人的夫婿和我們齊聲歡唱,
    就如同全世界的人都在你的心上一樣!
    讓那無情無義的人,
    獨自在憂傷中離開那可愛的人群徘徊彷徨。
    人世上的歡樂都來自
大自然的胸膛,
    無論是善,是惡,都跟隨着它的足跡走遍四方。
    它給我們吻和酒,
    是忠誠的朋友,直至死亡。
    它把生活的歡樂帶到人間的最低層,
    也帶給和上帝同住的神將。


  (男高音獨唱和合唱)
    歡樂,上帝的晝夜在宇宙問均光榮軌道上運轉,
    兄弟們,快把善行的航程引到勝利的方向。


  (第一節詩反覆)
  (合唱)
    擁抱吧,千百萬人民!
    吻這整個世界。
    兄弟們,星際的盡頭是我們慈愛的萬能之父,
    啊千百萬人民,你可跪在他的面前?
    你可感到他與你同在?
    到星際的盡頭去找他吧,他一定住在那星際的盡頭。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本站原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625/4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