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朝鮮日報 警惕中國成「權貴資本主義」

 

《詩經》裏有一句寫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公田指3000年前周朝時的公有地,私田則指私有地。所謂公田其實是王公貴族的土地。在中國自古只有王公貴族的所謂公田,幾乎沒有私田。《詩經》裏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其實是教育百姓「先公後私」的詞句,換言之就是剝削百姓的遁詞。中國的土地制度幾千年來沒有多少變化。

  上月在全國人大通過而生效的《物權法》首次承認了土地的私有權,從這一點上說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法律。現在中國真正步入了古時一詩人吟誦的「寒舍可風吹雨打,是私家帝王莫進」的時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個人能持有的私有財產只有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三類,所以中國人稱其為「三大件」。連房子也以公有為主的職公宿舍。1979年改革開放時,四五口一家的總收入頂多時人民幣幾十元。但現在普通家庭收入不少於幾百元。果真過起了不愁溫飽的幸福生活。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不管是房地產、生產資料還是消費品都是公有,個人只能得到分得其中一部分的一張票。所以很難想像個人的人格和權利。現在《物權法》得以通過,個人的所有權得到承認,可以說有了個人的所有權,從而有了保障個人人權的基礎。迄今為止,國家沒有保障個人和家庭的生命安全和財產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怎能談起法治和民主呢。

  改革開放持續了近30年,結果很多個人和家庭有了自己的銀行存款,有了自己的汽車,現在又可以有了自己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今後就只有所有權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突將會愈演愈烈。上次在四川省重慶發生的「釘子戶」事件就很有代表性。如此在建設公寓和工廠時,堅持不動遷的事情將會屢見不鮮。時下中國訴訟案件的80%是因所有權的衝突而發生的案子。

  問題是,直到現在中國GDP的三份之二由公有經濟創造,今後這一部分會不會由私有經濟來替代。由於《物權法》的通過,中國的公有制經濟迎來了巨變。在這樣的巨變之際,若負責公有經濟的特定「內部人士」獨吞利益,就不會是小事了。如果發生此類事情,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中國就會變成有權的特殊階層壟斷財富的「權貴資本主義」。(作者 蘇東波)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507/3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