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海歸:做中國大陸的亂世英雄 想國外的自由人格

因專業和工作的關係,我的同學親友中有不少是海歸。我挑幾隻來說說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並無意做什麼概括或總結,各人的境遇不同,價值觀和理念也不一樣,我只是閒來無事,上來嘮嘮嗑罷了。

海歸A,男。A是98年出去的。之前是一家合企的中層。出去的原因,一是開始厭倦平淡小康生活,二是不滿單位那些台灣新加坡的人在相同的職位上薪水卻數倍於他。在澳洲兩年取得MBA學位後,並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就申請到全獎讀博士。

2001年回國,沒想到遭遇9.11,沒能再出去。鬱悶了幾個月後,開始在北京找工作。回國以後整半年,得到第一份工作,起薪只有5000,他當時被國內的就業形勢弄得不太自信,就先接受了。 上班半個月後,得到另一家公司的offer,月薪8500,義無反顧地去了。是很辛苦的諮詢業,一個月最少在外20天。三個月轉正當項目經理。 當年稅後總收入約12萬多一點。一年後升總監,薪水差不多稅後24萬。兩年快結束時,公司給了一個五年的合同,薪水每年遞增,五年的平均薪水約稅前48萬/年,同時成為公司的合伙人之一。

可是有一家外地民營上市公司來挖他了。這家公司有三大塊業務,老闆將其中一塊完全交給他管理運作,年薪稅後60萬,完成任務另有獎勵,並提供房子和車。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畢竟諮詢師是紙上談兵,MBA誰都想有做職業經理人的實際體驗。原來的單位老闆很理解地讓他走了,並且表示他可以隨時回去。經過艱苦磨合,目前他在那家民營公司已紮下了根,不過任期滿後,他會堅決回北京,那兒有很多理念及價值觀相近的人。

單從收入講,留在澳洲的同學稅後可能不如他。但他時常懷念澳洲的日子,在他看來,海外經歷最可貴的財富不是掙到多少錢,也不是所謂前沿專業知識,而是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以及因此體現的一系列價值觀。他從中受益良多。他沒有國內同齡人的焦慮和浮躁。將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得很開,下了班的時間都給家人,吃穿一概隨意不講究,有了假期一定旅遊。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311/3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