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中共國政府為什麼如此懼怕俄國

——中國政府為什麼如此懼怕俄國

作者:
為什麼至今仍有很多中國人崇拜俄羅斯,崇拜他們的歷任領袖。這並不是因為俄國多具有魅力,也並不是俄羅斯對中國有多少實質性幫助。而是作為被侵略者對於強權的深刻恐懼,——俄羅斯割佔了中國龐大的土地,掠奪了中國大量的財富,且以十分殘忍的方式屠殺中國人。這一切已經形成了一個骨子裏揮之不去的恐懼烙印。 中國的"愛俄羅斯"群體對俄羅斯的朝拜,和受害者為欺凌自己的政府搖旗吶喊是出於同一心理學動機,——企圖通過對強者表示擁護而表明自己和他站在同一邊。鞍前馬後地侍奉,都是寄望於對自己的欺壓會溫和一些。

1.在西伯利亞熊前偃旗息鼓的民族外宣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中國出現了一個蹊蹺現象,就是網絡環境中充斥着殺伐之氣。其蹊蹺之處在於現實中分明很膽小平和的人,一旦進入網絡,其民族豪情和鬥爭氣焰就無比高漲。

當然這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我們政府宣傳上的努力,因為知道民眾生活艱難,心中怨憤,再不宣洩就會釀成隱患。好在本身也和周邊國家矛盾不斷,因此也就有了煽動的素材。不管有心無意,都要不時在媒體上挑起一些事端。就算沒事發生,也可以翻一些舊賬,拉出一些"歷史仇恨"來,提醒大家"勿忘國恥",以持續這火焰不滅。

並且這工具使順手了,也就八面玲瓏,皆可致用。好比國內發生一些傷害百姓的事件,引起民憤時,就可以拋出民族大義。例如食品安全吃壞了身體,疫苗作假打壞了孩子,大家滿腔怒火時,媒體就開始擺弄"愛國"手段,頻繁播報某某國家辱華了,或者日本教科書亂寫了,如此一來爭議焦點自然逐步轉移,倒也屢試不爽。

正如前幾十年的威脅有"帝,反,修",今日又有"西方反華勢力",總之"顛覆勢力"的陰影從沒消散過,所以挑動民族仇恨也就成了官方的常規操作,無論西方列強還是左鄰右舍,都被我們撻伐了無數遍。

由網絡征討的範圍來看,中國顯然是世界上民族主義最強的群體,他幾乎與全世界為敵。但又有個怪誕之處,就是這個民族主義具有很強的選擇性,會對某些國家十分克制,比如我們的鄰邦俄羅斯。近幾十年中,除了中蘇交惡被批駁了一段時間"修正主義"之外,中國對其一直是和顏悅色。而且就算對方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走了代議制的歪路。中國也不以為意,很快就與其"睦鄰修好",成為肝膽相照的老朋友。

中國最激烈的戰場通常在紙面上,往往"筆桿子"比"槍桿子"更凌厲,然而一群鋒芒畢露的民族主義對一個國家溫言細語,必然是對方有讓他們感到驚恐的實力,以至於政府文宣和紅小兵們都小心翼翼,時刻避免着觸怒這個脾氣不太好的"友邦"。

2.沙俄如何在中國栽種恐懼1領土

要了解中國對俄羅斯的恐懼,就要徹底地分析這個民族。中國對俄羅斯的恐懼不僅僅存在於當朝政府,而是有久遠的歷史根由的。

早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這位女帝就開始覬覦中國的領土,並在內部起草了《關於對華戰爭的意見》,宣稱黑龍江流域原為俄國所有,但後來因為正籌備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而作罷。

此後中國與沙俄簽訂了第一份國際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俄羅斯也對中國的企圖具備了大體雛形。沙俄意圖吞併黑龍江的太平洋出海口,因此在1858年英法聯軍攻佔中國期間威逼清廷簽訂《璦琿城和約》,割佔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及江東六十四屯地區。

1860年英法攻佔北京,沙俄再次趁機發難,以"調停人"的角色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的外滿洲(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獲得海參崴這個太平洋出海口。

《北京條約》並不是沙俄的最終目的,而是為後續侵佔土地提供條約根據。1864年,新疆回民反清起義,沙俄軍隊趁機入侵中國西部(外藩),強佔伊犁西北,陳兵塔城威逼清廷簽署了他們起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以此佔據了唐努烏梁海西北。兩國在此後的1869年又簽訂了《烏里雅蘇台界約》,沙俄再次吞併唐努烏梁海西北4萬平方公里地土,同一年還簽訂了《科布多界約》,將烏梁海十佐領割佔。

唐努烏梁海正式易主是在1921年,蘇俄紅軍進駐此地宣佈其"獨立",為圖瓦共和國。而又於1944年直接將其吞併。

時隔不久中國西北出現了動亂和割據政權,沙俄趁浩罕入侵新疆之際,立刻出兵進佔伊犁。並在1879年脅迫滿清簽訂《中俄交收伊犁條約》以割讓伊犁以南及以西領土,以及賠款500萬盧布。後來雙方改訂為《伊犁條約》,這個條約包括此後幾年的五個子約一共割讓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以上所述的領土割佔,是官方至今所承認的。自1858年起,中國在沙俄手中總計損失161萬平方公里土地。這並不包括存在爭議的《尼布楚條約》之前的領土歸屬,有很多人認為此前滿清也曾割讓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比如貝加爾湖沿岸地區,以及當今哈薩克斯坦的一部分,而他們的喪失都是沙俄直接侵佔或以劃分邊界等手段導致的。

3.沙俄如何在中國栽種恐懼2屠殺

清朝對沙俄是異常忍讓甚至可說是卑躬屈膝的,一方面是懼怕沙俄的軍事實力,一方面還因為滿清後期朝政不穩,因此在與沙俄接觸的一兩百年間竭力避免着戰爭衝突。而俄國真正給中國政府和民間帶來的恐懼,是在此後對中國人的屠殺中種下的。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1900年庚子俄難中的"海蘭泡大屠殺"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1900義和團起義,沙俄瞅準時機,以"保護鐵路"之名出動軍隊在黑河挑起事端,以執行其"黃俄羅斯計劃"。7月16日,俄軍逮捕了此地所有中國人。並於次日將中國人趕到黑龍江邊,揮刀將中國人趕進水裏。

俄軍的目的是徹底抹滅這個地區的中國人,因此採用了異常殘忍的手段。他們起初打算將中國人淹死在黑龍江里,然而有些人企圖逃走,他們便組成陣列將其圍住,逃跑者皆被刺刀捅死。一些婦女乞求他們放過嬰兒,但官兵順勢就將嬰兒挑在刺刀上搗碎。——整個事件其人性滅絕的程度讓史學家們驚駭。據記載:此事過後,血肉狼藉,無論死活,皆投諸江。海蘭泡屠殺持續了6天,共殺戮5000多人,數日後黑龍江中死去的屍體上浮,以至於浮屍蔽江,水面渾濁,滿目油腥。

而就在同時,俄軍為了徹底解決《中俄北京條約》裏中國僑民在江東六十四屯的居留權問題。將海蘭泡的手法如法炮製,他們首先搜捕各屯的中國居民,驅趕其進入一座大屋中,然後點燃房屋將他們燒死。此後俄軍沿路槍殺居民,最後將剩餘的居民逼入江中,此次又殺死2000餘名中國人。

兩次屠殺共造成7000餘中國人罹難。在此後的一個月中,俄軍沿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再發起多宗驅逐,襲擊和屠殺中國人的行動。

在這兩起事件之後,沙俄也順利地將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財產,耕地等悉數徵收。

上述事件是沙俄帝制時期製造的災難,此後的蘇維埃執政時期,同樣發生了對華僑的迫害。——列寧在執行新經濟政策後,將幾千名中國人劃入有產階級或資本家行列,很多人因此被判刑入罪。此後在斯大林"大清洗"時期,蘇聯當局把遠東華僑當作"反革命民族分子"和"有害分子"逮捕、殺害或發配到西伯利亞高寒地帶,海參崴這個中國人聚居區的華僑被盡數驅逐。

蘇聯不止對於中國人,同時對一切少數民族和他國僑民也採取了全面的打壓。蘇維埃政府褫奪了他們的財產和申訴權利,並羅織罪名將其發配邊疆服勞役,此舉讓很多人死在了流放地,以至於各國僑民,尤其是中國僑民的數量銳減。

4.沙俄如何在中國栽種恐懼3掠奪

俄國一直對東部的出海口有所企圖,因此在中國東北的活動最為頻繁。1945年二戰結束前夕,蘇聯紅軍以對日宣戰為由進入東北,造成了這個地區深重的災難。

在戰爭幾近結束之前,國民政府與蘇聯就《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提出日本的在華資產應歸屬中國作為戰爭索賠。蘇聯表示支持,但此後卻在與羅斯福的私下商議中要求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東北特權,而更進一步的目的則是為了將東北的日本資產全部佔有。

因此紅軍剛進入東北,就迅速將所有日資產業宣佈為戰利品接收。蘇軍立即開始拆卸工業設備,進行了貪婪的掠奪,當時的工業企業無一倖免,其中瀋陽最重要的工業基地鞍山鋼鐵遭到了最嚴的破壞。東北的工業停頓,工礦,物資,糧食,牲口,甚至連鐵路的枕木,都當作戰利品運往蘇聯。

此外,蘇聯紅軍還對滿洲的銀行和金融儲備機構的大量貴金屬,包括黃金,鉑金,白銀,鑽石,以及債券、紙幣等一併席捲而去。完全無視國際法中海牙陸戰章程中對被佔領國的規則。

蘇聯數日駐軍就搶奪了中國多年抵抗日軍並作為戰勝國的大部分成果。曾有老一輩見證人看到瀋陽滿目瘡痍,說:"沒有打仗,為什麼破壞如此厲害"。後來才知道是蘇聯紅軍所為。

荒唐的是,中國並不是戰敗國和敵對國,但蘇聯同樣把中國本土物資一併掠奪。蘇軍在對日本人進行掠殺俘虜的過程中,同時亦對東北的本土居民進行搶掠和強姦,其野蠻的行徑比日軍尤有過之,以致當地人對蘇聯紅軍的厭惡遠超日本殖民者。

當時被蘇軍劫掠的並不僅限於東北,蘇聯對其他國家的做法也如出一轍。他們在德國亦是風捲殘雲,拿走一切能帶走的,並索求巨額賠款,即便在東德投靠自己之後也是不依不饒。

此外蘇軍在其他被佔領國家如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和斯洛文尼亞等,亦進行着瘋狂的掠奪,殺戮和強姦。

5.斯拉夫的侵略性

毫無疑問俄羅斯是這個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種族,他們的文化中存在着強烈的民族情結,俄羅斯的歷史本身就是侵略和吞併的歷史。

斯拉夫民族曾被蒙古統治,他們本身的版圖並不大,但卻極富進取心,帶有蒙古人遊牧的特性和攻城略地的擴張意識,對於土地存在異常狂熱的需求。

俄羅斯經歷數百年才具有國家的雛形,通過一系列東西兩向的疆土擴張,直到伊凡三世迎娶亡國的東羅馬公主帶來了斯拉夫與羅馬文化的融合,讓當時的莫斯科公國自稱為"第三羅馬",這成為俄羅斯入主西方的標誌。

俄羅斯此前向西的擴張止步於歐洲列強的抵禦,因此只能向西伯利亞擴張。而對歐洲進行真正的蠶食,是在彼得一世時期,他希望重整俄羅斯在西方的疆域,因此悍然對瑞典發動了戰爭。在近二十年的戰役中,俄國戰敗瑞典佔領了芬蘭灣,里加灣沿岸的土地,得到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page]

此外,俄羅斯對曾佔領東羅馬的奧斯曼帝國存在一種侵略執念,他認為自己是被佔領的基督教世界的拯救者。因此為爭奪神聖羅馬的繼承權,俄羅斯將奧斯曼帝國視為了宗教上的宿敵。兩國之間的戰爭跨度200多年,終於在彼得遺志的繼承人葉卡捷琳娜這裏戰勝了土耳其,取得了黑海出海口。

俄羅斯對歐洲領土的欲望最強,因為這裏同時也是宗教權利的核心。沙俄第一次著名的大型戰役,就是和法國天主教爭奪伯利恆主導權,從而將宗教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引爆的克里米亞戰爭。而這也是俄國爭霸歐洲的序曲。此後數百年間,俄羅斯都與西方各國陷入互相征討的膠着中。

6.俄羅斯的謀略和冒險主義

歐洲在文化和宗教上都對俄羅斯具有強烈的牴觸心理,這是一種血統和氣質上的對立。但讓歐洲懼怕的是,這個民族偏又富有極大的韌性,正如他可以持續數百年地爭奪宗教遺產。此外,俄羅斯在戰爭中極富謀略,尤其善於見縫插針和見機發難。

俄羅斯的眼睛窺伺着全世界,他觀察各個國家的矛盾,從而尋找涉足的機會。如同克里米亞戰爭,就是趁拿破崙稱帝讓西方出現罅隙時插足歐洲的舉動。而在二十世紀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就普什圖尼斯坦出現爭端時,俄羅斯就順勢把勢力滲入了中東。

俄羅斯最成功的是對中國的入侵,幾乎每次都把握着中國政局遭逢內亂或外患的時機,然後將其作為自己進軍侵佔的契機。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中日甲午戰爭,俄羅斯趁中日兩國軍力大損之際,立刻以拯救者的姿態強行進入東北,要求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海口,以獲取遼東半島的不凍港,擴大自己的制海權。

而除了善於把握戰略機會外,俄羅斯在外交上也十分狡黠,善於運用軍事訛詐和合縱連橫的手段。——在葉卡捷琳娜打算侵佔土耳其之前,就曾與普魯士,英國及丹麥簽約,將土耳其孤立,此後才大舉進軍。而後趁英國和法國疲軟無暇他顧之時,又建立了俄羅斯-奧地利聯盟再度進擊土耳其。

除葉卡捷琳娜的歐洲聯盟外,最著名的連橫策略就是二戰前夕蘇聯和德國秘訂互不侵犯條約,密謀了對波羅的海的瓜分,同時為蘇聯緩解了西面的壓力。

而另一邊蘇聯同樣和軸心國之一的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承認偽滿洲國,以換取日本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承認。

歐洲不止一次聯手制約俄國,但也不止一次被俄國分裂。俄國在戰略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並不在乎對方的意識形態是否和自己合拍,只在乎對本國的利益。為此他可以和任何陣營結盟,也可以和任何陣營反目,他原本就不屬於這世界的任何陣營。

而俄羅斯最讓各國顧忌的一點是,他十分富於軍事上的冒險精神。通常西方國家需要權衡利弊的問題,俄國都毫不介意大膽嘗試。

這個國家既偏執又具備超常的動員能力,對目的和成果都很急切。他們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核電站,也第一個進入太空領域。並且敢於第一個將馬克思主義實現在國家政治層面。

彼得一世第一次入侵瑞典,就是一個很大的冒險主義決策。因為瑞典斯正值強盛,但俄羅斯不惜與其鏖戰二十年奪得波羅的海的領土。

另一個軍事上十分大膽的行動是在1979年,蘇聯為維持中東影響力而意圖控制阿富汗,直接派軍進入了這個國家並刺殺其總統。這個舉動也讓蘇聯陷入了泥潭。

而最著名的一次冒險行動是在古巴部署彈道導彈,其間俄羅斯在運送導彈的同時一直對美國謊稱沒有戰略武器,以致在美國發現其真實目的後,立刻升級為一次核威懾的對抗。

冒險主義對俄國是一種突進戰略,儘管這種戰略不是每次都成功,但也確實讓他們獲得了豐厚的利益。尤其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儘管美國贏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私下撤走了位於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武裝部署。俄羅斯在沒有失去原本任何利益的情況下解除了近在眼下的芒刺。

7.俄羅斯的民族性和信仰

俄羅斯的侵略性實際上一直被他們的宗族信仰所鞏固和助長,哪怕經歷不同的政體,經歷數次文化和社會的革命。他們都圍繞在這個信仰之下,這就是基於東正教精神的大俄羅斯主義。

俄羅斯很難與外族成為真正的胞襟,就在於他們強烈的斯拉夫宗族精神。這種精神源於他們對羅馬教權的主觀上的繼承,讓其具有了民族救世主義的信念,形成了他們"帝國轉移"的宗教觀。

所以俄羅斯對於拜占庭具有強烈的佔有欲,他們認為自己是基督教唯一的正統,是將在宗教和政治上繼承羅馬財產的民族,是繼東羅馬和西羅馬之後的第三個羅馬。

但俄羅斯從來不是嚴格意義的神權國家。正如彼得一世曾改組過教會,無論是神權對政治的影響,還是政治對神權的利用。宗教在俄羅斯都是為了更深切地建立民族紐帶。

因此基督教在這裏蛻變為神聖帝國的理想,俄羅斯將他們的意志擴展到全人類來看待自己的征服和救贖。這是集體主義的,民族主義的信仰。即便不信教的俄羅斯人,也會不自覺將自己歸屬於東正教的氛圍。即便是無政府主義者,也會將自己維繫在俄羅斯的民族情結中。

俄羅斯建立了他們原生態的一元性宗教,在他們看來,多神論,多信仰,甚至多教派,都是不純正的。錫安和伯利恆從東正教被確立之時就轉移到了俄羅斯,再次佔領君士坦丁堡就是新教統的確立。

他們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理解信仰,並不認為曲解了基督精神。他們將神授的權柄轉化為世俗的權力意志,讓他們成為手持刀劍與火焰的救世軍。東正教的苦行,極端和冰冷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精神體驗,所以俄羅斯的救世情懷不是彌賽亞式的拯救,他帶有更少的憐憫,帶有清洗和淨化的成分。

而這樣的意志確實讓他們得以建立功勳:俄羅斯曾推翻了蒙古的統治,成功在歐洲抗擊拿破崙,同時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禦了德國。這一切都助長着俄羅斯的民族認同。

俄羅斯的國徽就是他們帝國理念的象徵。這個徽記除蘇俄時期,一直沿用至今。——它的主體是一個雙頭鷹,一手握着權杖,一手握着象徵基督權威的十字聖珠" globus cruciger",這意味着對神聖羅馬和拜占庭權威的繼承。中間的騎士是殺龍者聖佐治,代表着勇武和勝利。雙頭鷹上各有一個冠冕,同時又被緞帶連接到頂端的冠冕上,意味着神權與皇權在俄羅斯這裏的統一。

這宣示着俄羅斯對世界的企圖,他們會行使天賦神權對外族進行征服和主宰,並將自己的意志加於他們。

對外侵略不止一次讓俄羅斯遭受重創,甚至導致政權的崩潰。但統治者更迭之後,俄羅斯依然故我地對外擴張。任何意識形態都沒改變俄羅斯的民族精神。無論何種政體,無論男帝或是女帝,俄羅斯的戰爭意識和侵略主張都一以貫之地進行。就好像葉卡捷琳娜本身是普魯士人,但他同樣能領導俄國。即便是無神論的蘇俄時期,斯大林的擴張計劃也是沙文主義的。——正如基督教的統一必須是建立於東正教信仰的大一統。共產主義的大一統也應該是圍繞着蘇聯斯拉夫民族的大一統。

所以領導俄羅斯的是永遠是一種精神而不是憲章,每一代傑出領袖都會在戰爭中樹立自己的權威,將自己的形象建立在英雄崇拜之上。彼得一世就是在征服了瑞典之後才被封帝。葉卡捷琳娜也以征服奧斯曼成為女帝。亞歷山大一世抗擊了拿破崙讓俄國被譽為歐洲救世主。而斯大林更是淋漓盡致發揮了英雄主義的領袖藝術,在德國大軍壓境之時舉行紅場閱兵,然後士兵們直接開赴戰場。

8.中國和俄國,截然不同的民族性

俄國和世界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戰爭,畢竟他是一個在戰爭中建立的帝國。然而在戰爭後,他仍可以和奧地利交流,和德國交流,和英國法國交流,甚至和土耳其波蘭交流,但唯獨對中國會另眼相看。

[page]

歷史中日耳曼文化和斯拉夫還有所交融,但中國對俄羅斯而言是完全的異族。俄羅斯對其是純粹的予取予求的態度。這並不是單純由民族力量決定的,而是這兩個在地域上接壤的民族秉性截然不同。

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兩個民族對待信仰的態度,俄羅斯信靠宗教,信仰凝聚和激勵着整個民族,給予他們神聖的加持。在他們看來,沒有信仰引導的精神是不可想像的。

而中國恰恰是一個嚴厲打壓宗教的國家。中國人大多是無神論,或者說功利性宗教。

通常歸屬於信仰的國家對於無信仰民族是很輕視的。雖然就功利來說中國人更精明,俄國人顯得更單一,但最終吃虧的往往是中國。因為精明的人對利弊看得很重,而俄羅斯更具有原始的掠奪性,以至於很多時候難以用利益去衡量其行為。

中國的民族性格比較細膩,而俄羅斯比較粗獷。但耐人尋味的是,中國人對工作遠沒有俄羅斯嚴謹。俄羅斯的嚴謹和刻板在某種程度上和德國相若,他們往往表現出一種對細節極盡嚴苛的追求。

這種背反的傾向還表現在藝術領域,俄羅斯生來相信靈感的指引,並重視靈感在藝術中的表達,他們是充滿浪漫和感性的。俄羅斯人熱衷於舞蹈,文學,音樂和繪畫。他們的文化是由社會一切群體所共同繼承的,即便是普通民眾,也會讓表演,晚會,戲劇等節目融入他們的生活。

而中國的藝術傳播土壤很貧瘠,更是不入主流的,藝術薰陶受限於中國的階級分化。相較人文來說,中國更傾向於資本意識,一種剝離了文化的資本意識,在這一點上,中國比資本主義的西方走得更遠。

這實際上和兩國的政治傳統有關:俄羅斯對西方文化抱有開明的態度,從彼得一世引進西方的技術,到葉卡捷琳娜對歐洲學術界的支持,俄羅斯的開放態度就從未停止。

這和中國政府保守的政治態度不同。正如同處一個時代的彼得大帝和康熙皇帝,就可以看到政治傾嚮導致的截然不同的國家走向。

因為俄羅斯具有難以切割的民族主義紐帶,因此並不擔心被西方思想"顛覆"。而中國的民眾和統治階層從來都是對立的,中國政府時刻擔憂着民間的動亂。

所以在兩國的民族情結上就產生了很微妙的對比。俄羅斯是文化開放的國家,然而在民族性上是排外的。中國政府很保守,但卻是世界上最媚外的政府,洋人在中國都能享受到超國民的待遇。

所以在俄國基本不會看到外國人的聚居區,尤其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唐人街,在俄羅斯是受到壓制的。——俄羅斯聯邦移民局多次宣稱,俄政府不會允許外國移聚居區在其境內發展,"唐人街"也不會在俄羅斯出現。

斯拉夫民族性中一直存在着與外邦的對立情緒,而政府也總是會為此背書。這和中國的外交觀念完全相反,——政府會嚴防過激的對外情緒,朝廷會壓制民間高漲的民族主義。中國政府畏懼不安定的局面,而俄羅斯卻認為民族情緒必不可少。中國始終是紙面的民族主義,因為政府很怕惹火燒身。而俄羅斯從不擔憂民族主義壯大,這正是他們國家鞏固的基石。

民族性的區別更表現在對權力的態度上,中國和俄羅斯皆存在權力崇拜,儘管如今的俄國是代議制政府,但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依然信奉集權對國家的領導。然而俄國人絕不會擁護一個懦弱的政府,一個不能代表斯拉夫精神的政府。而在中國這裏,氣節通常只存在於民間,政府總是息事寧人的一方。尤其是政府常年執行的弱民疲民政策,實際上是弱化民族精神的。俄羅斯人的氣節,總是在整個民族推動的戰鬥和勝利中鞏固。而中國人的氣節,總在政府的一次次打壓和背叛中消沉。

其實這正是歷史中兩個國家理念上的鴻溝。——俄羅斯是侵略和進取的東正教斯拉夫主義,而中國是處於守勢的儒家道統。這樣的民族意志對俄羅斯來說,不啻為一個送到嘴邊的獵物。

9.俄羅斯強權光芒下的中國孔乙己

俄羅斯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讓中國難堪的國家,他對中國的姿態異常高傲和野蠻。其實俄國和中國都明白,在民族性和價值觀方面兩者截然相反,所以永遠不可能站在對等的地位。

要明白俄羅斯對中國的態度,除了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這類慘絕人寰的事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俄戰爭。這場戰爭的慘烈和造成的破壞觸目驚心,日俄雙方為爭奪中國的利益都付出巨大代價。不過這段戰爭最讓人注意的是兩個交戰國本身在第三方國家交戰,卻將中國視為一塊可以肆意踐踏的土地。兩軍過處燒殺搶掠,赤地千里,完全將滿清朝廷和中國平民視若無物。

後來蘇俄與中國共同站在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仍將中國視為屬國看待,在許多方面對中國的政治政策進行"指導"和干涉。在兩國缺少理念共識之後,蘇聯也開始在各方面刁難中國。僅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就挑起邊境事件4189起,更在1968年越過烏蘇里江侵入中國七里沁島軋死和撞死漁民,隨後又在1969年與中國發生了珍寶島和鐵列克提武裝衝突。"

即便在今日,中國和俄羅斯保持着常態的外交和援助關係,俄羅斯也不時地在各個領域敲打着中國政府。

比如之前大使館在網絡上用中文慶祝海參崴的建城紀念日,並告訴大家,這座城的俄文名字意謂:"統治東方"。

還有正當 中共外交部長訪俄之際,宣佈在中越爭議區內為越南開採南海油田。或者在中越兩國海域屬權爭執不下的時候賣潛艇給越南。以及在中國與印度發生邊境衝突時賣戰機給印度。

不過中國對俄國素來以忍讓著稱,即便發生了賣軍火給敵對國的事,我們的外宣還是可以繞着彎子找出"俄羅斯賣給對方軍火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這樣的辯解辭。

中國歷來的宣傳規則是:凡是不傷害自己的對象,大可聲色俱厲,無所顧忌,因為心中知道是安全的。但對於會付諸行動傷害自己的人,就一定是噤若寒蟬,戰戰兢兢。甚至雙方出現任何一點微小的罅隙,一定是中國盡力圓場,拼命維護。民間但凡發出一點不滿,都要竭力封殺,並大罵這些群眾"不顧大局","別有用心"。

我們政府對俄國正是一種十足的孔乙己式的卑怯和自欺欺人的態度。因為自己在俄羅斯這裏吃癟太多,面子上掛不住,因此只能一面裝聾作啞,一面用些模稜兩可的說辭來為自己開脫。就好比對日本,會大義凜然地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而一旦提到俄國的侵略,就躲躲閃閃地說糾結於歷史毫無意義。

而俄國也從不顧慮自己的行為會讓中國丟臉,因為他知道中國自會找一個台階下,至於這個台階是否下得有些跌跌撞撞,醜態百出,俄國是並不在意的。

並且中國最大的標準就是毫無標準。對每個國家的態度是根據對自己的壓迫來定義的。加上舞文弄墨的技藝首屈一指,甚至連自己都會相信那些編造的謊言。比如疫情期間,美國封鎖海關,國內大罵"不講道義"。但俄羅斯驅逐中國人,綏芬河口岸關閉,作為第一批禁止中國遊客入境的國家,中國的反應就異常溫婉。

而就連對方沒有遵守約定,不按期交付賣給中國的導彈,媒體們都能總結出一個暖心的理由來。

既然國際是一個舞台,大家也就看着孔乙己的一舉一動。一來二去,所有國家都明白了這個政府的秉性。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甚至成為了各國對中國分析的參照,所以周邊國家無論大小,對中國都異常強硬,正因為他們一直在從中國的歷史角色中揣摩。

其實中國政府對俄羅斯的情結很複雜,他一方面明白中國不過是俄羅斯和他國利益的角逐場,是俄羅斯沙文主義的演武場。一方面又因為自身的外交一直陷於困頓,而唯一看在利益上還能對自己表示口頭支持的大國就只有俄國,一旦與俄國交惡,中國的處境會變得十分孤立。

此外中國政府的不安還有一個深層理由,就是中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支持者和利益共同者。——每每俄國入侵歐洲時,歐洲國家總會聯合將其圍堵。但在入侵中國時,其他國家不是袖手旁觀就是與俄國一起瓜分利益。所以說中國的這份被孤立感是由來已久的。

目前俄羅斯對中國的企圖是被利益按捺住的,因為中國一直在給俄羅斯輸血,尤其在他受到全世界制裁的時候。然而中國一旦中斷一切形式的支援或者說對這種支援無以為繼,那麼俄國的反覆無常會立馬顯現。因為這終究是兩個毫無淵源,也沒有彼此認同感的國家。

10."愛國者"們的"愛俄羅斯"情結

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經歷過戰爭,且大部分都有被侵略的過往。但是唯獨在中國這裏,存在着長期為侵略者唱讚歌的舉動。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難以理解,估計作為征服者的俄羅斯自己都難以理解。——中國大概是他欺壓過的最馴良的民族。

為什麼至今仍有很多中國人崇拜俄羅斯,崇拜他們的歷任領袖。這並不是因為俄國多具有魅力,也並不是俄羅斯對中國有多少實質性幫助。而是作為被侵略者對於強權的深刻恐懼,——俄羅斯割佔了中國龐大的土地,掠奪了中國大量的財富,且以十分殘忍的方式屠殺中國人。這一切已經形成了一個骨子裏揮之不去的恐懼烙印。

中國的"愛俄羅斯"群體對俄羅斯的朝拜,和受害者為欺凌自己的政府搖旗吶喊是出於同一心理學動機,——企圖通過對強者表示擁護而表明自己和他站在同一邊。鞍前馬後地侍奉,都是寄望於對自己的欺壓會溫和一些。

那些受到中國"尊敬"的老朋友,——斯大林,勃烈日涅夫,普京,他們冷峻的面孔會讓這些人背脊發涼,如同西伯利亞的凜冽寒意,帶來死亡和凌虐的恐懼。這讓他們不由地跪下了膝蓋,並在口頭上表示崇拜。這就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尋找到一個不那麼卑微的出口,畢竟,"崇拜"比"臣服""畏懼"等還是要好聽一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Matter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