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生活中的100條物理知識

001.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002.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於水從水龍頭衝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003.對着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004.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005.將氣球吹大後,用手捏住吹口,然後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衝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006.有時候從保溫瓶中倒出一大杯開水後,瓶塞會跳起來是因為外界的冷空氣乘機鑽入保溫瓶,瓶塞寒上後,冷空氣被封閉在瓶子內並與熱開水發生了熱傳遞,冷空氣溫度升高,氣體受熱膨脹對外做功,就把塞子拋出瓶口,這時只要輕輕塞上瓶塞,然後搖動幾下保溫瓶,使開水蒸發出大量水蒸氣,把冷空氣這不速之客從保溫瓶中趕出去,然後按緊瓶塞後就無後顧之憂了

007.隔熱、隔音玻璃是雙層玻璃?雙層玻璃中間有一個空氣層,而空氣不易傳熱,能起到保溫和隔熱的作用。

008.多油的菜湯由於油層覆蓋在湯麵,阻礙了水的蒸發,因而不易冷卻。

009.我國南方有一種涼水壺,夏天將開水放入後很快冷卻,且一般略比氣溫低,這是因為這種涼水壺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滲透出來,滲透到容器外壁的水會很快蒸發,而水蒸發時要從容器和它裏面的水裏吸改大量的熱量,因而使水溫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溫相同時,水還會滲透,蒸發,還要從水中吸熱,使水溫繼續降低。但因為水溫低於氣溫後,水又會從周圍空氣吸收熱量,使水溫不會降得過低。

010.大多數人認為保溫瓶中的水的傳熱速度是水蒸氣(或空氣)的四倍。保溫瓶中的水不太滿,在水面和軟木塞間有一小段距離。那麽熱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溫效果會更好。灌滿,以為這樣保溫效果最好,事實並非如此。當水灌滿時100℃的水直接向外傳遞。

011.平面鏡照出的人是一個反的,可以用報紙上的字在鏡子上照一下試一試,妳會發現鏡子裏的字是反的。偶鏡把光線反射兩次,所以從兩個相交為90°的平面鏡中看到的是和妳一模一樣的人。

012.小小稱砣壓千斤:根據槓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麽"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013.破鏡不能重圓: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於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014.摘不着的是鏡中月撈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015.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於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01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於火焰的溫度小於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01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於許多三稜鏡,月光通過這些"三稜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01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人在崇山峻岭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01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於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牆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牆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牆,使牆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小於高牆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牆外,牆外的人就無法看到牆內人。

02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後,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021.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着火點,由於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至使着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後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022.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023.千里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現實。並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

024.坐地日行八萬里:由於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里。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係——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025.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後,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026.牆內開花牆外香:由於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牆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牆外。

027.坐井觀天所見甚少: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028.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029.瑞雪照豐年:由於雪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030."霜前冷,雪後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於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後寒"的感覺。

031."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032.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033.紙里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034.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這是氣體的擴散現象。

035.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後,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036."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於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037."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038.為什麽拉車比推車省力?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車輪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因為克服了阻力,車子才能前進。在地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車輪對地面的壓力越大,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費勁。反過來,壓力小,阻力小,省力。推車的時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產生兩個效果:一個分力向前,用來克服阻力,使車勻速前進;另一個分力豎真向下,加大了車對地面的壓力,使阻力加大。拉車的時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上方,也產生兩個分力;一個向前用來克服阻力;另一個豎直向上,減小了車對地面的壓力,使阻力減小。因此,拉車的時候,需要克服的阻力小,也就省力一些。

039.晴朗夏夜,我們仰望星空時會發現星星都在不停地閃爍,請問這是因為大氣密度分佈不穩定,使得星光經過大氣層後的折射光線隨大氣密度而時時變化。

040.炎熱夏天裏,當妳走在曬得滾燙的柏油路時,剛好來了一輛灑水車向地面灑水,這時妳卻感覺到更加的悶熱難耐,這是因為水蒸發時把地面的熱量帶到了人的身上。

041.節日放焰火時,焰火彈在高空爆炸開來形成絢麗多彩的禮花,炸開後下落過程中禮花在空中是以爆炸點為中心半徑不斷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間,爆炸力遠大於重力,可以看為一個動量守恆過程,禮花的各個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於每個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樣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時的球形不變。

042.在一鐵塊上用導線繞一線圈,只要有電流在導線內流動,鐵塊就會成為一塊磁鐵。

043.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個裝滿沙,另一個裝滿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到達底端時裝滿沙的滾得快。由於水在瓶子裏可以流動相摩擦損失機械能,而裝滿的沙子在瓶子裏很難移動,沒有摩擦,機械能損失至微,從能量守恆的觀點知應是裝沙子的瓶子滾得快。

044.用手電筒同時斜射在一面鏡子和一張灰色紙上,觀察發現灰紙亮。這是因為紙產生漫反射,從各個方向都能看到部分反射光線;而鏡子發生鏡面反射,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反射光,其他方向是沒有反射光的。

045.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熱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046.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047.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熱能。

048.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

049.廚房的爐竈(蜂窩煤竈,液化氣竈,煤竈,柴竈)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050.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page]

051.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052.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053.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054.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055.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於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056.使用爐竈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057.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058.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059.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060.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061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062.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竈中燃燒。

063.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干,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064.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06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06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徵兆。自來水管「出汗」並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067.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068.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並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沈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麵破裂而發出響聲。

069.凍肉解凍用什麽方法最好?從冰箱裏取出凍肉、凍雞,如何將其解凍呢?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為凍肉溫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熱水裏解凍,凍肉從熱水中吸收熱量,其外層迅速解凍而使溫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層之間便有了空隙,傳遞熱的本領也就下降,使內部的凍肉不易再吸熱解凍而形成硬核。若將凍肉放在冷水中,則因凍肉、凍雞吸熱而使冷水溫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還會結冰。因1克水結成冰可放出80卡熱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熱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熱量被凍肉吸收後,使肉外層的溫度較快升高,而內層又容易吸收熱量,這樣,整塊肉的溫度也就較快升到0℃。如此反覆幾次,凍肉就可解凍。從營養角度分析,這種均勻緩慢升溫的方法也是科學的。

070.風箏為什麽能升上天?每年的春天,北京的風箏會一下多起來,無論是天安門廣場,還是新建的立交橋邊的空地上,都有不少的大人小孩興致勃勃地把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風箏放上天空。這些風箏在藍天上翩翩起舞,十分壯觀。但是妳知道風箏為什麽會飛上天嗎?有人說風箏是風吹上天的,說的不全對,紙片被風吹上天不一會兒就自己落到地面來。風箏被線拉着與風吹來的方向有一定的角度,當風颳到風箏上的時候,由於風箏的阻擋風的方向發生改變,風箏給風一股力量,使風轉變了方向。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風也就給風箏一個反作用力,這個力使風箏向上,向遠方飄去,這時只要適當地放開拉住風箏的細線,風就把風箏送上了天空。當人拉緊細線,細線對風箏的拉力與風對風箏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不讓風箏遠去。風箏在這兩個力的作用下,懸在半空中。如果風速太小,風對風箏的作用力不足以支持風箏的重力和細線的拉力,風箏就會從高處向下跌落。一般靠近地面的風力較小,必須設法使風箏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自動上升到更高處,線在空中飄浮。因此人們往往拉着風箏迎着風跑,或登到高處使吹到風箏上的風速大一些,使風箏飛升上天。

071.早晚的天空為什麽是紅色的?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時常會出現五彩繽紛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於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於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看到睛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後,那裏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色彩。俗話說"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就是說,早晨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水滴已經很多,預示天氣將要轉雨。如果出火紅色或金黃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經沒有雲層,陽光才能透射過來形成晚霞,因此預示天氣將要轉晴。

072.人靠什麽走路?在平坦的馬路上,誰都可以邁開大步向前走。一個健康的人,走路並不是什麽難事,因而也沒有想過人是靠什麽走路的。聽了這個問題,有的人會覺得好笑。人只要有氣力,抬腿,邁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嗎?而事實上,問題並不那麽簡單。請妳試一個動作:挺直身體,背貼着牆站在地上。把一隻腳抬起來,向前邁步,只要身體不離開牆壁,這隻腳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來的腳向前邁出去一步,那末,回頭一望,身體已經離開牆壁。這說明,身體向前移動了。人身體向前移動的時候,一定依靠了一種外力。或者說,是這種力推着人前進的。如果這種外力比較小,走路就會遇到困難,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們就不敢邁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動雙腳。現在,請妳回答,後腳蹬了一下地。從物理的角度來分析,那是人體給了地面一個向後的力,與此同時,地面也給了人體一個向前的力。正是這個力把人體向前推了一下。腳蹬地面,這是作用力;地面給人體一個向前的力,這是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表現為摩擦力。在一般情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們走路並不覺得困難。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過於光滑,給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這樣,如果妳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樣使勁,向後蹬的力與摩擦力不平衡,後腳要向後滑,人就會跌跤。

073.冰棍「冒汽」。炎熱的夏天,熱氣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妳注意過嗎,冰棍從冷藏箱裏拿出來往往還冒「汽」哩!真有趣,通常只有熱的東西才冒汽,冰棍為什麽會冒汽呢?夏天的氣溫比冰棍的溫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氣就要融化,融化時要從周圍的空氣中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下降。平時空氣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由於溫度突然降低,就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也就是說,冰棍周圍的空氣由於溫度降低,便容納不下原來所含的那麽多水蒸氣了。在這種情況下,多餘的水蒸氣就結成微小的水珠,形成一團團飄浮着的霧狀水滴,經光線照射,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074.香脆的爆米。「砰!」隨着一聲巨響,爆米花的香氣便飄散開來。爆米花個大粒圓,酥脆芳香,是很受小朋友歡迎的一種膨體食品。大米經過爆米機一加工,體積陡然脹大好多倍,難怪人們風趣地把爆米機稱作「糧食擴大器」哩!

那麽,米粒是怎樣被擴大的呢?我們知道,密封在容器中的氣體,都有一個特別的脾氣:溫度增高,壓強就增大。給爆米機加熱的時候,密封在罐里的空氣的壓強逐漸增大;同時,裝在裏面的大米逐漸被加熱,貯存在米里的水分也逐漸蒸發出來,聚積在鐵罐內。罐的溫度不斷升高,罐內的氣壓越來越大,這種高壓阻止米中水分繼續蒸發,使殘存在米中的水分也逐漸升溫升壓,一個個米粒象憋足了氣的小氣球,只因為受到罐內氣壓的約束,它們才不能爆開。當罐內氣壓升高到2—3個大氣壓的時候(這從氣壓表上可以看出),便停止加熱。這時,爆米花的師傅拿一條長布袋套在爆米機的口上,然後打開蓋子。說時遲,那時快,在一聲巨響中,大米噴到布袋裏了。高溫高壓的米粒突然進入氣壓較低的環境中,憋在米粒中的高溫高壓水分,失去了約束力,便急驟膨脹,使米粒迅速脹大,變成了爆米花。

075.多孔的凍豆腐。豆腐本來是光滑細嫩的,冰凍以後,它的模樣為什麽會變得象泡沫塑料呢?豆腐的內部有無數的小孔,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連通,有的閉合成一個個小「容器」,這些小孔裏面都充滿了水分。我們知道,水有一種奇異的特性:在4℃時,它的密度最大,體積最小;到0℃時,結成了冰,它的體積不是縮小而是脹大了,比常溫時水的體積要大10%左右。當豆腐的溫度降到0℃以下時,裏面的水分結成冰,原來的小孔便被冰撐大了,整塊豆腐就被擠壓成網絡形狀。等到冰融化成水從豆腐里跑掉以後,就留下了數不清的孔洞,使豆腐變得象泡沫塑料一樣。凍豆腐經過烹調,這些孔洞裏都灌進了湯汁,吃起來不但富有彈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鮮美可口。

076.為什麽熟雞蛋能豎立旋轉?把一隻煮熟的雞蛋放在桌上旋轉,如果用力合適,它轉着轉着就會豎立起來,而生雞蛋就不會這樣。英國和日本科學家對這一現象作出了物理學解釋。

把熟雞蛋在旋轉過程中豎立起來,這看上去是違反物理規律的,因為它的重心升高,整個系統的能量似乎增加了。科學家在2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事實上是熟雞蛋的部分旋轉能量在蛋殼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作用下轉換成了一個水平方向的推力,使熟雞蛋的長軸方向改變,在一系列的搖晃震盪中由水平變為垂直。而生雞蛋的內核是液態,會吸收旋轉能量,使它不能轉化為推力,因此生雞蛋在旋轉時不會豎立起來。科學家說,產生這一現象的關鍵是蛋殼與桌面間的摩擦力要恰到好處。在完全光滑的桌子上,旋轉的雞蛋不會豎立起來。而桌面太粗糙了也不行。此外,雞蛋的旋轉速度也要合適,在大約每秒10轉的臨界速度以下,雞蛋不會豎立起來。科學家還發現,雞蛋能否豎立起來與其旋轉的初始方向沒有關係,而且雞蛋也能以任一端立着旋轉。

077.靜脈輸液中的物理知識。靜脈輸液時,要求在輸液過程中,保持滴點的速度幾乎不變。通過觀察封閉式靜脈輸液用的部分裝置,結合氣體壓強、液體壓強的知識我們不難說明其道理。首先,當插入通氣管後,為什麽通氣管內的液面遠低於葡萄糖液瓶內的液面。由於葡萄糖液瓶內的空氣是密閉的。當通氣管和葡萄糖液瓶內接通時,部分葡萄糖液已進入通氣管,這樣葡萄糖液瓶內部的液面就有所下降,瓶內空氣的體積就會增大,壓強就要減小。正是由於瓶內空氣壓強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所以導致了通氣管內的液面與葡萄糖液瓶內液面之間出現了上述的高度差。其次,我們來分析輸液時葡萄糖液瓶內的壓強情況:我們知道,液體壓強是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液體越深壓強越大,這樣液流速度就越快。在輸液開始後,葡萄糖液瓶內的液面持續下降,瓶內空氣壓強減小,因而通氣管內的液體由於受到外界穩定的大氣壓強的作用,很快被壓回到葡萄糖液瓶內。當通氣管(包括針頭)內沒有了葡萄糖液後,其針頭頂端開口處的小液片就剛好在上下都是一個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平衡。小液片的上部受到向下的壓強是瓶內空氣壓強以及葡萄糖液產生的壓強。小液片的下部受到向上的壓強是外界大氣壓強。當瓶內液面繼續下降而導致瓶內空氣壓強略有下降時,小液片就不再平衡,它讓開一個「缺口」,氣泡就冒上了瓶內空氣之中。瓶內空氣量增多,壓強就稍有增大,通氣管針頭頂端開口處的小液片又在上下都是一個壓強的作用下重新平衡。這佯,在整個輸液過程中,通氣管針頭頂端開口處的小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壓強基本保持在一個大氣壓強的水平,不會因瓶內液面的下降而變化。由於圖中通氣管針頭頂端所處水平面液體的壓強基本保持不變,因而在它下面一定距離的點滴玻璃管上端口液體的壓強也基本保持不變。這樣,就對穩定滴點速度起到了積極作用。

078.公路標誌牌、線、車牌為什麽反光很強?反光塗料是運用微稜鏡晶體回歸反射原理,在其它遠距離的光源照射下也能產生強烈的反光效果並反射回發光處,無需外加電源,就達到了在黑暗中如同燈光的功效。汽車牌照以及道路指示牌採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後半表面鍍鋁作為後向反射器,具有極強的逆向回歸反射性能,能將85%的光線直接反射回光源處,回歸反射所造成的反光亮度,可使駕駛人員和帶光源的夜間或視野不佳的情況下清楚地看見行人或障礙目標,確保雙方安全。

079.伽利略望遠鏡的原理及光路。物鏡是會聚透鏡而目鏡是發散透鏡的望遠鏡。光線經過物鏡折射所成的實像在目鏡的後方(靠近人目的後方)焦點上,這像對目鏡是一個虛像,因此經它折射後成一放大的正立虛像。伽利略望遠鏡的放大率等於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的比值。其優點是鏡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視野比較小。把兩個放大倍數不高的伽利略望遠鏡並列一起、中間用一個螺栓鈕可以同時調節其清晰程度的裝置,稱為「觀劇鏡」;因攜帶方便,常用以觀看表演等。

080.轎車前邊的車窗玻璃為何要做成傾斜的?不少學生可能一下子會認為:做成這樣還不是為了減小車子行駛過程中的阻力唄!那也許又有學生要追問:那大型汽車(如長途客車、公共汽車、大型卡車)駕駛室的前窗玻璃可是豎直的呀?顯然這種解答是不科學的!這可要從光學角度來分析:擋風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絕對沒有反射,坐在駕駛員後面的乘客會由於反射成像在駕駛員的前方。小轎車較矮,坐在裏面的乘客經擋風玻璃成像在前方,若擋風玻璃是豎直的,則所成的像與車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這就會干擾駕駛員的視覺判斷,容易出事故。而當擋風玻璃為傾斜時,所成的像就會在車前的上方,駕駛員看不到車內人的像,就不會影響視覺判斷,保證行車安全。大型汽車一般很高,駕駛員的位置(視線)比路面行人要高些,這時雖然車內乘客經擋風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車前方,但位置比路上行人高得多,且比較暗淡,因而不會影響駕駛員的視覺判斷。

081.裝有空調的汽車在夏、冬季節,車窗上都有水珠出現,這是怎麽回事?妳首先要知道:小水珠在不同季節小水珠在不同季節可是出現在車窗玻璃不同的表面上的喲!原因是夏天車外氣溫高,車內氣溫低,故車子外面的水蒸氣遇冷在窗戶玻璃的外表面上液化形成了小水珠;而冬天則相反,車內氣溫高於車外氣溫,所以車子內的水蒸氣遇冷在車窗玻璃的內表面上液化形成了小水珠。

082.為何夜間行車時,車內不能亮燈呢?在晚上乘車或在路邊行走時,我們會發現夜晚行駛的汽車,車內的燈都是關閉的。因為當車內開燈時,汽車的擋風玻璃相當於一個平面鏡,車內人、物在玻璃的反射下會在車前方形成虛像,由於車內光線比外面強,所以像可能比車前行人還要明顯,結果使司機看不清或發生混淆,造成判斷失誤釀成交通事故.因此,夜間行車,為了避免車前出現車內景物的像,保證司機看清路面上的景物,必須關掉車內的燈。

083.臥室:「床頭音響」勿放床頭。床鋪大概要算是測量家中電磁場的重頭戲。如果長期睡在高磁場的地方,可以想見這影響有多大。由此也可以知道所謂的「床頭音響」是不應該放置在床頭的。原則上任何的電器用品都應該遠離妳的床鋪。遊人總抱怨睡眠質量不好,其實很可能就是賓館的床鋪附近放置了電暖器、電風扇、空氣清新機、空調等電器作怪,要知道,一個小型電暖器的磁場就可以高達200mG以上。

084.微波爐:只插電未使用也輻射。與其他家電用品不同的是,微波爐即使僅是插着電沒有使用它,有的機型前方按鍵板的磁場仍可高達30~60mG,使用時的磁場則超過200mG。另外,研究顯示,這些泄漏的微波對男性生殖系統的傷害尤其大,因此小男孩更應避開。

085.磁鐵為什麽會有磁性?磁鐵吸鐵由磁鐵的特性決定的如果按原子電流解釋就是電流產生的磁場磁化別的物體磁化物體產生電場電場互相作用產生力的作用。物質大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在原子內部,電子不停地自轉,並繞原子核旋轉。電子的這兩種運動都會產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數物質中,電子運動的方向各不相同、雜亂無章,磁效應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數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呈現磁性。

鐵、鈷、鎳或鐵氧體等鐵磁類物質有所不同,它內部的電子自旋可以在小範圍內自發地排列起來,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這種自發磁化區就叫磁疇。鐵磁類物質磁化後,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使磁性加強,就構成磁鐵了。磁鐵的吸鐵過程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我們就說磁鐵有磁性了。

086.自行車外胎為什麽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摩擦力的大小跟兩個因素有關: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車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自行車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行車打滑。

087.自行車為什麽能前進?當我們騎在自行車上時,由於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有壓力,輪胎和地面之間不光滑,因此自行車與路面之間有摩擦,不過,要問自行車為何能前進?這還是依靠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輪的摩擦力是干什麽的?阻礙車的運動!其方向與自行車前進方向相反。正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車作勻速運動。不過,當人們在地上推自行車前進時,前輪和後輪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後。那誰和這兩個力平衡呢?腳對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088.剎車以後,自行車為何能停止?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後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後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後,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089.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什麽安鋼珠?在自行車的前軸、中軸、後軸、車把轉動處,腳蹬轉動處等地方,都安有鋼珠。人們騎自行車總是希望輕鬆、靈活、省力。而用滾動代替滑動就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車轉動的地方安裝鋼珠,我們可以經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彼此離開,這樣就可以使摩擦力變得更小。

090.自行車上的氣壓知識。自行車內胎充氣:早期的各種輪子都是木輪、鐵輪,顛簸不已。現代自行車使用充氣內胎主要是使胎內的壓強增大,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同時可以減小自行車前進的阻力。氣門芯的作用:充氣內胎上的氣門芯,起着單向閥門的作用,只讓氣體進入,不讓氣體外漏,方便進氣,保證充氣內胎的密封。

091.自行車上光學知識。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但是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因為自行車的尾燈是由很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而每一個「小室」是由三個約成90度的反射面組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後面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就會產生反射光,由於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

092.自行車壓強知識的應用。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座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

093.自行車功的知識運用。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費距離。因此人們在上坡時,常騎「S形」路線就是這個道理。

094.自行車機械能的知識運用。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如騎車上坡前,人們往往要加緊蹬幾下,就容易上去些,這裏是動能轉化為勢能。而騎車下坡,不用蹬,車速也越來越快,此為勢能轉化為動能。

095.自行車慣性定律的運用。快速行駛的自行車,如果突然把前輪剎住,後輪為什麽會跳起來。這是因為前輪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後輪沒有受到阻力,根據慣性定律,人和後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以後輪會跳起來。切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自行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

096.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097.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範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098.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099.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稜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稜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稜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100.眼睛的物理知識。眼睛是人們觀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堅韌的透明角膜、含有纖維膠質的透明囊狀的晶狀體、無色透明的水樣液、視網膜及無色透明的膠狀玻璃體構成的。它們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從物體射進眼裏的光線經過一個凸透鏡折射後,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刺激分佈在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於是我們就看見了物體。眼睛不僅能看見近處的物體,而且還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當物距改變時,它能靠改變晶狀體表面的彎曲程度來改變眼睛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因此,眼睛實際上是一種精巧的變焦系統。當然,眼睛這種調節焦距的調節功能是有限的。近視眼就不能僅靠自身的調節,而必須配以合適的凸透鏡來幫助調節,從而達到看清周圍物體的目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