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血液太粘稠,身體一般會有4個異常表現,越早發現越好!

血液粘稠又被稱為血稠,醫學上叫做高粘稠血症,可以通過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

說到血液粘稠,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詞,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具體含義以及所帶來的種種後果。

說得通俗易懂一點,我們人體的血液就像一條流淌的河流,將營養物質傳送到各個器官,以保證身體機能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血液能夠正常流動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個很重要前提,可如果血液變得粘稠,就會傷害到毛細血管,堵塞毛細血管。這時,就不僅僅是氧氣與養分的輸送受阻的問題了,甚至連周邊的細胞也可能死亡。

與此同時,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和鈣等,導致血液變得越來越難以通過。長此以往可能會引發頭痛、健忘、腰痛、水腫、脫髮、痛經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

血液粘稠的人,身體會有4個表現

①晨起後頭腦昏昏沉沉

正常情況下,在經過一夜的睡眠調整後,人體應該感到精力充沛、精神抖擻。而如果晨起後不僅沒有精力充沛的感覺,反而腦袋暈乎乎的,整個人昏昏沉沉的,就要當心了。

這可能和血液粘稠有關,血液過於粘稠,血流緩慢會導致腦供血不足,人體就會在晨起後出現頭暈和疲倦等症狀,這種症狀一般在吃完早飯後才會得到緩解。

②陣發性視力模糊

從生理角度來說,視力系統的正常運轉約需要消耗腦部總熱量的40%。所以在血液供給發生問題時,視力就會在第一時間給出反饋。

就比如有的人平時明明視力還好,有時候卻突然視力模糊甚至看不清楚眼前的東西。這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視神經和視網膜等不能及時獲取營養成分與氧氣,最終造成眼部暫時性的缺血缺氧。

③午餐後疲倦

吃完午飯後,為了消化食物,流經胃腸道的血量會隨之增多,而流向大腦的血液就會相應減少。與此同時,血液粘稠度高的人,血液循環速度會進一步減慢,這就導致大腦供血變得更加不足,因此午飯後很容易出現腦缺氧導致的睏倦感。

④活動時胸悶氣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心臟和肺部是不分家的,而從醫學定義上來說,心肺功能確實存在着一定關聯性。比如肺和心臟共同組成了「血液肺循環」,並作為血液提供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徑。因此,一旦心臟供血能力下降、血液粘稠度升高,肺部就會跟着受到波及。

臨床上常表現為活動時胸悶氣短、間歇性呼吸困難等,尤其是夜間側臥或者平躺時,呼吸困難往往會變得更加明顯。

4個方法幫助降低血液粘稠度!

首先,飲食上要注意,平時儘量少吃高脂肪食物、醃製食物、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含酒精飲品等。高脂肪食物富含飽和脂肪與膽固醇,長期攝入會加劇血液粘稠的問題;醃製食物由於鹽分含量高,長期食用會增加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發生風險;常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會引發胰島素抵抗、血糖水平升高,並誘發高血糖等問題,最終加劇血液粘稠。

飲食上儘量做到營養均衡,要低糖、低鹽和低脂。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比如葵花籽油、芝麻油和玉米油等。

其次就是降低血脂血糖,因為臨床研究發現,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血液往往更容易變得粘稠,因此建議將糖化血紅蛋白降到7%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根據情況降到2.6、1.8與1.4以下。

然後就是選擇合適的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體內脂肪的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對改善血液粘稠度有明顯的幫助。可以選擇一些有氧運動,比如騎車、打球和健身操等。

最後就是補充水分,尤其是晨起後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因為在經過一夜的睡眠後,我們的身體會丟失不少水分,晨起後往往會因為缺水而導致血液粘稠,所以在起床後可以先空腹喝一杯溫開水

總而言之,血液粘稠這個問題可大可小,而通過生活中一些細微的症狀就能發現出來,想要預防也很簡單,日常生活中完全就能做好預防工作,不要等到問題已經發生了甚至已經產生了嚴重後果,再去後悔。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Dr.X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7/205559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