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軟抵抗暴增 這一大風險火燒眉毛 中國年輕人識破大坑

—中國年輕人不願繳養老金 學者:急需社保改革

圖為北京一條步行街上的行人。外界發現,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顯著之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暫時或徹底停止了養老金的繳納。

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顯著之際,外界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暫時或徹底停止了養老金的繳納。有學者指出,鑑於中國養老金體系缺口巨大,社會保障機制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面對經濟下行與失業率高企,中國年輕人在「躺平」之後,對未來步入老齡的期望似乎也日趨消沉。美國《紐約時報》近日調查發現,與中國政府的預期相反,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繳納養老金。

那麼,這一現象究竟有着怎樣的社會原因呢?

對未來信心不足

中國青年胡浩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現在的年輕人有自己的思想,也能看到國家體制的弊病,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少交或不交養老金,是對未來信心不足的表現之一。

「現在經濟環境不好,有很多年輕人失業。所以年輕人覺得自己比以前掙很少,交養老金會影響現在的消費水平。」他說:「對未來看不到希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養老金是一個窟窿,比方說三、四十年後根本拿不到這個錢。真正拿到這些錢的,都是根本不缺這些錢的特權人士或所謂的權貴階層。」

中國的人口比例近年出現結構性轉變,未富先衰的趨勢愈發顯著,而這已經成為政府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人口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而生育率則連續第七年下降,老齡人口群體仍在進一步擴大。這種情況下,本就脆弱且資金不足的醫療和養老金體系面臨巨大壓力。

圖為在北京一座公園裏跳舞的老年人。中國人口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而老齡人口群體仍在進一步擴大。(路透社圖片)

學者:社會保障機制改革迫在眉睫

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接受本台專訪時指出,結構性阻力使中國消費者長期表現不佳,而中共當局需要進行社會保障改革,以減少恐懼驅動的過度預防性儲蓄。

「由於老齡化,以及當前社會保障網絡、醫療保健和退休提供的保障水平較低,中國家庭仍然傾向於恐懼驅動的、預防性儲蓄,目前家庭儲蓄率仍超過32%。」他說:「在社會保障網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儲蓄率將保持在高位,中國消費者將不願意或無法將自己的角色從儲蓄者轉變為主動的、可自由支配的消費者。」

學者:人口老齡化面前政府管理體制混亂

胡浩說,中國年輕人對當前社會狀況的反應不僅是不交養老金,減少生育及消費其實也是一種無聲的抗爭。他說:「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買車,就自己這樣過。現在掙的剛剛好過,基本上就是躺平。」

一方面是年輕人普遍「躺平」,另一方面,社會對於老齡人口的保障機制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根據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養老金收不抵支會出現在2028年,並在2035年耗盡累計結餘。報告還指出,即使是落實延遲退休政策,養老金也僅夠支撐到2042年。

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在不同場合相繼發出了考慮延遲退休政策的信號,但面對經濟疲軟與青年人失業率上升,相關政策卻遲遲未見實施。關注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此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警告說,到2050年左右,中國的高齡老人數量將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

旅美經濟學者、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告訴本台,中國的社會保障機制入不敷出,如果要進行改革,首先要改變政府管理混亂的局面。

他說:「中國的問題實際上是政府在管理上出現很多的缺失。我們把錢給了社保基金,結果錢在核銷、攤派費用的時候,管理出現很多混亂;第二是沒有節制、沒有監督,所以就出現很多地方挪用、佔用健保基金、養老基金。」

李恆青認為,中國的社會保障機制改革首先要從管理體系入手,落實專款專用和專業化管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10/204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