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宮崎駿「告別之作」里的這些暗喻,你看懂了嗎?

理解這些暗喻,《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其實挺好懂的。

各位好,今天去看了宮崎駿的最新動畫電影,號稱「告別之作」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部新科奧斯卡最佳長篇電影,在國際上備受讚譽,但我身邊很多觀影的朋友紛紛表示看不懂,甚至有人直言「拍了些什麼?白瞎一張電影票錢。」

實際上,「動畫謎語人」宮崎駿在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暗喻和主題是非常明確的。同樣是藉助一個「神隱」的故事,《你》這部劇的明晰感甚至超過之前那部備受讚譽的、旨在為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療傷的《千與千尋》。只不過想要理解這種表達,必須通過了解日本近代史,理解片中的幾個關鍵隱喻。時間倉促,今天就寫一篇簡單解析,幫所有沒看懂或者想看這部劇的讀者,做一個簡單的導覽。

1、主角的母親為什麼叫「火美」?

其實如果你懂日語的話,會馬上get到,火美(ひみ)所指代的第一重隱喻就是日本的上古女王卑彌呼(ひみこ),兩者在日語中的發音時非常相近的,宮崎駿幾乎只是為了保留最後的一點隱喻感而沒讓它們完全相同。而如果理解了這一層,就能明白《你》這部電影所反映的第一重主題——在電影的開篇,主角的母親火美,葬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晚期的東京大轟炸當中。這暗喻着卑彌呼所代表的那個舊日本在這場戰爭當中死亡了。

而主角作為舊日本的孩子,在整個電影當中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孤兒感——父親在母親去世後迅速續弦再娶,恰恰隱喻了一件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擁抱戰後新秩序。這種與往昔迅速地切割與淡忘讓宮崎駿那一代生於舊日本的孩子產生了一種非常類似於母親去世後看着父親迅速走出來,組建新家庭的「半孤兒」的被拋棄感。所以宮崎駿選擇這個故事來隱喻,可以說是非常刁鑽而貼切的。

同時,火美(ひみ)這個名字在日語中也包含着「火中所見」的意思,其實有一種考古猜想認為卑彌呼(ひみこ)這個名字本身就暗示着了這位上古日本部落女王是一位火占卜的巫師(火御子),但宮崎駿在電影中用這個名字,顯然更強調日本在二戰中經歷的讓城市一片火海的大轟炸,給他們那一代人留下的深刻的心理印痕。所以影片中母親火美的形象,幾乎每一次出現都是與火深刻聯繫的。

美國將軍李梅在二戰末期搞的那幾次「李梅火攻」,僅在東京一地就燒死了14萬人,全城50%以上的房屋被焚毀,100多萬人無家可歸。火攻造成的傷亡比後來的原子彈還要多的多,確實是把日本戰前出生的那一代人打出童年陰影來了。

而為了規避盟軍對東京等城市的重點轟炸,大量日本人向鄉間疏散。影片中,主角也是在這裏遇到了他的繼母夏子,那麼夏子在這裏又隱喻了什麼呢?

2、繼母夏子,代表了什麼?

其實這個角色如果理解一點日本近代史也非常好理解,日本發佈終戰詔書,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是在1945年的八月,正好是在夏天,所以夏子這個覺得所指代的就是二戰後出現的新日本。

為了讓觀眾確認這個隱喻,宮崎駿還在動畫中安排了兩個「鉚定點」。

第一是夏子在接了主角之後路邊遇到遊行的隊伍,立刻鞠躬。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意像,因為1945年終戰詔書發佈時,很多普通日本人確實是跑到皇居那裏去鞠躬甚至下跪了一地。

是的,牛皮吹破,精神幻滅,徹底被「英美鬼畜」打垮,鞠躬下跪,這就是日本重新開始的標準動作。

第二是夏子回到家後,打開了丈夫帶的行李箱,拿出其中珍惜的罐頭、糖甚至香煙,普通日本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重建的最初印象,確實也是從盟軍戰後緊急調運的罐頭、糖和香煙開始的。

影片讚美罐頭的味道,那是宮崎駿這一代經歷過日本戰後短缺時代的人最熟悉的味道。

所以影片開頭,這兩處看似閒筆的描寫,其實都不是廢鏡頭,它在明確生母火美代表舊日本,而繼母夏子代表新日本,生於舊日本的主角夾在中間,情感複雜的這個核心矛盾。

3、企業家父親諷刺了誰

再多說一句,影片中主角父親這個形象其實也非常耐人尋味,他代表日本的企業主、資本精英群體。對於這群人來說,其實國家的喪亂對他們反而沒什麼打擊,原配火美死掉了,他迅速就續弦,娶了妹妹夏子,這暗喻了日本的資本精英、財閥群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迅速完成了轉型,從過去與舊日本打交道,轉換為在新日本繼續賺錢。

影片中還有一段父親的獨白,簡直露骨的反映了資本精英們的這種心態:「海軍現在可鬧壞了,沒想到塞班島就這麼丟了(塞班島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慘重的地方)……不過也沒關係,這樣一來工廠的生意更好了。」

是的,國家打仗就賺打仗的錢,和平了就繼續賺和平的錢,影片中父親所代表的日本資本精英其實對國家命運這種事情不那麼關心,就像一個男人對妻子到底是原配還是續弦都無所謂一樣——不耽誤他們賺錢就行。

4、舅公與天外來石致敬了誰?

而與代表財閥的父親相對應的,影片中火美與夏子共同的舅公,則代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那一代像西方學習的知識精英。

影片中讓主角神隱的那座高塔是圍着一塊「天外來石」建立的,導演還通過婆婆們的口特地交代,說這塊石頭是「維新(明治維新)之前,有一天突然落到地上的。」「那聲音大的,可把附近的人都嚇壞了」。

「名茶上喜選,只需喝三碗。驚破太平夢,徹夜不能眠。」這是日本人記錄1853年美國海軍上將佩里叩關,俗稱「黑船來航」的名句。很顯然,影片中那塊「維新前」突然到來,「把附近的人都嚇壞了的巨石」,對應的就是讓舊日本「驚破太平夢」黑船來航,以及之後與西方的接觸。

而對這塊天外來石非常感興趣、花費一生經歷去研究的舅公,對應的就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的那一代維新志士。影片中的舅公一直在用積木搭一個建築,雖然搖搖欲墜,但一直勉強撐了下來。這其實暗喻着日本明治維新後形成的那個國家建構——雖然搖搖欲墜、漏洞百出,但一直還能勉強支撐。

而這位舅公在現實中消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此後他所修建的巨塔就被其父親封印起來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開放風氣也剛好消失在這個時代,在所謂的「大正民主」曇花一現之後,日本也非常急速的陷入了封閉、而至民粹、直至軍國主義的深淵當中。

而最終,舅公所搭建的那個積木大廈,被重新封閉在塔里的鸚鵡國王一刀劈毀,隨後整個塔樓也分崩離析。

5、為什麼鸚鵡王國是反派?

影片的反派鸚鵡王國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意向,因為「鸚鵡學舌」這個成語,作為最初源自佛教的意向,是中日兩國通用的。宮崎駿是在用這個形象諷刺那些在二戰的民粹主義狂熱中人云亦云的日本國民。他們所高喊的那些軍國主義口號,就像影片中不斷三呼萬歲的鸚鵡們一樣,其實連他們自己都無法真正理解其本意,只不過是在狂熱的盲從,並鸚鵡學舌一般的接受他人的洗腦。

這個諷刺也堪稱是絕妙的。

而比這更大膽而辛辣的,則是宮崎駿在影片中塑造的那個鸚鵡國王,他貌似英勇,並魯莽的一刀劈碎了舅公(明治維新創立者們)搭建的高塔,可是最終他卻沒有隨着高塔一起「玉碎」,反而是跟着其他鸚鵡一起逃了出來。

而鸚鵡國王一旦飛出封閉的高塔,立刻就身形縮小,人們發現他也不過是一隻普通的頭腦簡單的鸚鵡而已。

我高度懷疑,不,我甚至可以確信,宮崎駿在這裏所DISS的,其實就是領導舊日本走向戰敗,卻在戰後違背「玉碎」宣誓,又活了若干年的裕仁天皇本人。就像他在戰後跟美國駐軍司令麥克阿瑟所拍的那張合影一樣。

當日本人走出被封閉的高塔,回頭再看這位曾經被他們奉為「人間神」的天皇,他們發現,這人也就不過是一個乾癟瘦削的小老頭。

6、最後,影片為什麼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我覺得電影起這個標題,是宮崎駿導演在向自己,也向所有日本人發問——宮崎駿用這樣一部電影寫盡了日本毀滅與新生之交的眾生相。而這樣一個國家,經歷了那樣狂亂與深淵,從中走出來的人們,應該創建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過怎樣的人生?

我覺得電影的回答是不那麼明確的。影片中兩個片段讓我印象尤深。

一是,主角在高塔夢境中所看到那座墓園大門,上面寫一行字,叫「學我者死」。

這個隱喻是雙重的,戰前的日本走了一條模仿西方舊殖民擴張的道路,最終「學我者死」,因為在新時代搞舊式擴張而泯滅。同樣的,宮崎駿這裏似乎想表達,如果新日本重複舊日的(哪怕是光輝的明治維新時代的)舊思維,也同樣是死路一條。

但另一方面,影片中還有另外一個細節,就是主角和年輕時代的母親火美相會後,母親明知道自己未來要葬身火海,依然選擇了接受命運,回到現實中。

這個情節安排,宮崎駿想表達的似乎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就像日本,從開國、到明治維新、到陷入民粹和軍國主義的狂亂、再到戰後新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無法逃避,而只能接受。

但「有你這樣的孩子,我已經很滿足了。」影片結尾母親留給主角的那段話,其實暗含着宮崎駿的寄託,雖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與苦難,但正因上一代人已經不得不承受某種苦難或狂亂,我們才更在乎,不能讓自己的下一代重複這種苦難與命運。所以如果你看懂了這層含義,你會為宮崎駿的這部電影而感動。

因為普天之下,可憐父母心,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尤其是那些父母、祖輩曾經遭受的災難、封閉與狂亂,我們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經受。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覺得,宮崎駿在用這部電影,向自己、向日本國民、也向所有世界上曾經經歷過迷亂與苦難的人們發問——

往者已矣,來着可追,我們、我們的孩子,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只願那樣的人生,是走出封閉的高塔、朝向開放、朝向未來、朝向寬容而和平的未來的。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願你幸福,願你如願。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林中的維吉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9/204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