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神探狄仁傑:武則天為什麼一生都信任他?

遠征高句麗的戰役剛結束,狄仁傑已為中央所召,擔任大理丞一職。大理寺是主司刑罰的衙門,長官為大理卿,次官為少卿,丞在其下,職位約等於今日的檢察廳局長。雖然高宗依舊上朝,但健康狀態已大不如前。每次他坐到王座,簾幕的後面一定有武則天在那兒。也就是說,武則天才是真正的主政者。

2/3

過去的「皇帝」、「皇后」之名已被廢除,改稱以「天皇」、「天后」。過去的名稱給人感覺是,皇后存在於皇帝之下,或為其附屬物;而新的稱呼則有近乎男女平等的感覺。

武則天對於名稱非常在意。她的意圖是:先改變名稱,進而對舊體制有所改革。她開始有以自己的意思推行政治的意念。儀鳳元年(公元六七六年)九月,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和左鑒門中郎將范懷義兩名重臣,犯了滔天大罪:他們為擴建自己的宅邸,尋覓大量木材。兩人委託樵夫砍伐柏木這件事,本來無可厚非,但這批柏木竟然是從昭陵聖域之地砍伐得來的。

昭陵乃太宗陵寢,對唐朝廷而言,這是最重要的陵墓。這座陵墓由閻立德精心營造,對高宗來說,是父親靈體永眠的聖地。不過,陵域並未圍以木柵,因此很難界定聖域範圍。樵夫只是誤砍昭陵之木,而這大逆之罪,當然落到要求樵夫砍木的兩名大臣頭上。

判決會議在高宗面前召開。

兩人應處死罪。——這是高宗的意見。至少高宗在群臣面前表示這個意見。實際上,這是天后武則天叫他這麼說的。司法單位高級官僚持的是怎樣的意見?有沒有人敢反對天子的意見、直陳自己的看法?——她想知道的是這些。

處以流刑較為適當。因為兩人都是人才,殺之可惜;而且處以死刑,會影響官僚士氣。——這是武則天內心的想法。「膽敢砍伐昭陵之柏,堪稱目無法紀,罪該萬死。如皇上所言,這兩人唯有處以死刑一途而已。」大理卿如此回答。

刑部尚書(法務大臣)也認為高宗的意見至為妥當。武則天在垂簾後暗暗詫異。難道沒有一個人敢對這兩個人的死罪表示反對意見?正當她準備啟口說出自己的意見時,有人以清爽的聲音說:「萬萬不該對這兩個人處以死刑——」

3/3

「什麼……你是什麼人?」高宗連發言者的名字都不知道。「微臣乃大理丞狄仁傑。」「為何不可論處死罪?不處死他們,不是要使朕陷於不孝嗎?」「回皇上的話,法律並無砍伐陵域之樹木者以死罪論處的條文。」「你膽敢反對朕的意見!下去!朕不想看到你這個人!」

高宗勃然大怒。實際上,以死罪論處雖然不是他的意見,但此人竟敢表示異議,這一點觸怒了他。體質孱弱且貧血的高宗,激怒時臉色變得鐵青,相貌令人望而生畏。

「是!微臣這就遵命退下。微臣現在才知道冒大不韙直諫之難。其實,直諫之難,只對桀紂而言,若對堯舜,則無此事。適用法律無明文規定之刑罰,會使人們不信法律。還有,後世史家將如何批評皇上,微臣也以此為憂。……微臣告退了。」

狄仁傑語畢,就準備退下。這一退的後果一定不堪設想,處死是絕對免不了的事,而狄仁傑卻毫不動容。「慢着!」垂簾之後傳出武則天的聲音。「是!」剛要退下的狄仁傑,當場跪伏。

「皇上不是沒有慈悲之心。……說實在的,對這兩個人的處罰事宜,皇上已和哀家討論過,似乎處以流刑為宜。大理丞所言甚是,因此,關於本案,宜經過檢討再做定奪,如何?」武則天道。「好,那就改日再議吧!」

實際上,高宗內心也鬆了一口氣,他並不忍心處死這兩人。翌日,決定將兩人流放至嶺南(廣東)。數日後,大理丞狄仁傑被拔擢為侍御史——這一重要的人事命令出現在公文上。

「你日前所言,令哀家深深感佩。在那樣的場面敢說那樣的話,勇氣可嘉,值得嘉勉。」武則天召來狄仁傑,如此說道。從此以後,她一輩子都信賴狄仁傑。

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而狄仁傑在每任一職中,都心繫民生,政績卓着。在他身居宰相之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千古名相狄仁傑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3/203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