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黎加路:霓虹招牌漸成歷史 往日東方之珠今燈火闌珊

作者:
最近一個被拆的出名霓虹招牌,是位於九龍油麻地廟街的茶餐廳美都。美都餐室已經有七十年歷史,這塊安裝在三層高,舊唐樓的典型垂直式霓虹老招牌。不單止數十年來,成為油麻地一個地標,近年更是外地遊客的打卡名勝,是香港街坊版的《花樣年華》。美都,美麗的都會,也逃不過熄燈的命運。

老戲骨張艾嘉、任達華主演的電影《燈火闌珊》,因違反投票規矩,失去在奧斯卡國際電影舞台上放閃的機會,就好似電影裏面的主角,以香港製造的霓虹招牌,閃耀香江的街頭。

「幾十年歷史,話拆就拆。」

「呢度以前周街都系霓虹招牌,幾夜行街都唔怕黑。」

「拆曬嘞!」

電影《燈火闌珊》的主角,用怨憤的口吻,講出近年香港的霓虹招牌逐一拆去的實情。張艾嘉飾演霓虹招牌製作師傅的遺孀,希望在萬燈齊暗的日子,實現亡夫生前的理想,製作一個光輝永恆的霓虹招牌。

這齣電影,剛好與香港近期不少享有盛名的老招牌被拆去的花邊新聞,形成一個呼應。

最近一個被拆的出名霓虹招牌,是位於九龍油麻地廟街的茶餐廳美都。美都餐室已經有七十年歷史,這塊安裝在三層高,舊唐樓的典型垂直式霓虹老招牌。不單止數十年來,成為油麻地一個地標,近年更是外地遊客的打卡名勝,是香港街坊版的《花樣年華》。美都,美麗的都會,也逃不過熄燈的命運。

九龍油麻地廟街茶餐廳美都的霓虹招牌成為油麻地一個地標,近年更是外地遊客的打卡名勝。(路透社資料圖片)

霓虹燈是法國工程師一九零二年發明。上海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已引入這個象徵摩登城市的景物。而香港在三十年代也有自己生產霓虹光管的工廠。二戰後,香港更是進入夜繽紛,霓虹璀燦的時代。

早年日本遊客驚嘆的香港「百萬夜景」,其中點綴夜街頭的霓虹招牌,功不可沒。套用本地的講法,就是香港旅遊招徠的一塊「生招牌」。

《金漆招牌》作者吳文正在著作稱:招牌是店鋪的靈魂和精神價值的象徵。背後承載創業者的初衷信念,以及積累多年的商譽和人文資本。

香港地有關招牌的口頭禪,例如省靚個招牌,即指做生意或創業之際,全力以赴,讓人家留下良好印象和信譽。最棹忌是拆招牌,《金漆招牌》稱:如果「拆你招牌」宣之於口,更帶有惡意和挑釁性的咒罵口吻。

香港的拆招牌舉動,驚動《紐約時報》以頭版篇幅去探討。外國記者嘗試尋找這個以安全及環境為由的政策背後的原因。畢竟,蘇絲黃年代,灣仔酒吧的霓虹招牌,繁盛的殖民地夜景,早已印刻在訪港的外國遊客的腦海之中。再者,舊招牌所用的繁體中文字,畢竟也是一種文化的承傳。

一紙拆卸令,城市的光彩漸失。突然間,大家才像電影《燈火闌珊》主角的口吻說:呢度以前周街都系霓虹招牌,幾夜行街都唔怕黑。

西諺有雲,最後一個離開的人,唔該熄燈。希望這不是外媒故事的背後。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9/199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