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我的人生兩次重啟:26歲到德國36歲到美國

大家好,我是Yi,很高興在這裏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些心得。我從2001年第一次踏出國門到現在轉眼20多年了。

這些年國內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但對我個人來說,這20多年是行萬里路,是個人成長,開闊了眼界和思維。

我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不斷挑戰新的機遇,也不斷提高自己,這些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一句話概括就是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不要限制自己。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早年在國內從事海外旅遊,90年代末就靠英語機會還是相當不錯的,我們接待大量美團,旺季也會接待差不多10%的歐洲團。
 
我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的教育方式導致我有點叛逆,想自由也想逃離,其實靠我所做的工作過的還是相當不錯的,當我賺夠錢我就出國了,沒有花家裏一分錢。
 
所以一直以來,無論是思想上還是經濟上我都很獨立。出國是我自己的決定,所以我也沒有傷感什麼的,反而還有些小激動。
 
飲食的話因為母親的原因,我從小就有機會接觸西餐,加上我自己做了幾年旅遊,也是跟客人到處吃,雖然當時北京沒有現在那麼多種餐館,不過90年代末,2000年初期也算是很開放了,中西餐都能找到,所以在海外我還是蠻能適應。
 
總會有人問我,為什麼會到德國?這其實也有我母親的原因,小時候就有接觸,80年代吃德國巧克力,穿德國帶回來的服裝,收到德國的禮物,可能是一種緣分吧。
 
所以不知不覺中,德國的大門向我敞開,我也就順其自然選擇了去那。
 
很多人覺得去歐洲要重學一門外語,很麻煩。不過在我看來,我還挺慶幸多掌握了一門外語,而且本身我也喜歡外語。
 
從踏出機場我就被漢堡的一切深深吸引着,清新的空氣,有序的街道,湛藍的天空,道路旁各種各樣的植物和鮮花,沒有了浮華,被寧靜,清澈和美好包圍着。
 
去德國之前,我為了達到簽證就要求只學了400小時德語。但德語是一門相當複雜的語言,400小時的強化訓練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第一件事我就是回到學校重新學德語。只有語言通了才有可能更好的融入當地文化,我也覺得在一個國家生活掌握它的語言這也是最起碼的。
 
在德國,我經歷了所有美好,包括愛情。當德語通過最高級別後,我沒有真正意義上去工作。
雖然是個全職太太,可是我通過每天的生活的點滴去認識德國和德國人,德國人假期很多,加上德國先生是大學教授所以時間就更加富裕,我們一年中有大於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度假。
這也使得我對整個歐洲大部分國家也是相當了解的。
 

我的人生兩次重啟:26歲到德國36歲到美國

 
這裏要指出的是我們的度假不是像傳統中國人那樣到旅遊景點拍照打卡(到現在還可以發朋友圈等社交媒體),我們是深度的。
 
對於喜歡的地方我們可能每年都會去幾次,我們甚至還在西班牙還買過一個度假屋 (vacation house )。
 
歐洲無國界,雖然語言不同但是很多事情相通,所以很容易交到朋友,所以我對歐洲和歐洲人的風土文化,吃喝玩樂也還是挺了解的。
 
但後來由於一些原因我們還是最終分開了,之後想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當一個白領,萬一做不了什麼,至少還可以找到工作養活自己。
 
事實證明是可以的,我先後在德國漢莎和一個做奧林匹克項目的美國公司都上過班,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更適合我,之後我創辦過自己的語言文化諮詢培訓公司。
 
因為德國的生活和歐洲的經歷,使得我對德國語言文化,乃至歐洲文化和商業模式了如指掌。

所以接待的大部分都是歐洲的客戶,比如西門子,奔馳公司,大眾汽車,蘭博基尼,意大利使館,瑞士使館等等,當然也有一些美國客戶比如美國藝術家,歐洲的經歷使我跟他們交流共事更加遊刃有餘。

在後來,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我36歲的時候,我帶着行李箱一個人來到美國,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二次重啟。

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太折騰,總不安於現狀。我以前做旅遊的時候接觸過很多美國人,但是去美國並不在我的人生計劃里,更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生活在紐約,而且不知不覺中已經有十年了。
 
當年在德國只是學了德語所以總覺得還欠缺什麼,所以美國讓我有機會彌補了這個缺憾。
 
來的時候考慮到自己年紀已經不小,經歷了那麼多,是不是把心能完全投入到學習當中。
 
而且我不想把自己搞那麼累,這倒不是我不努力,我該努力的時候努力,有時候也會懶。
 
所以權衡分析後,我就沒有強迫自己去攻藤校,何況如果那樣會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這樣不是我想的。
 
當時從我決定到美國,到拿到簽證就兩個月吧,很快也很順利。
 
由於是旺季,我沒有買到直飛的機票,起飛前還被升艙,不過覺得飛機很舊,也沒覺得商務艙有多高級,我先飛到西雅圖然後在那轉機,沒有什麼特殊印象,只是記得飛了好久。
 
畢竟從中國飛美國比飛歐洲要遠不少。美國國土面積遼闊,從西雅圖到東海岸有倒了時差,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飛了多久,也懶着算了。
 
我在紐約久了,就會發現人們把不是紐約市的地方統稱為鄉下。曼哈頓的人把除了曼哈頓以外的地方都稱之為鄉下,我就是在鄉下完成了我的美國碩士文憑。
 
剛到的時候有點失落,畢竟我是來自大都市繁華的北京,然後在德國也是一直生活在是第二大城市漢堡。
在俄亥俄那樣一個中部城市,去超市也要靠開車,周邊除了居住的房子也沒有別的什麼有意思的,不過那裏適合讀書,安靜,誘惑少。
 
一個學期選兩門課就基本把時間排得很滿了,除此我還在學校圖書館工作,那是所有工種里最好的工作了,因為大多時間就是坐在那裏,可以寫作業。
 
說實話讀書是個苦活,尤其是在經歷過舒適區,把扔下多年的英語再重新撿回來,加上年齡等客觀因素,重新回到校園,要付出很多。
 
我學的專業需要寫大量論文,所以每次上完課都要經過大量閱讀,充分理解case 後,做分析再寫出自己的見解。雖然我的年齡不佔優勢,語言也不是母語,但是我有實戰經驗所以每篇論文不算什麼大問題。
 
美國的畢業成績由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試兩項綜合而成,所以每一次上課的態度和作業完成程度都很重要,不能輕視對待。
 
有時候我大腦不工作的時候我就把鬧鐘定好,因為我心裏有數大概需要多久可以完成,然後到凌晨起來繼續寫,上課之前順利完成。
 

我的人生兩次重啟:26歲到德國36歲到美國

 
雖然以前工作接觸過無數美國人,然後又在歐洲生活過多年,但是當我真正來到美國的時候,我覺得歐美差距還是相當巨大的,或者說是完全不一樣。
 
通過親身經驗,簡要概括幾點。
 
歐洲公共交通十分發達,美國除了紐約,其他地方都需要開車。
 
美國人不那麼環保,而且很浪費。
 
美國人張揚,歐洲人內斂。
 
美國人粗糙,歐洲人精緻。
 
歐美教育也是不同,歐洲保守的,美國不斷創新。
 
在美國教授喜歡各種現實與超現實的idea ,學生的思維完全不會受到限制,這也許是每年成千上萬世界各地嚮往自由的人來美國的原因。
 
記着當年學Tesla(特斯拉)的 case , 十年後的結果我想每個人都看到了。
 
教授上課很隨意,有時候他們甚至坐在桌子上跟大家一起討論,學生發言也無需站起來,基本上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在美國,除了專業課,演講也是必修課,所以我覺得大多美國人都可以在公共場合自信地發表演說。
此外,由於我專業的原因,team work 也很重要。教授經常給大家一個課題,然後同學自願分成小組一起研討,完成佈置的作業,然後課堂上全小組上台演講。
 
期末是最忙的季節,因為有的教授除了留那周的作業,還要加上額外的期末作業,這就意味着那一門課就要寫兩篇大論文。
 
我的研究生課程基本7周一個學期,如果想早畢業假期也可以選修網課。
 
我覺得人生每個階段都是在成長,兩年的學習讓我變得更加獨立,對美國也有了一個初步印象。
來美國第一年的感恩節,我是和在北京就認識的紐約藝術家朋友一起度過的,她邀請我來紐約跟她在長島的朋友共同慶祝。
 
感恩節是北美特有的節日,早年來到美洲大陸的人心存感恩然後一直延續。
 
雖然我對火雞不是很感興趣,不過入鄉隨俗,心存感恩。我的朋友住在Sohu, 早年藝術家的聚集區當然現在也是,只不過隨着世界各地藝術家來紐約發展,所以延伸到了另外兩個地方。
 
當時我們在街角喝咖啡吃早餐,很有一點巴黎的感覺,假期結束我就匆匆回到學校了。
 
畢業後,我一個人開了將近900公里的車,自然而然就來到了紐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我習慣了都市生活。
 

我的人生兩次重啟:26歲到德國36歲到美國

 
紐約是世界的縮影,一個說200多種不同語言的城市,既溫暖又殘酷。畢業後我曾經為世界級開發商Tishman Speyer 工作。
 
後來我還是決定自己創業,我和我的團隊為國內外來紐約投資物業的客戶及留學生提供包括住宅及商業物業的買賣出租的全方位服務。
 
曼哈頓畢竟有太多不差錢的世界頂級富豪,所以房價和持有成本固然不低。如果沒有現金流問題,作為一個保值投資還是不錯選擇的,當然很多留學生開始也會先選擇租房。
 
由於對美食的熱愛,我們同時會幫助想在紐約從事餐飲的業主尋找店鋪,從選址到順利簽約。
 
隨着近些年不斷改建,曼哈頓周邊也逐漸成為人們的青眯。全新聳立的高樓大廈源源不斷拔地而起,隨着社區不斷加速完善,吸引着越來越多國內外人士安居。
 
紐約這個流動性很高的大城市無時不刻吸引着各行各業精英的湧入。
 
如果是投資也很容易出租出去。除了住宅,我們還做商業投資,比如有超過四戶以上的住宅小樓,或者是酒店,倉庫等等。
 
現在還有很多華人喜歡投資農場,很多華人包括亞洲人超市的菜都是美國本土種植的,但這幾年的疫情使得寫字樓投資變得慘澹。
 
再來聊一聊紐約華人從事的行業以及近年留學的選擇。
 
東西岸是華人最密集的聚集地所在,由於華人比例眾多,從事的也是各行各業。
 
華人的地方跟國內幾乎沒有區別,藍領有餐飲,指甲店,理髮,護理,裝修,出租司機等,白領在金融,時尚,科技,律師,醫務工作者,會計師,包括大學教授等行業都嶄露頭角。
 
還有很多自己創業的藝術家,花店,物流,貿易老闆等,還有一些從事美國當地傳統穩定的行業如教師,銀行,警察,交通司機,圖書館,超市,郵局等。
 
紐約是一個讓你閒不下來的城市,無所不在的機遇與挑戰,畢竟它是一個包容的城市。
你想要怎樣的生活,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都由你定,撿垃圾也可以撿出個名堂。沒人在乎你的年齡,性別,高矮胖瘦。
 
上學方面,紐約除了在上東區的頂級私立學校,大多留學生都是從本科或者研究生開始。
 
他們基本都集中在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還有學音樂的在茱莉亞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在Parsons ,FIT學習時尚設計,或者 SVA 視覺藝術。
 
最後我想談談紐約的衣食住行及業餘生活。
在紐約生活真的是太方便了,價格的話也是豐儉由人,可以滿足各個階級人群的需要。
 
你可以買到各種頂級奢侈品,也可以在超市或打折店裏買衣服。
 
美國本身就資源遼闊,物質豐富。加上紐約是世界的首都,所以除了中餐可以找到幾乎世界各個國家的美食滿足味蕾,而且味道正宗。
 
住的地方,選擇曼哈頓或者離它河對岸的地區居住價格會相對高一些,隨之而來的生活成本也會增加。
 
紐約地鐵是24小時運營的非常方便,和國內比有些老舊,畢竟有100多年歷史。開車在市區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除去堵車找個停車的地方也是個問題,停車場非常貴。
 
美國尤其是紐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當然財富也不是唯一快樂生活的因素,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一味的追求和攀比,盡力就好。
 
在紐約,工作與生活平衡。除了緊張的工作,業餘生活可以是豐富多彩,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生活在紐約的原因,因為在紐約你永遠不會覺得無聊。
 
在紐約市,有非常多博物館,可以欣賞畫廊,還可以逛古董店,周末也有很多二手市場非常有意思。
 
你可以聽各種風格的音樂會演唱會,漫步在街頭window shopping看時尚,坐在碼頭旁喝咖啡曬太陽發呆。
 
你可以在喜歡的餐廳吃一頓美味的大餐,去公園賞花跑步散步擼狗子,出海釣魚,冬天溜冰,看形形色色過往的人。
 
每個人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根據興趣愛好報不同的班學習或者線下小聚。
 
你也可以去不遠的長島看海,到周邊的郊區做各種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美國人還有很多去做義工,幫助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移移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03/196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