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5種可能自帶毒素的蔬菜,請嘴下留情,看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作者:

焯水,是日常做菜很常用的一道處理食材的工序,但你真的會焯水嗎?

哪些常見的食材需要進行焯水?焯水應該冷水下鍋or熱水下鍋?焯水會不會讓食材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今天,家醫君一次性給大家講清楚。

哪些常見食材比較需要焯水?

1.自帶毒素的蔬菜

黃花菜可能含有秋水仙鹼等有毒成分,四季豆、豆角含有能破壞人體紅細胞的溶血素物質,這些自帶毒素的蔬菜不進行焯水,可能會引起機體中毒反應。

因此,在烹煮食用前,建議安排焯水的工序,儘可能降低或去除毒素成分。

2.草酸含量較高的蔬菜

草酸被人體攝入後,比較容易與人體中的鈣元素、鐵元素反應,生成一些結晶物質,增加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生風險。所以,像豆莢、馬齒莧、菠菜等草酸含量相對較高的蔬菜,建議烹調前先焯水,降低草酸成分的含量。

3.比較難洗乾淨的蔬菜

菜花、西藍花等菜葉比較緊密,清水沖洗比較難清洗乾淨的蔬菜,為了更徹底地去除髒東西及殘留農藥,一般也建議先焯水再烹煮。

4.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蔬菜

雖然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足以讓人中毒,但是長時間過量攝入亞硝酸鹽,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因此,像香椿、茭白、西芹等亞硝酸鹽含量較多的蔬菜,最好也在烹煮前,進行焯水。

5.自帶氣味的食材

很多天然食材都會自帶有氣味,像菌菇的土腥味、竹筍的酸澀味、涼瓜的甘苦味、肉的膻味等等。而焯水的工序能夠減輕這些特殊味道,讓進食口感更佳。

焯水應冷水下鍋or熱水下鍋?

不同的食材焯水的下鍋順序是不一樣的。

1.用開水焯水

一般來說,蔬菜類食材建議開水下鍋,因為有研究指出,蔬菜冷水下鍋更容易破壞其物理結構,造成內里更多的營養成分流失。

魚蝦海鮮類食物同樣建議開水下鍋,去腥味的同時,更好地保持海鮮的口感。

2.用冷水焯水

羊肉、豬肉等肉類食材,建議冷水下鍋,因為開水下鍋,肉中的蛋白質會在遇熱的瞬間發生凝固,導致一些雜質、血沫難以排出,還會影響肉類的口感。

焯水會讓食材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

雖然食材進行焯水工序可造成一定營養成分的損耗,但只要控制好焯水時長,一般不會出現營養大量流失的問題。

首先,葉菜類多數只需焯水一分鐘。而且為了更好地降低營養成分流失,可以選擇先焯水再切菜。

其次,四季豆、豆角等豆類蔬菜的焯水時間會長一點,建議控制在十分鐘左右;鮮黃花菜為了更好地除去毒素,建議焯水三到五分鐘;肉類一般下鍋後待水再次沸騰,再煮一到兩分鐘,直到基本沒有血沫滲出。

另外,如果同時要對多種食材進行焯水,一定不建議重複利用,最好每處理一種食材就重新更換清水。還有在焯水青菜時,可以適當加入一點食用油和鹽,食用油能在蔬菜表面形成保護膜,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食用鹽有效降低蔬菜中水溶性成分擴散到水裏的速度。

看到這裏,有的人可能會問:如果不會判斷哪些食材需要焯水,怎麼辦呢?

家醫君強烈建議,直接水煮!要知道,水煮食材屬於低溫烹調方式,相比油炸、香煎、爆炒等方式更能保留食材的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更加有利哦~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管理員歐陽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4/195794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