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失去30年,日本終於要向上了?

藤田和明:「變遷的30年」,已故史丹福大學教授青木昌彥曾這樣預言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的走向。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我的判斷是,過渡到新的制度體系需要一代人,也就是30年」。

比如,日本的終身僱用制發生動搖。曾經發揮核心作用的40多歲、50多歲的人越來越故步自封,而下一代人則試驗各種模式。經過這種不斷積累,歷經一代人的時間,制度才會逐漸發生變化。

青木昌彥把這一變化過程的起點設定為1993年。這是日本自民黨一黨統治崩潰,日本的官僚體系出現裂痕的時間。到今年正好30年。

在預言的加持下,「30年」備受關注。日本2023年的加薪率為30年來最高。在股票市場,日經平均指數一度回升到33年以來的最高點。

日本投資顧問企業SPARX Group的社長阿部修平不斷接到海外老朋友的諮詢。1989年開始從事投資顧問工作以來,他見證了行情的高點和低谷。諮詢的內容是從長遠來看日本股市發生變化的可能性。

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股市,每兩家企業中就有1家的PBR(市淨率)低於1倍。後來,隨着產業的新陳代謝和固定繳費養老金制度的引入,個人也開始進行投資,美國股市走出低迷。基於這樣的經驗開始觀察日本。阿部修平說:「他們有自己看到的影像」。

東西方冷戰的結束和廉價的中國勞動力給日本帶來了通貨緊縮。這種局面因中美對立和俄烏戰爭而發生逆轉。阿部修平認為:「在被迫需要重構供應鏈的情況下,實際擁有生產技術的日本企業被選中,提高附加值的時代已經開始」。

在美國投資機構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旗下,以瑞士為據點進行資產管理的Martin Currie日本股票策略研究部長三戶玲子,也與客戶討論了日本的變化。她認為如果能夠提價,經營上就會出現選擇餘地。此外,日本的勞動市場也開始變得更加靈活。「隨着Job型僱用(職責崗位型僱用)的擴大,優秀人才獲得高薪,但如果缺乏相應的技能,就無法再獲得統一的薪酬了」。三戶認為,在人手短缺的壓力下,曾是課題的人才的重新配置和人工費的變動化正在加劇。

日本Commons投信的社長伊井哲朗提出了「以30年為周期」發生經濟繁榮和衰退循環的觀點。他認為走出1990~2020年的平成通縮期之後,日本可能會迎來再次在全世界顯示出存在感的時代。「比起物質,人們更追求心靈的富足。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的企業,例如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等值得關注」。

當然,市場上也有懷疑的聲音,認為如果通貨膨脹環境發生逆轉,這種看法可能會發生動搖。

青木昌彥認為,制度變化是「老遊戲連結方式向新遊戲連結方式轉變的過程」。從市場角度來看,公司治理改革、提高資本效率、人力資本投資等舊遊戲發生變化的萌芽已經出現。能否加固這樣的連結,打開下一個30年的大門?成敗關鍵是日本股市能否超越經濟泡沫時的高點,從而進入一個新的地平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日經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8/1942175.html